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菩提道次第广论》奢摩他(24)止观自性(7)

楼主: cool810 (silence)   2014-04-19 21:45:04
《菩提道次第广论》:上士道〈奢摩他〉 (24) pg338L7~338L10
子二、特于后二波罗蜜多学习道理
丑三、止观自性 寅二、毘钵舍那自性
───────────────────────────────────────
【二、毘钵舍那自性。即前经(《解深密经》)云:“彼由获得身心轻安为所依故,舍离
心相,即于如所善思惟法内三摩地所行影像,观察胜解,即于如是胜三摩地所行影像所
知义中,能正思择、最极思择、周徧寻思、周徧伺察,若忍、若乐、若觉、若见、若观
,是名毘钵舍那。如是菩萨能善巧毘钵舍那。”】
───────────────────────────────────────
.寅二、毘钵舍那自性(此为科判止观自性分二之二,从这里开始要宣说毘钵舍那的自
性,也就是将阐述“观”的性相或定义)。
毘钵舍那的性质内涵,也就是前面所引《解深密经》中说:“行者在获得身心轻安乐
的奢摩他安止之后,以身心轻安乐的安止为所依,专注在所缘境,舍离其他不是所缘境的
散乱心相,(对于所听闻的法义)于善思惟法形成止定当中三摩地所缘的影像(义共相)
,以分别慧善加分析观察抉择,直至获得决定的胜解印可,也就是观察思择三摩地所缘影
像(义共相)的所知义──就尽所有性(世俗谛)上分析观察思择、就如所有性(胜义谛
)上分析观察思择、粗分的分析观察思择、细分的分析观察思择,观察时没有烦恼的忍许
观察(若忍)、生起好乐的意乐而观察(若乐)、清晰觉知明了的观察(若觉)、心能证
知法义证见法义的观察(若见)、不舍正理而安住于观察(若观),(如是透过修观的四
种思择与修观的五种行相,持续地观察修,当由观察力引生身心轻安乐所摄持的慧,那时
的观察慧)称为毘钵舍那(亦名胜观)。如果照着上面所说去修持(四种思择、五种行相
),菩萨就能够善巧地来修习毘钵舍那。”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