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菩提道次第广论》奢摩他(22)止观自性(5)

楼主: cool810 (silence)   2014-04-19 07:55:44
《菩提道次第广论》:上士道〈奢摩他〉 (22) pg338L3~338L6
子二、特于后二波罗蜜多学习道理
丑三、止观自性 寅一、奢摩他自性
───────────────────────────────────────
【义谓随所定解十二分教中五蕴等义为所缘境,由念正知,令能缘心于所缘境相续安住而
不散乱,故心于境能任运住,若时生起身心轻安所有喜乐,此三摩地即奢摩他。此由内
摄其心不散所缘即能生起,不要通达诸法真实。】
───────────────────────────────────────
■ 解说──(1)
1.修定是先取好“所缘境”,比如以定解佛所宣说十二分教中的五蕴等意义,作为所缘
境。先定解定义、法义后,以在心中非常了解、定解的意义当作所缘境。
2.缘取一个所缘境之后,不是就能立刻得到安止,住在所缘境上必须依靠“念与正知”
,靠着忆念和正知的力量,让心能够就所缘境上,持续安住而不散乱地去缘取它,以
忆念和正知拴住内心。能缘的心要如何能安住在缘取的对境?能够持续安住在对境上
且不散乱,所需要的工具和方法就是“念与正知”(忆念、正知)。
3.“忆念”和“正知”:“正知”是侦察兵的角色,内心正缘取一个对境且安住在上面
,当进行这项活动时,再分出一个心检查前面所安住的心当下是什么情况,修安止的
这个心有没有安住在所缘境上?有没有跑掉?若“正知”去侦察时,发现心跑掉了,
已经胡思乱想、散乱到其他的地方去,这时内心能够把丢掉的那个心抓回来,又继续
放到所缘境上,有这种作用的是“忆念”,靠着“忆念”把心抓回来继续安住在所缘
境上。“正知”和“忆念”是两个不同作用的心所,必须靠着“正知”和“忆念”这
两个心所,来进行安止的实修。
4.刚开始安住在对境时的专注,要很花忆念与正知的力气,经过训练,逐渐做到不用花
力气、自然而然安住于对境上,“故心于境能任运住”。禅定品质愈来愈好,之前必
须刻意地安住,后来变成任运地安住。
5.到了质量很高的禅定状态时,便会产生身心轻安所有的喜乐,由身心轻安所有喜乐,
所摄持的定,此时的三摩地称为奢摩他。判断安止(奢摩他)修成的量,是否有得到
安止(奢摩他)?“若时生起身心轻安所有喜乐,此三摩地即奢摩他。”得止必须先
具足第九住心,具足第九住心后生起身心轻安乐,由身心轻安乐所摄持的定,此三摩
地就是真正的等持(奢摩他)。
■ “由念正知,令能缘心于所缘境相续安住而不散乱,故心于境能任运住,若时生起身
心轻安所有喜乐,此三摩地即奢摩他。”定心由初住至圆满奢摩他安止,其过程为:
初住心→……→第九住心(次第生起九住心)→(依第九住心引生)心轻安→身轻安
→身轻安乐→心轻安乐→安止(奢摩他)。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