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loser1 (拍嘎爪得白酱)》之铭言:
: 因为中文是象形文字,
: 希腊文是声符文字,
: 所以希腊文的后代都是表音文字,所以后来全部变方言表音才会有翻译需求的
: 万国音标系统。
: 中文的反切,反正各地方言完全不一样,用相同的字看懂意思念得差不多就行了。
: 是后来西方打进中国才会有人想到要使用音标系统(或者根本上希望废除汉字改用
: 拼音)。
→ jack0123nj: 真正的象形顶多是古埃及文和甲骨文07/13 00:25
→ jack0123nj: 中文也不是纯粹的表意文字 有八成以上形声07/13 00:26
→ jack0123nj: 大多数的汉字都有表音的成分07/13 00:26
推 PrinceBamboo: 汉字,楔形文字,埃及圣书文字,马雅文字 都是音意文字07/13 01:59
→ PrinceBamboo: 一个字同时既表意也表音 世界上还没有纯表意的文字07/13 01:59
→ PrinceBamboo: 不只有形声字才表音 就连象形,指事,会意字也都表音 07/13 16:44
推 duriamon: 不好意思可以请楼上解释一下吗? 07/14 00:44
→ PrinceBamboo: https://goo.gl/cQ2Qx4 关键字给你 详情自己研究07/14 00:52
→ PrinceBamboo: 如"金"字同时表意:黄金,金属之意 也同时表音:ㄐㄧㄣ07/14 00:53
→ PrinceBamboo: 例如 金恩博士,金士顿科技...07/14 00:54
推 duriamon: 看了竹王子的连结还是不太懂…。虽然里面提到汉字是语素07/14 03:42
→ duriamon: 文字可是又与它列的第一点:“语素文字是用来记录语言的 07/14 03:42
→ duriamon: 文字,和语言有严格的对应关系。”感觉有矛盾。我有疑惑 07/14 03:42
→ duriamon: 的地方在于“汉字真的是记录语言的文字吗?”不知道有没07/14 03:42
→ duriamon: 有人可以进一步解说一下?07/14 03:42
→ duriamon: 历史虽然记载秦始皇统一了文字,但有统一语言吗?又古中07/14 03:46
→ duriamon: 国自古就有方言和官话,而这两者都会随时代而改变。照这07/14 03:46
→ duriamon: 样来看如何产生严格的对应关系? 07/14 03:46
→ duriamon: 当然更往外推,古中国的汉字使用圈还包含现代的韩国、日 07/14 03:49
→ duriamon: 本和越南地区等,这样有如何产生语言和文字的对应关系? 07/14 03:49
推 duriamon: 更让我疑惑的是,维基百科的条目还写:“与语素文字不同07/14 03:54
→ duriamon: ,象形符号只是用图画来表示物体,形意符号只是表达一种07/14 03:54
→ duriamon: 意思,这两种都不一定用来记录语言。”但是翻开小篆字典07/14 03:54
→ duriamon: ,许多字都符合象形符号和形意符号,那这样又不是语素文07/14 03:54
→ duriamon: 字了吗?07/14 03:54
→ duriamon: 我很小心的看完了,麻烦你针对我上面的问题帮我指点迷津07/14 03:55
→ duriamon: 吧!07/14 03:56
语素文字=意音文字
每一个文字(例如汉字的一个方块字)都至少表示一个含意,同时至少表示一个读音
象形符号和形意符号的例子
是壁画上的图案符号 画一只猪的形状 就表示猪的意思
画一个人 就表示人的意思 画一棵树 就表示树的意思 画一个太阳 就表示太阳的意思
有形状,有含意 但没有读音 因此不能纪录语言
该连结举的例子很好懂: "比如禁菸的标志可以看成形意符号,但不是语素文字。"
你看到禁菸标志可以见形状理解含意 但没办法当成一个字来读 因此不是意音文字
当壁画上的象形符号开始跟语言中的读音对应 可以表示特定读音后
才可以开始用来记录语言 才成为意音文字
所以最早的一批文字 就是从象形符号+语言读音 变成的汉字象形字
