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我对当前佛教前途的看法

楼主: amidha (东岐明)   2016-08-25 00:12:13
※ 引述《amidha (东岐明)》之铭言:
: “阿赖耶”的原意是栖息住所或爱执之处,加上“识”,
: 就是指生命执著所缘的安住识处,是唯识学用来总摄一切所有因缘法现象的假名本体。
: 什么是你的阿赖耶识,就是与你有关的所有因缘现象。
: 譬如你现在有缘看到我的文章,所以我的相关因缘也在你的阿赖耶识中。
: 真正的阿赖耶识不是有个识让你的生命带着轮回,而是你的轮回就在你的阿赖耶识。
: 所以你的阿赖耶识,就是你的轮回生命所显现的全部相关因缘。
: 这是唯识为了解释轮回主体,所安立的假名存在。
: 唯识学安立你的轮回主体是阿赖耶识,
: 而阿赖耶识就是你所有相关轮回因缘的集合,你生命栖住于中。
: 至于生命轮回的确是会有一对多或多对一的生命转世,
: 究竟来说,阿赖耶识只是可以用来代表轮回主体的假名,不是真实存在的主体。
我在此用阿毗达摩的上乘观念,来简单解说一下唯识的观念。
在说明之前,请了解阿毗达摩是素朴直接以究竟法与因缘关系来解释;
而唯识则是增添譬喻而加上一些概念,这些概念并没有真实存在。
你的轮回生命现象(包括你所体验的身外境界),若是彻底深入分析到究竟法层次,
只是相续生灭不断的名色法流,对于未证果者而言,是无始无终的过程。
你这当下身心境界的存在,以及过往一切你的造作因缘,就是你的阿赖耶识。
阿赖耶识是唯识为了解释为何轮回因果所立的假名,其实根本没有阿赖耶识实体存在。
因为阿赖耶识定义是用以容摄一切你的法界因缘,所以心理学上对应于你的超意识。
因为阿赖耶识是唯识用以摄纳所有一切法界现象因缘,认为一切现象皆是显于阿赖耶识;
所以阿赖耶识的概念会对应于五蕴的识蕴,因为识蕴作用就是显现,而正如
http://agama.buddhason.org/SN/SN0613.htm 中佛陀所言:
 ‘比丘们!犹如幻术师或幻术师的徒弟,如果在十字路口表演幻术,有眼的男子
  如果检视、静观、如理审察;当检视、静观、如理审察时,对他来说,它看起
  来只是空无的、空虚的、无实心的。比丘们!在幻术中,有什么实心呢?同样
  的,比丘们!凡任何识,不论过去、未来、现在……(中略)或远、或近,比
  丘检视、静观、如理审察;当检视、静观、如理审察时,对他来说,它看起来
  只是空无的、空虚的、无实心的。比丘们!在识中,有什么实心呢?’
你这名色法流的相续不断,就是你的末那识。
末那识是唯识为了解释为何自我个体存续所立的假名,其实根本没有末那识实体存在。
因为末那识定义是用以对应你生命的心识之流,所以心理学上对应于你的潜意识。
因为末那识就是名色法流不断的相续生灭,所以末那识的概念会对应于五蕴的行蕴。
诸行无常,是生灭法,末那识只是用以串连相续生灭的概念假有存在,而正如
http://agama.buddhason.org/SN/SN0613.htm 中佛陀所言:
 ‘比丘们!犹如男子欲求心材,找寻心材,遍求心材,如果拿着锐利的斧头走进
  树林,在那里,他看到笔直、新长的、未抽芽结果实的大芭蕉树干,他会切断
  其根部,切断根部后切断顶部,切断顶部后剥开芭蕉叶鞘[层层包卷]的[假]茎
  。剥开时,他连皮层材都得不到,哪有心材呢!有眼的男子如果检视、静观、
  如理审察;当检视、静观、如理审察时,对他来说,它看起来只是空无的、空
  虚的、无实心的。比丘们!在芭蕉树干中,有什么实心呢?同样的,比丘们!
  凡任何行,不论过去、未来、现在……(中略)或远、或近,比丘检视、静观
  、如理审察;当检视、静观、如理审察时,对他来说,它看起来只是空无的、
  空虚的、无实心的。比丘们!在诸行中,有什么实心呢?’
你这名色法流的每一心念,就是你的意识。
你的名色法流的每一有着所缘色法的心念,就是相关你的眼耳鼻舌身意五识之一。
你的名色法流心念之间的因缘关系,就是唯识所谓的种子。
高深禅观可以显现一切名色法的究竟生灭,若是认为一切生灭都是显现于阿赖耶识,
而有阿赖耶识本体是不生不灭的,这就如同莲花生在《无染觉性直观解脱之道》所言:
  ‘那光明灿烂的觉性,也就是所谓的心性,
有人视它为具体存在,实际上它并非实存。
然而它又是一切之始。
涅槃极乐及娑婆苦海的根源。
它一向被密宗十一学派所推崇。
从名相来讲,它具有各形各式的名称。
有人称它为心,或心性;
有人称它为梵,或大我;
有人视它为无我的教义;
有人直称它为心而已;
有人称它为般若,或圆满智慧;
有人称它为如来藏,或佛种;
有人称为大手印;
有人称为唯一本体;
有人称为法界;
有人称为阿赖耶,或一切种;
有人只称它为平常心(觉)。’
  ‘本觉是不受不灭论或空见诸种边见所染的,
此即所谓不落两边的中道。
本觉原来就是清净无碍的常存觉性,
它又是空性之核心,
因此被称为如来性,即佛心或佛种。
你若明了此究竟奥义,便已超越一切论说,
因此它又被称为般若波罗蜜多,
即圆满智慧。
又因它超越了理性及观念的范畴,
因此又被称为大手印,
即无上的象征奥义。
因此,不论你了解与否,它皆自适其所。
由于它是涅槃极乐与娑婆苦海的根源,
故被称为阿赖耶,意即一切种。
由于它本来面目平凡无奇,
这空明常在的觉性,
又被称为平常心(觉)。
不论它具有多少个深奥而美妙的名相,
最终所指,不过是这当下觉性而已。’  
这还是执著识蕴本体的自性涅槃见,但真正涅槃是连识蕴也不发生的,正如
http://agama.buddhason.org/DN/DN11.htm 中佛陀所言:
  ‘识是不显现的、无边的、全面发光的,
   在这里水与地,火与风无立足处。
   在这里长与短,细与粗、净与不净,
   在这里名与色,被破灭无余,
   以识的灭,在这里这[都]被破灭。’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