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 我去看了色戒 一开始狼狗的眼神 注定了这个故事的悲剧性
我其实有点忘记了电影的细节...所以先请见谅 对这部电影的
最大感触是 那么长的电影 很少有地方 我会想要快转转掉
也很少有地方让我脑子或应该说 情感感受接受器 觉得接收
不到讯息而昏昏欲睡(我是看电影 不好看的话 有可能昏昏欲睡的人)
刚开始的麻将场景 是照着小说的感觉与桌上较劲暗喻描述的
所以也就没啥好说的了 只是太太们的眼神之锐力 好像很有交情
又好像只是逢场作戏 丝毫友谊的味道也没有 只是较劲
好像男人在工作政坛上 争名夺利 女人也不遑多让
他们眼神让我感到杀气重重 我不知道为什么李安把
"这王佳芝同学最坏了" 改成有点生疏的麦太太 为了让人更加感觉冰冷?
场景回到了过去 没记错的话 那是小说没描述的 李安说
小说中很多伏笔 他必须解开 我想 他认为这些伏笔 是张爱玲
欲言又止的自我吧 所以他其实走向完全与小说不同 她整部戏
直接以张爱玲可能的心境与想像 把整个故事铺延开来.........
电影中的王佳芝 跟张爱玲一样 在大概那个年纪 几乎等于
被父亲抛弃了张爱玲的母亲死后 父亲与另一个女人结婚 还虐待她
所以她很勇敢地跑去姑姑家住 电影中的王佳芝 父亲跑去英国
结了婚(同样也是个至少比当时上海还要美好一点的地方?)
王也同样住进了亲戚家(在失败的三年后 张爱玲寄人篱下
总不可能像以前过的那么大小姐了 所以电影中用剩余的财产
答应了王的学费座为譬喻?) 王佳芝看着电影狂哭 我想张爱玲
对他父亲的看法或情绪... 大概也是很复杂的吧........
王佳芝几乎等于没了父亲 又加上看到街头上被日本军人欺负的国民....
他从此孤独地 其实也没啥计画地 一步一步走出自己短暂的人生 这其实也跟
张爱玲相似 如果对江苏一带自古的气质有些了解的人会知道...其实尤其苏州
是文人墨客的心灵故乡 并非对国家兴亡持一种刻意逃避的心态 但苏州就像个
看透红尘的人 觉得人生价值不在功名利禄 不在冠冕堂皇 历史上 帝王将相
一值都不期待苏州.. 吴侬软语 水乡泽国 苏小小 西施 茶酒书画 耽于玩乐
浸淫奢糜(就像红楼梦所云???)等等等...对一些人来说 肯定被骂是 没出息
纨裤子弟 对民族没贡献等等等...但其实 留下很多无价的文化资产 与
供人凭吊人生的契机...其实对腐败政局抗争也挺激烈的 只是不居功(ex:明朝时)
我想 才女张爱玲 是像江苏文人 这种宛如放任生命于时代洪流的
他不选择整天嘴边挂著抗日救国 不选择小说中记载的都是
荡气回肠的那个动荡不安的中国......他选择记录著上流社会中
的多采多姿 趣味横生的生活 以及 他心中认为的人情或爱情...
我想王佳芝有一点这样的元素在......因为在那样的年代 又加上自己的遭遇
他一个女子....选择了那样渡过一生...
我觉得电影中旷裕民是个狮子座的人 劲帅的外表 一辈子为了报仇
(为著一个至死不改的信念?) 满腔热血 却又缺乏详密的计画
当头头 但是做人处事也没说非常圆融干练 但又偶尔能说
出一些似乎很像大道理或大感性的话 我有点忘记细节了
总之 我觉得他是狮子座 不太是牡羊 也不太是射手
更不可能是土象星座了......(狮子座 别杀我XDD)
刚出场的旷裕民 真的有那种 那个时代的青少年 在到了一个
稍微可以有那么一点能力表达意见或参与些什么时候的年纪
青春洋溢 洒热血的感觉 就一股我一辈子也没有过的傻劲XD
(或许 我本来就是个老著在等老的人= =)...天真地过了头一点...
话剧的化妆 让我觉得很有趣 画的真相那个年代的海报中的脚色
后来那个中国不能亡的喊话 或许在现代 我们看起来很可笑
但我相信在那个时代 有着相似气质的香港与上海 尤其是
心不甘 情不愿离开魂牵梦萦的上海 逃亡到香港的人
那样激情的喊话 是一点也不夸张和奇怪的 而话剧社中
年轻人初尝甜头 宵夜时的情景 贴切地描绘出
年轻人刚开始用自己的力量实现自己的小理想
那种我长大了的那种兴喜与激动 我想应该不少人经历过吧?
还是有点年纪了 都忘了当初单纯的悸动???
还是只在想这一堆热血过头白痴???然后冷酷地分析他们???
他们变本加厉地把一切看的太简单 创造出麦家夫妇那时
讨论著家具等等的...其实感觉就像大学生上了大学
自己着手准备着各种自己有兴趣的活动 规模不大
感觉就像在搬家家酒 但准备的当下 大家认真的投入
把很多东西都看的好像做什么大事一样地严肃或是严谨
我想 他们也大概就是这样的心态...同样地能想到的规模也只是那样...
所以连被特务组织监视著也浑然不知
让我觉得好像遇到故人的是 演孝庄密史中的宸妃海兰珠 参与这部电影的演出
我还记得王佳芝第一次跟易先生在餐厅吃饭的眼神 那时纯粹只是色
易先生对着这个小妹妹放电 想看看他到底想怎样 能到怎样的地步
而王佳芝则是尽其所能的 挑眉弄眼 一下子低头一下子又飘上一眼...
