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taiwan123.com.tw/song/movie/movie10.htm
文学当中有一种笑谑传统,重点不在揭发社会百病,,而是苦中作乐把不好笑的故事点染
成喜剧/闹剧,这种喜剧/闹剧夹杂,却关心小人物及民间现象的传统,在70年代的台湾乡
土小说再度出现,黄春明、王祯和都是个中高手,在种种闹剧及滑稽现象中,我们看到小
人物处境的荒谬与可悯,<稻草人>出现后这样的文学传统才真正在电影中得到适当的发
挥,稻草人就是游移于闹剧及伤感间的乡土电影。编剧王小棣和宋纮将背景设在日据时代
的台湾农村,用各种活泼的丑戏、讽刺,和滑稽荒谬的想像,勾勒出战争对人民的伤害,
以及小人物努力适应环境的尴尬。
电影打一开始就尝试建立滑稽荒谬中的悲怆处境。小型的丧礼,由日军以天皇荣誉式的军
礼,对在南洋殉职兵士的家属致敬,点出本片的主题:战争对老百姓的伤害(台胞去南洋
为日本人打仗,却领回一具尸体),我们在笑中不可能忽略这个悲惨的事实。
接着,我们看到了电影主角-陈发及陈阔嘴两兄弟。他俩的处境就是典型的荒谬加苍凉。
为了躲避去南洋打仗的厄运,两兄弟的母亲半夜起来将牛屎涂在他们的眼睛上,使他们烂
红了眼幸免被征召。陈发和陈阔嘴弄坏了眼睛,以伤害自己的方法来躲避更大的伤害,这
是多么悲惨的事?可是这些小人物末了都充满了幸福感,他们的残缺,换得来物质,使他
们忘却了一切不便。
陈发一大家子人(包括因丈夫在南洋阵亡而发了疯的水仙、发明牛屎涂眼的老母、两个媳
妇及一大群小孩),就在日人的统治下卑微地过日子。他们的日常生活除了耕种、赶鸟、
果腹外,还得应付日军的训话,以及妇女一遍遍操练防空救火演习等。编剧王小棣及宋纮
并没有直接描绘他们生活的艰苦,反而运用一些有趣的事件,让讯息在可笑荒谬中透露出
来。诸如小孩在门外等著大人吃剩的鱼,看见鱼被翻面就急得哭了出来;又如小孩们在爷
爷坟上洒尿,希望坟草长长,这样,爷爷就不会拖梦给奶奶,抱怨说他在地下很热。
当然,所有的例子都不如炸弹有趣。孩子们蹲在田中等轰炸,为了拾碎片可向日军换些民
生用品,真正轰炸时又吓得哭起来。落下来完整的一颗砲弹,更让全村的人傻了眼。陈发
兄弟盘算著日军的赏赐,肥胖的巡察捕盼望着升官发财,人人都认为这颗砲弹的降临是莫
大的福祉。
所以陈发兄弟以及巡查捕,侍候老爷似的推著、抬着那颗砲弹,跋山涉水去向日警邀功,
就成了全片最具力量的片段。虽然这个企图完全落了空(日警斥令他们立刻将砲弹丢入海
里),却也不是没有收获。砲弹入海竟意外爆炸,兄弟俩正庆幸命大时,又慌忙随镇民去
捞被炸死的鱼。末了的荒谬就令人笑中有悲,陈发兄弟一家人都沉醉在某种幸福感中,碗
里满满的鱼肉,使他们不禁期望常有砲弹落下。旁白中小孩大声地希望天天有砲弹来,老
祖母却以农民乐天安命的语气说:“两三天一次就够好了!”
这种错综的意象及荒谬的比喻,使<稻草人>成为强烈的政治讽刺。让我们看到日据时代
的老百姓,如何在美日的伤害下努力讨生活。诉诸于中国农民一贯的善良纯朴和认命,是
乡土小说最常见的悲悯胸怀。一九八七年十月份的天下杂志曾赞扬此部电影,认为它真正
承袭乡土小说的精神,并且开发了电影少见的戏谑传统,直指政治讽刺。导演王童及编剧
王小棣、宋纮都居功厥伟。
==============================================================================
海岛型的文化背景是不是天生就该笼罩在一个悲的气氛里??
相对其他大陆型的文化,海岛就是自然会被殖民
大陆型的历史虽然完整且强大,但是海岛文化是不是应该也有优点
例如多样性,兼容并蓄,且习惯忍受或是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