※ 引述《anawak (...)》之铭言:
: ※ 引述《amidha (东岐明)》之铭言:
: : 大乘密乘经典所常提到的佛菩萨,都有真实存在,只不过不是如经所说真正解脱。
: : 祂们就是我们高层天界自以为解脱或自称解脱的大神生命存在。
: : 大乘密乘的修行成佛以至金刚喻定等境界,就是往祂们生命世界的修行之路。
: : 至于净土就是祂们所经营的世界,就像基督教上帝所经营的天堂。
: : 我们应该要尊敬祂们,毕竟祂们是我们世界的主宰,欲界生命都要受祂们统治。
: : 祂们创造了相似正法,虽然歪曲佛教正法,但也是某种使一般欲界生命修行向上的方法。
: : 祂们也有行善积德的高深修行,才能成为欲界主宰天神,也具有高明深厚的福德与智慧。
: 您常提到大乘密乘所提到的佛菩蕯,是欲界顶主宰天神。
: 而欲界最后一天他化自在天,即第六天魔王,其主波旬,佛经称魔王波旬。
: 魔王波旬曾意图阻止悉达多太子成佛。以魔女引诱世尊但没有成功,十分震怒
: 。他自恃神通,带领众魔毒虫怪兽,带上毒雷毒箭,来到悉达多太子座前。
: 魔王威胁说:如果太子不立即回到皇宫去享受荣华富贵的生活,就让太子粉身
: 碎骨死在树下。悉达多太子专心修行思考,对魔王的威胁如同没有听见。魔王
: 命众魔刀箭齐发,太子身发净光,刀箭都不能挨近太子的身体。这时天空一声
: 巨响,护法神来帮助太子,将魔鬼全部驱散。
: 佛教涅盘部经典《大悲经商主品第二》指出,魔王波旬是要经过地狱才得度的
: 。魔王波旬将来五衰以后,会直接堕入地狱,然后他沉痛忏悔才出地狱,后上
: 升到忉利天,在天上修佛法而得度。
: 若照原po的意思:阿弥陀佛即魔王波旬,药师佛即魔王波旬,是这样吗?
: 或许不是同一人,毕竟全宇宙有无数无量无边的三千大千世界。
: 而是我们这个世界的第六天主宰是波旬,
: 另一个过西方很远很远的第六天,主宰是阿弥陀佛,
: 过东方很远很远的第六天,主宰是药师佛。
: 虽非同一人,但同类同级,同属他化自在天。
: 他化自在天不须自己行乐,而爱下天化作,以他人之乐事而自在游戏。
: 原po是这个意思吗?
以往我说的“大乘密乘”就是指“大乘与密乘”。
至于您问的这些问题,不是我可以回答的,所以我必须搁置不论。
佛陀在《中部58经/无畏王子经》有言及讲话时机的问题:
“王子!同样的,凡如来知道那他人不爱的、不合意的话是不真实的、不如实的、
不具利益的者,如来不说那个话;凡如来知道那他人不爱的、不合意的话是真实
的、如实的、不具利益的者,如来不说那个话;凡如来知道那他人不爱的、不合
意的话是真实的、如实的、具利益的者,在那里,如来是记说那个话的识时机者
;凡如来知道那他人爱的、合意的话是不真实的、不如实的、不具利益的者,如
来不说那个话;凡如来知道那他人爱的、合意的话是真实的、如实的、不具利益
的者,如来不说那个话;凡如来知道那他人爱的、合意的话是真实的、如实的、
具利益的者,在那里,如来是记说那个话的识时机者,那是什么原因呢?王子!
如来对众生有怜愍。”
《增支部3集68经/谈论之基础经》有言及谈论中的回答应对。
http://agama.buddhason.org/AN/AN0491.htm
“比丘们!有三种谈论之基础,哪三种呢?比丘们!关于过去时的谈论,他会说:
‘过去时,它是这样。’比丘们!关于未来时的谈论,他会说:‘未来时,它将
是这样。’比丘们!关于现在时的谈论,他会说:‘现在,它是这样。’
比丘们!有关谈论,一个人应该知道他是适合谈论的或不适合谈论的。比丘们!
如果当这个人被问应该决定性回答的问题而不作决定性地回答,应该分别回答的
问题而不作分别回答,应该反问后回答的问题而不作反问后回答,应该被搁置的
问题而不搁置时,比丘们!当存在这样,这个人是不适合谈论的。比丘们!如果
当这个人被问应该决定性回答的问题而作决定性地回答;应该分别回答的问题而
作分别回答;应该反问后回答的问题而作反问后回答;应该被搁置的问题而搁置
时,比丘们!当存在这样,这个人是适合谈论的。
比丘们!有关谈论,一个人应该知道他是适合谈论的或不适合谈论的。比丘们!
如果当这个人被问问题时,他在可能或不可能上不确立,在定见上不确立,在了
知说上不确立,在道迹上不确立,比丘们!当存在这样,这个人是不适合谈论的
。比丘们!如果当这个人被问问题时,他在可能或不可能上确立,在定见上确立
,在了知说上确立,在道迹上确立,比丘们!当存在这样,这个人是适合谈论的
。
比丘们!有关谈论,一个人应该知道他是适合谈论的或不适合谈论的。比丘们!
如果当这个人被问问题时,他以无关的答非所问,离题向外,出现愤怒、瞋恚、
不满,比丘们!当存在这样,这个人是不适合谈论的。比丘们!如果当这个人被
问问题时,他不以无关的答非所问,不离题向外,不出现愤怒、瞋恚、不满,比
丘们!当存在这样,这个人是适合谈论的。
比丘们!有关谈论,一个人应该知道他是适合谈论的或不适合谈论的。比丘们!
如果当这个人被问问题时,他淹没、压迫、嘲笑[问者]、紧捉住[小]过失,比丘
们!当存在这样,这个人是不适合谈论的。比丘们!如果当这个人被问问题时,
他不淹没、不压迫、不嘲笑[问者]、不紧捉住[小]过失,比丘们!当存在这样,
这个人是适合谈论的。
比丘们!有关谈论,一个人应该知道:‘他有近因或无近因。’比丘们!不倾耳
者无近因,倾耳者有近因。比丘们!当有近因时,他自证一法、遍知一法、舍断
一法、作证一法,他自证一法、遍知一法、舍断一法、作证一法后,体会而得到
正解脱。比丘们!这是谈论的目的,这是讨论的目的,这是近因的目的,这是倾
听的目的,即:经由不执取而有心的解脱。”
“凡以敌对交谈者,是深深地执著者、高慢者,
非圣者有攻击德性,互相[找]缺点[攻击]。
他们互相欢喜,[对手的]恶说与错误,
迷惑与落败,圣者不涉入这样的谈论。
如果贤智者欲谈论,了知适当时机后,
与法与义理有关,圣者涉入这样的谈论。
坚固者应该说那样的谈论:无敌对、无高慢,
以无高慢之意,不专横、不强制。
当[对方]不嫉妒,正确了解后而说,
应该随喜于善说,对恶说不应该叱责。
不应该学难诘,不应该执取[别人的]错误,
不应该淹没,不应该压迫[对方],不应该说误导的话。
善的讨论是,为了了知与净信,
圣者这样讨论,这是圣者的讨论,
了知这样后的有智慧者,在讨论中不应该高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