足见诱惑技能之生疏 而梁润生教导床戏的部份 是有笑点的
例如他紧张地问说要不要喝酒的神情与气氛 以及王佳芝说
"别跟我讨论这个" 后来的 "现在在不杀人 快开学了耶"
一切就真的很像办家家酒 一场搞笑剧? 很认真又令人莞尔的话剧....
最后这场闹剧 居然在一场措手不及的成年礼 - 杀了老曹 中 结束
令人突生惊吓与错愕 这场"话剧"最后利用死亡 把这些热血份子的天真
拉回了很现实的现实......口口声声说要杀人 结果真的要杀人时...
还是一团乱 还是恐惧 终于感知到 实际行动与脑中想杀谁 实有天壤之别
恩 很能感同身受 因为这一切就像不少跃跃欲试的年轻人的心境阿...
想成为大人的年轻人 到了大人的世界 才知道这是个无法回头的残酷世界...
三年后 机缘巧合之下 又继续了当年的任务...摆脱了年轻时候的轻狂
成员们的打扮与神情成熟许多 这次王佳芝接受了严格的特务教育 一开始
就背了很多东西等等的 四场床戏 的确是象征两人关系的很大的重点...尤其
到最后 王佳芝在老吴面前 硬是要把那些过程或挣扎说出来...其实那似乎也
是他在对自己对话 他想压抑住自己已经爱上易先生的事实 他希望他能催眠
自己 这一切只是色... 真正让我开始感受到易先生对他的爱 是在"金屋"
听完王佳芝说自己只是耗时间再这空屋等他一人时 他说别在呆这在屋子了
(换了更方便见面 更好的房屋?)而他那时正在烧东西..烧的肯定不是无聊
的纸张吧 这么机密的东西 看到有外人进来 毫不面不改色继续烧....
我认为 足见易先生 正慢慢地...正常化地与王佳芝在一起... 在日本餐厅
那段 我感受到两人的浓情密意 那时王佳芝已经深爱着易先生 而易先生也
的确爱上了他...当她唱完之后 他抚摸她的手 然后拍拍手说好...很平凡
但我却感受到...总之 我被闪了XDD 他们的爱情戏 我想观察的重点
可从梁朝伟出名的眼神 以及汤唯的态度观察出来 我认为梁朝伟的眼神
从一开始的有些许猥琐 到后来越来越是电光石火的...
最后一个床戏(记得是最后一个) 配合著很诡异的音乐 像鬼片用的音乐
那种扭曲的感觉瞬间让人觉得不舒服 也让人知道 故事的高潮要到了......
我想特务们是大惊小怪的 他们认为易先生用名片叫王佳芝去挑珠宝是想测试他
其实我觉得 那时 易先生已经是真的爱上了王佳芝 王佳芝之所以挑上了六克拉
并不是什么原因 只是他那时心理乱乱的转眼睛 店员以为那些珠宝不够看
所以她骄傲地看也不看......越到越后面 爱情的感觉就像迷雾一样散开来....
最后最夸张........王佳芝说要回头去珠宝店拿珠宝 由后来那句 "快走"
易先生表情的转变 可知 对于王佳芝拿珠宝的要求 易先生可是完全没有起疑心
而去的路上 王佳芝很夸张地东张西望...易先生就算没正面看到 但余光看到
如果不是真的爱她而毫无疑心 这些破绽百出的夸张情景 早就让易先生起疑心
或有动作了....汤唯把钻石戒指那段表现的不错....女人的柔情....
妇人之仁吗?如果把视角放回一个女人 那只是众多选择中的一个偶然
他就是选择了 爱情 我想张爱龄一定曾经幻想过自己是女特务去刺杀胡兰成....
仓皇逃走后 一切归于宁静 王佳芝什么也没了 他唯一有的东西也没了
他毫无目的的转着眼珠 在街上慌张地拦车......很多人一定会很理性地说
这个笨女人 当人家情妇够烂的了 最后还因为爱情 什么也赔掉...什么也没得到
但别忘了 这是张爱玲的作品阿 写出倾城之恋的张爱玲喔...
人存在的价值 每个人认定的都不同...色戒原著小说中
因为张爱玲想表现自己对胡兰成单向的不悔 所以小说中的易先生
没有电影中表现的深情(胡兰成后来还是跟别人走了)
电影中 李安加重了两个人的恋爱气氛...最后易先生的眼泪
以及象征两人共赴巫山云雨的床单皱折影像...与小说感觉是有些不同的...
对于电影中的易先生来说 他之所以对这段情分 感慨万分
李安早已有所铺陈....应该很容易想见 一个为了维持物质富裕的易先生
过著不轻易信任任何人 神经紧绷 可以说是毫无意义的生活 存在...
追求存在感对他来说 是个焦虑(所以在第一场床戏 用男人较可能出现的暴力 展现?)
跟王佳芝的恋爱与性 性行为本身就是个人类在穷极无聊 虚无的状态下
仅有让自己感觉到还活着 常用的方式 不过他居然得到了一段这样的恋爱...
或许让他感到彻底的活着的存在感...所以最后 易先生也是很惆怅的......
旷裕民在最后被枪决 对王佳芝半点昔日情分也没有
他狠狠地瞪着他 尽管他们也接吻过(虽然当初王佳芝表示
唯时已晚) 旷裕民纯粹只是个典型 民族大义 伦理道统为先
的那种脚色而已 没啥特别的
大概是这样 电影很多部分都忘记了- - 我脑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