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道次第广论》:上士道〈奢摩他〉 (31) pg339L3~pg339L4
子二、特于后二波罗蜜多学习道理
(续)丑三、止观自性
───────────────────────────────────────
【慈尊于《庄严经论》云:“应知诸法名,总集为止道,应知妙观道,思择诸法义。”】
───────────────────────────────────────
.弥勒菩萨在《庄严经论》当中说:“应当知道缘诸法之名,凝聚收摄就是奢摩他安止
作意;应当知道毘钵舍那妙观之道,就是进行观察思择所缘诸法的真实义。”
■ 解说──(1)
1.前二句“应知诸法名,总集为止道”解释‘安止’,后二句“应知妙观道,思择诸法
义”说明‘胜观’。
2.譬如,一切有为法是无常的,不以各别的法当作所缘境,一切有为法都摄在五蕴中,
就以五蕴当所缘境来修止(不须要各别去安住,一切有为法都是无常的体性,以共通
无常的体性为所缘境,叫做诸法名总集或总集诸法名)。妙观察之理是思择诸法的法
义,以分别的智慧,观察思择法的自相或共相,观察诸法的别相总相,是观的体性。
3.一般谈到止观,‘止’是指内心收摄的情况,‘观’是指内心开启的情况,这是针对
对境来说。当内心放在对境上,完全专注收摄、凝聚焦点,称为‘止’;当把心放在
对境上,心思打开去分析对境本身的本质是何性质?差别特性有什么?它的暂时、究
竟性质等,这些性质一项一项区分清楚,这种活动称为‘观’。
4.就‘安止’而言,对境是指名的部分,就‘胜观’而言,对境是指义的部分。止的意
思指,在名言(名称)上安住即可,不必进行分析,心要安住收摄在对境名言上,不
散乱到其他地方。观的意思指,把对境的意义是什么详细作分析,把对境的意义分析
得十分深邃、广大。
■ “应知诸法名,总集为止道”是在名言上、名称上安住收摄,解释安止;“应知妙观
道,思择诸法义”在意义上思择,说明胜观。名是止的对境,义是观的对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