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cool810 (silence)
2014-04-21 16:32:53境的认知可分为六种:所缘境、趋入境、执取境、显现境、所取境、耽著境。
(除了唯识与瑜伽行自续)每一宗派均主张外境有,以外境有而言,外境是心的所缘
境,每一个心当下都有“所缘境”─外境。所缘境是外境,非相分(相分是显现境)。
以眼根识见到瓶子为例,瓶子为所缘境,而与瓶子的内涵质一者(质:质流),均为
所缘境。例如瓶子上的形状颜色、不相应行法、所作性、有为法、方位、得、生住异灭…
等,这些与瓶子同时存在的无常法,依于瓶子这个色法存在与瓶子质一,都是根识(心)
的所缘境。
所缘境是无常法,无常法能在根识显现,常法不能在根识显现。
眼根识对到的所缘境,所缘境内涵所有的法(如瓶子上的形状颜色、不相应行法、所
作性、有为法、方位、得、生住异灭…)都会在根识显现,此时眼根为我们能了解相分的
源头。眼根是色法,虽然在眼根识上有“显现”所缘境内涵所有的无常法,但是眼根识只
能了解形状颜色这个部分,“形状颜色”为眼根识的“显现境”。(摄类─眼识所缘境,
为色处之性相,色处分为二,谓显色与形色。)
“显现境”需具备两个条件:1.心识上有显现2.心识上能直接通达(非间接通达)。
(六识都是心,心识包含前五根识无分别心与第六意识分别心。“五根识无分别心的
显现境”和“第六意识分别心的显现境”,二者不同,但显现境都具备:1.有显现,且2.
能直接通达,这两个条件。)
以下说明我们的心识认识对境时,由前五根识到分别心第六意识的认知过程。
以瓶子为例,眼根识的“所缘境”是瓶子时,瓶子的无常法在眼根识上都有显现(瓶
子上的无常法,如瓶子上的形状颜色、不相应行法、所作性、有为法、方位、得、生住异
灭…等),但符合眼根识的“显现境”条件者(1.有显现,且2.能直接通达),只有形状
与颜色;其他的不相应行法等无常法,于眼根识上虽都有显现,但没有办法了解通达,是
现而未定。
瓶子上的“形状颜色”是眼根的“趋入境”,透过趋入境形成眼识上的“显现境”(
相分)。此处趋入境等同显现境,趋入境是外境瓶子上的,显现境是透过趋入境在眼识上
形成的相分,二者的内涵都是瓶子的形状颜色。
“趋入境”又称“执取境”,“显现境”又称“所取境”。“趋入境”和“执取境”
是同义词,“显现境”和“所取境”是同义词,这是从能、所来分:“执取境”是被执取
的外境,“所取境”是被执取的外境在心识上得到一个相分的结果。显现境、所取境是内
心心识上的相分,而趋入境、执取境是从外境上来说。此时“趋入境”和“显现境”都是
根识上的无常法,根识上显现的是无常法,尚未进入到第六意识的分别心。
接着看分别心。能产生现量者心王才有力量,产生眼识的缘是由所缘境,所缘境是心
的对境,从产生的缘来说,所缘境也是所缘缘。产生眼识时,眼根是不共增上缘,若无眼
根,虽然有所缘缘、等无间缘,也无法产生眼识。眼识的形成,是由眼根的不共增上缘,
与所缘境的所缘缘,加上心识唯明唯知续流的等无间缘,此三缘和合,形成眼识之果。
心王有了解对境的力量(自力),依靠自力才能将此了解传递到下一刹那的心;眼识
只能对形状颜色产生了解,眼识心王有对形状颜色了解的量,才能将此了解传递到第六意
识之分别心。第六意识的不共增上缘是意根,意根亦是前五根识的心王;眼识不了解的部
分(例如瓶子上的不相应行法等),眼识心王无法产生主动的力量带到下一刹那的心,无
法形成相分。眼识心王无法了解的部分在这一刹那就停止,只有形状颜色的部分,依靠眼
识心王的力量带到第六意识的分别心上显现。分别心上的“显现”包含无常法与常法(无
常法部分,例如此处例子中眼识带过去瓶子上的形状颜色)。(分别心上于诸法都有显现
,应成的观点说诸法由名言分别所假立、安立,“假立、安立”就是显现,非自性有、实
质有的显现。)
瓶子的形状颜色透过眼识心王的力量在第六意识分别心上显现,在分别心上显现形状
颜色这部分是“基反体”。在分别心上显现者都称为反体,分别心上的显现有两部分:“
基反体”与“自反体”。基反体只有无常法,自反体是无常法与义共相夹杂的常法,无常
法夹杂义共相这个部分的整体称为自反体。
由于过去我们无始劫来,对万事万物认识所带来的概念、执著与烦恼等(常一自主的
执著、独立实质有的执著、谛实成立的执著,这些俱生执著也是义共相),当一法在分别
