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菩提道次第广论》奢摩他(28)止观自性(11)

楼主: cool810 (silence)   2014-04-21 07:34:05
《菩提道次第广论》:上士道〈奢摩他〉 (28) pg338L10~338L12
子二、特于后二波罗蜜多学习道理
(续)丑三、止观自性
───────────────────────────────────────
【此经宣说毘钵舍那是观察慧,最极明显无可抵赖。传说支那堪布见已谤云:“此是经否
,不得而知。”用足毁踏。因彼妄计一切分别皆执实相,要弃观慧全不作意,乃为修习
甚深法义,不顺此经,故用足毁。现见多有随此派者(现在还有许多跟随此邪见)。】
───────────────────────────────────────
.《解深密经》说毘钵舍那的自性是观察慧(观察慧即各别观察所缘),这是非常清楚
明确的。相传支那堪布(汉地和尚)见到此段与自己见解相违的经文时,无法接受,于是
毁谤说:“《解深密经》是不是佛经?”用脚毁踏佛经。因为支那堪布认为分别就是执著
,颠倒的认为一切的分别都是谛实执著,因此要弃舍如理观察慧、完全不作意,认为内心
不作意不作任何思惟,才是甚深的修习空性的方式,他的主张相违经文,因此认为这不是
佛经,用脚践踏。现今仍有许多追随此种错误主张的随行者(昔已有之,于今犹烈)。
■ 解说──
1.分别和执著,必须要分开来看,否则也会像支那堪布一样。毫不分别如何能了知“非
谛实成立”、“非实有”等道理,什么都不想根本不作意分析思惟,与分析思惟决断
无我空正见灭除谛实执著,这是两件事。未现证空性之前,都靠分别心而修,修行得
靠分别心来修,包括修习奢摩他、毘钵舍那,都是第六意识当中在修,如果以为现在
马上可以用无分别心去修,那就错了。
2.支那堪布认为,内心所思惟的一切,皆是分别妄念,而一切妄念想法全都是谛实的执
著,因此要舍弃内心的思惟、全都不作意,以为这才是甚深的观修方式,显然与经文
意义不相随顺。思惟作意并不全是谛实成立的执著,他的错误关键就在这里。现今还
有许多人追随这种错误的主张。
3.观察慧即各别观察所缘,而得到各别通达的心所,是属于善分别心,不先行具足善分
别心,则不得止观。学佛无非是要增长善业,五戒十善的分别取舍,六度的广大行品
,以至究竟圆满。善分别心分有漏与无漏,它不是所断品,而是所修品,要运用善分
别心来生活、来学佛,并破除恶分别心。修行时要大量地运用善分别心来观察法义。
.修行的进程──“资粮位→加行位→见道位→修道位→无学位”
1.地道进程:资粮位上品生起“止”的能力,依此止的能力生起“止观双运”禅定进入
加行位;入道之前,乃至入道在资粮位中品生起通达空性的比量之后,与在加行位煖
、顶、忍、世第一法的“止观双运”禅定,都是分别心的修习;于加行位世第一法的
根本定中,世第一法最后心刹那入见道位现证空性时,方才现量现证无分别根本智。
2.非量至量,由“颠倒识→疑→伺察识(非量)→比量”;伺察识有五阶段,要一步步
往上进步到能接受正确的因的“执因心”,接着,即可渐渐提升到“比量”的层次。
资粮道与加行道,修的就是比量,之后才会渐渐达到瑜伽现量,有这样的次第。
3.在比量生起之后,以比量之觉受修定,获得奢摩他,透过奢摩他的基础生起毘钵舍那
,之后生起止观双运。依于止观双运的禅定修习,渐次去除显现境上义共相的夹杂,
现证空性。行者入道,经资粮位、加行位之后,瑜伽现量现证空性是见道位。
4.行者于见道位断除遍计我执烦恼(见惑)后,进入修道位断除俱生我执烦恼(思惑)
,大乘菩萨更于修道位之八地至十地断除所知障(尘沙惑),最后于无学位圆满。(
见道位登地以上的圣者菩萨,出了根本定于后得位尚有分别心显现的义共相,有错乱
识但无颠倒识。佛位时根本与后得一味,现见二谛完全没有分别心。见《心类学》)
5.修定时候的心仍是分别心,透过止观双运,心对于境愈来愈了解,将夹杂的义共相逐
渐地去除;到了见道位时,心“现证”境,心与境合一、犹如水融于水,没有夹杂一
点义共相,需要通过止观双运,以止观双运三摩地为不共增上缘,才能达到此现证。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