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请益] 为何佛教的发展是往东传,而不往西传?

楼主: Houei (金山好吃粥,伸!)   2022-05-18 04:16:29
※ 引述《onewalker (但愿人长久)》之铭言:
一、1.吴地(交阯或武昌)初染(影响力极有限的安世高或支谦)大法。
风化未(扩及)全(吴地),因此康僧会欲道振"江左"..以上是我的理解
2.慧皎辨析的是,《安世高别传》云,若安世高活到西晋太康末年
但安世高自己封函却说,传禅经者比丘僧(太康初年已死的康僧)会,自为矛盾
二、《高僧传》云"尊吾(安世高)道者居士陈慧。传禅经者比丘僧(康僧)会"
若康僧会没去广州师承安世高,我才学不足
只能想到靠视讯教学在交阯某处的康僧会,抑或安世高于会稽死而复生
再时空旅行的预知,日后康僧会成为禅学大师这样?
三、《高僧传》是看不出来安世高在南方留下的影响,但文献绝非只有一本!
别忘了《出三藏集记》:
"广州客深悟世高非凡。豁然意解追悔前愆。厚相资供。乃随世高东行。
遂达会稽。至便入市。正值市有鬪者。乱相欧击误中世高。应时命终。
广州客频验二报。遂精懃佛法。具说事缘。远近闻知莫不悲叹"
言下之意:
1.倘若该广州客后来就留在会稽,则与《广弘明集》之"佛法久被中原,
未达江表"、《出三藏集记》之"时孙权称制江左。而未有佛教"
相互矛盾,所以广州客不无可能折回交阯
2.退一步只看《高僧传》的话,康僧会到建业时,"吴国以初见沙门。
睹形未及其道。疑为矫异",并不符合该广州客在会稽或江左宣扬佛教
四、关于史料本身用语:
1.《广弘明集》引用韦昭"孙权赤乌四年"之前,标题有
"吴主孙权论叙佛道三宗五出吴书",则后面省略吴主,如同重复提及人名时
不再冠姓而直以名作称一般
2.吴人韦昭《三国志吴书孙皓传》的用词:"孙皓曰:“北方守战之具不设,
弋阳可袭而取。”皓访羣臣,镇西大将军陆凯曰:“夫兵不得已而用之耳,
且三国鼎立已来,更相侵伐,无岁宁居.."
结合"时三国鼎峙。各擅威权",鼎峙又威权,于是更相侵伐
如此脉络会很不清楚吗?
五、《广弘明集》虽未提康僧会住过交阯,但这不影响正因为国君各擅威权
所以理论上康僧会明了,如果没过最高否决权这关,将难以化行南国的!
六、我想并不适宜认为时代较晚的《广弘明集》,著作时就不会广为蒐罗参考众书
甚至有机会修正前人谬误
七、吴地初染大法,其所受支谦的影响,就是你讲的支谦在"武昌"译经
因此康僧僧方才欲使道振"江左"兴立图寺
八、吴地武昌邻近区域,或有半点佛教流传,所以康僧会才要"道被“未”闻"、
"道“振”江左"
其次再强调一次,《出三藏集记》里,未有佛教的是"江左",不是武昌
九、重点又绕回《吴书》的国君各擅威权!我想"未有佛教"是泛指接受程度而言
确实会有从北方、武昌到江左而薰染佛教的人
问题康僧会光是营立茅茨设像行道,都很快被叫去质问了
试想其他百姓胆敢大搞佛教否?
看看《广弘明集》、《高僧传》各自形容为"吴人初见谓为妖异"、"疑为矫异"
就知道私底下的精神寄托,跟当时社会风气是否有那么开放,往往是两回事
更表明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点,在专制体系下想拓展的难处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