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菩提道次第广论》奢摩他(30)止观自性(13)

楼主: cool810 (silence)   2014-04-21 07:44:25
《菩提道次第广论》:上士道〈奢摩他〉 (30) pg339L3
子二、特于后二波罗蜜多学习道理
(续)丑三、止观自性
───────────────────────────────────────
【《宝云经》(《大乘宝云经》)说,义同《深密》(《解深密经》),如云:“奢摩他
者,谓心一境性。毘钵舍那者,谓正观察。”】
───────────────────────────────────────
.(关于止的本质和观的本质)《宝云经》所说的意义,和《解深密经》所宣说的一样
,《宝云经》说:“奢摩他的意思,是指心一境性(安止,于自所缘境心安住,奢摩他的
自性是定)。毘钵舍那的意思,是指纯正的分析观察(胜观,是正行观察慧的体性)。”
■ 经论对读──
.CBETA T16 No. 0659
《大乘宝云经》卷第五〈安乐行品第五〉 梁扶南三藏曼陀罗仙共僧伽婆罗译
“毘钵舍那者,如实法观。奢摩他者,一心寂默。”
■ 解说──
1.上面引用的《解深密经》与《宝云经》二部佛经,说明“安止”是属于“等持”的类
型,“胜观”是属于“胜慧”的类型。但不能逆推凡是“等持”都是“安止”,凡是
“胜慧”都是“胜观”。等持(三摩地)的范围大,安止(奢摩他)的范围小;胜慧
(分别慧)的范围大,胜观(毘钵舍那)的范围小。大范围与小范围是总别的关系,
不是等同的关系。
2.心有心王与心所,而“等持”、“胜慧”二者都是属于心所,同样属于一个内心的眷
属。一个内心可以同时拥有“等持”的作用又拥有“胜慧”的作用,因为它们是心所
,故可以在一个心底下同时具有这二个心所,而同时作为一个心的眷属,因此止观才
可以同时进行,止观双运才有可能发生。若心本身就是安止,或心本身就是观,则止
与观不能同时进行、无法产生止观双运。止和观,二者都不是心王。
3.“等持”(止的体性、定的体性)和“胜慧”(观的体性、慧的体性)都是属于心所
,心所法中,五十一种心所,其中有五种别境。五别境心所:“欲、胜解、念、定、
慧”,一项心所就是等持(定)、一项心所就是胜慧(慧),心所法的五别境里,有
“等持”也有“胜慧”。
4.“安止(奢摩他)”的本质为“等持”的心所所摄,“胜观(毘钵舍那)”的本质为
“胜慧”的心所所摄。“安止(奢摩他)”是“等持”的一种类型,是一种比较殊胜
的等持;“胜观(毘钵舍那)”是“胜慧”的一种类型,是一种比较殊胜的胜慧。
5.五别境心所:“欲、胜解、念、定、慧”,《俱舍论》说,任何一个心本身必定伴随
著这五个心所眷属(五别境);任何一个心一定有这五种类型的心所,表示它是非常
广大、非常广泛普遍地存在。无著菩萨于《对法总集》说,五种别境(五别境心所)
是指对于对境了知的一种认识,心的认知一定具有此五别境心所的作用,因此心在认
识境时,五种别境心所的功能作用是非常普遍、非常广泛地存在。
6.一个不禅修、不修止观的人,他在认识对境的过程中,认知的心也一定具有五别境心
所里──“等持”本质的心所、“胜慧”本质的心所,五别境心所跟随着心王。经过
正确的修习,若将“等持”的力量修持到某一个程度就会成为“安止”(奢摩他),
“胜慧”的力量修持到某一个程度就会成为“胜观”(毘钵舍那)。
7.在尚未证得正式的止观之前,我们一个心王同时就拥有“等持”、“胜慧”这二个心
所,若好好努力精进,经由正确的修行,把等持的品质逐渐增上提升为安止,把胜慧
的品质逐渐增上提升为胜观,因为它们是一个心王同时拥有的二个心所眷属,当得到
止观的正式成就时,仍然同属于一个心王底下的二个心所,因此止观才能够双运。
■ 就“安止”与“胜观”而言,它们是同属一个心王底下的心所,止观能够双运,即是
其中的道理。对一般禅修者而言,就算尚未得到正式的止观,但是随顺的止和随顺的
观,内心远离外境的散乱得到宁静平稳,与类似的胜观分析观察妄念烦恼,随顺的止
和观,也都是如此类似止观双运地在内心进行着。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