心上显现时,会夹杂这些俱生带来的概念、执著与烦恼等形成的义共相。当瓶子的形状颜
色此无常法在第六意识分别心上显现时,我们的分别心自然会夹杂义共相,分别心上的“
显现境”(1.有显现,且2.能直接通达)是“无常法与义共相夹杂的自反体”。分别心透
过义共相去了解瓶子的形状颜色,而非直接了解瓶子的形状颜色。
第六意识分别心第一个认识到的是自反体,透过自反体的义共相,然后才间接了解到
有看到瓶子上的形状颜色。分别心‘直接通达’的部分是义共相,‘间接通达’的部分是
瓶子上的形状颜色。瓶子上的形状颜色,透过眼根识的通达量解带到分别心上显现,虽有
显现但不是直接通达,故不是分别心的显现境;瓶子的形状颜色夹杂义共相的部分才是分
别心的显现境。
常法与无常法在分别心上都有“显现”,而分别心的“显现境”是义共相这部分的常
法。以瓶子为例,瓶子是基反体,瓶子的义共相是自反体;基反体与自反体于分别心上都
有显现,境上的反体是基反体的部分,基反体在分别心上有显现、但不是显现境,分别心
上的显现境是自反体。
施设基,例如瓶子上的形状颜色,只要是瓶子的施设基─基反体的事例可以是各种不
同的瓶子,如金瓶、铜瓶、瓷瓶、陶瓶…等(无常法);自反体的事例不包含瓶子的别、
是瓶子的本身,分别心排除其他一切不是此瓶子的法,显现瓶子的义共相(常法),自反
体是由“非遮”的方式在分别心上显现。瓶子是瓶子的反体(基反体),瓶子的反体(自
反体)不是瓶子。(应成以下承许实质有,实质有的施设基为色与心,色法与心法是诸法
的施设基。)
第六意识分别心对于瓶子的义共相有显现且直接通达(显现境),而对于瓶子的形状
颜色虽有显现但无直接通达(非显现境)。
五根识对于瓶子上有四句关系(所有的法于根识有四种状态)──
1.有显现有通达:事例如瓶子上的形状颜色。
2.有显现无通达:事例如瓶子上的无常。
3.有通达无显现:事例如瓶子的反体。
(五根识已经通达反体的内涵,趋入境时有排除其他一切不是的法,
但反体的显现是在分别心上)
4.无通达无显现:事例如瓶子上的空性。
(与瓶子质一者才能显现。瓶子的反体、瓶子的空性,与瓶子是体性
一{同体相属},非质一。五根识是有色根,只能显现无常法。)
眼根靠着五遍行中“作意”的力量,趋入某一个法,已经排除了其他不是想看的法,
它自动有排除的力量,因此在根识时就有“反体”的内涵。因为五根识已经通达反体,所
以才能透由五根识的续流在分别心显现。所以分别心能显现反体,是靠五根识的力量。
五根识的对境,例如眼根识的对境不一定都是显现境,当有量解时才是显现境,根识
有显现但未通达时,是现而未定;事后能回忆得起来是当时有通达量解、是显现境,回忆
不起来是现而未定。根识的第一刹那有可能只是显现、但不是显现境。
“耽著境”,只有分别心上才有,是分别心上执著的对境。
趋入境是以执取的方式趋入,趋入境不是所缘境。例如以补特伽罗来说,补特伽罗是
所缘境,趋入境是补特伽罗上独立实体的部分。当现而未定时,根识有所缘境,但没有显
现境,也没有趋入境。
以上以眼根识的认知为例,其余五根识:耳根识、鼻根识、舌根识、身根识亦同。
“无分别(五根识的无分别心)的错乱识(错乱的五根识)”也有显现境,无分别的
错乱识有其错误的通达了知,产生颠倒心的显现境,例如错乱的眼根识将雪山的白色看成
蓝色,颠倒识也有显现境。
意根为心王(意根为前五根识所共同的共增上缘),以五根为不共增上缘带来的五俱
意识,在分别心上有显现基反体与自反体;而只以意根为不共增上缘的独头意识,在分别
心上也有显现基反体与自反体。独头意识的显现境中,其自反体是依于曾经现前识现量过
的基反体,若是胡诌乱想的颠倒识,其基反体是遍计所执色、是细色。
正确的根识下,分别心的显现境依赖现前识的显现境,分别心的义共相显现境(常法
)依赖现前识的显现境(无常法)。两者是能依所依的关系。
若是颠倒趋入的明了,那么在“趋入境”上有“颠倒知”,颠倒知又分为‘分别的颠
倒知’与‘无分别的颠倒知’。‘分别的颠倒知’例如执著心、无明、烦恼等;‘无分别
的颠倒知’指五根识,例如将一个月亮看成两个月亮。
“显现境”上则不说“颠倒知”,但有“错乱识”,例如了解空性的比量,其趋入境
是空性,它的显现境现为实有;了解空性的比量,其趋入境是符合的无颠倒,但它的显现
境是错乱的。有颠倒知必定有错乱识,有错乱识不一定有颠倒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