如: 日 月 山 川 水 木 马 鸟 鱼 豕 象 人 心...等等
至少在甲骨文的时代 已经发展成意音文字了 而且进一步衍生出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
更晚的金文,周朝各国文字,小篆...当然也都是意音文字=语素文字
汉字不但可以对应语言 还能对应商周文化圈东西南北各地方言
只要能把你口中说的"话" 用文字记录下来 那就是文字了
他所谓的严格对应是这个意思 相对于壁画上不能表音,不能纪录语言的象形符号而言
而不是你似乎会错意成"只能对应一种语言"
而出现"没有统一语言,各地有方言 如何严格对应"这种不成问题的问题
看一下世界上其他的意音文字
埃及象形文字(希腊语叫做"圣书文字")
最早的时候都是纯表意的象形符号
例如一个猫头鹰的图案就代表猫头鹰 一个圣甲虫的图案就表示圣甲虫
后来图案同时也能代表一种读音 例如猫头鹰的图案可以代表m 加上其他字可表达房子
蜜蜂的图案可以指少许的意思 已经和原本的象形图案意思无关了
意音文字可以进一步表示更抽象复杂的语汇
后来圣书文字经过长年的使用 逐渐被简化成僧侣体和世俗体 并逐渐纯表音化
并被西亚地区的人简化成原始西奈字母和原始迦南字母 并纯表音用来记录各种语言
后来成为欧亚各种表音文字的祖先文字
楔形文字也是从象形符号演变而来 一开始什么图案就表示什么意思
但在苏美人使用阶段就已经变成可同时表意和表音的意音文字 可记录各种文书资料
后来阿卡德人借用去书写阿卡德语 同时受到苏美语影响
阿卡德楔形文字中 同时有表意,表阿卡德语音,表苏美语音的字 相当复杂
(类似现代英文中有来自古英语的字,希腊语,拉丁语和法语的字,
现代日文中有来自固有日语的字,汉语的字,荷兰语,葡萄牙语,英语等外来语词)
后来又被巴比伦人,亚述人,西台人,波斯人...借用去书写他们各自的语言
不过因为圣书文字和楔形文字太难学 所以后来都被新兴的表音文字所取代而失传
日本,韩国,越南,契丹,女真,西夏
一开始将汉字学去 但只会照汉语的文法写出汉文 无法对应本身的语言
也就是学习汉字同时也在学习汉语 写出来的是跟本身母语不同的另一种外语文
后来日本首先把汉字用来纯粹表示日语音 不表意 成为万叶假名
例如"奈"只用来表示na这个音 而跟字的原意无关 如此来书写和汉语文法结构不同的日语
后来万叶假名逐渐简化 成为平假名和片假名(奈的草书变成な 楷书取偏旁变成ナ)
可以用来表达汉语没有的形容词语尾(なる) 否定形(ない) 等等
三种"假名"都是纯表音 而"汉字=真名"则是同时表音又表意
汉字保留下来 而假名专门用在汉语没有,日语独有的介系词,语尾,状声词等
一直并用到现在
越南的字喃,契丹大字,女真文字,西夏文字 都是将汉字改进用来书写自己语言的意音文字
例如字喃的"宁字"这个字
意思是"字" 读音是"chu"(越南语本身"字"的意思) 用"宁"来表音,"字"来表意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96%83%E5%AD%97
契丹,女真,西夏文字也是类似的结构 后来都失传了
韩国则是曾将汉字作为表韩语音用 用以书写介系词等 像万叶假名一样 称为"吏读"
详细见连结内范例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90%8F%E8%AE%80
但并不普及 后来被不是从汉字改造 而是完全新创的纯表音文字谚文所完全取代
马雅文字为音节文字和表意文字的组合 是一种特殊的音节意音文字
因此也不是单纯的象形符号 而是能记录语言和复杂抽象词汇的语素文字
这边有大概提到一点架构
https://i.imgur.com/eMyRDAa.jpg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91%AA%E9%9B%85%E6%96%87%E5%AD%97
更深入的研究 PTT马雅人在网络上有很多文章都有提及
马雅文字目前还在解读中 近年来有越来越多新发现
总整理:
(形,意) (形,音,意)
原始图案→象形符号─→意音文字=语素文字
↗ │
语言读音 └→ 表音文字(纯表音):
(音) 音节文字(一字表一音) ex.か、そ、む
拼音文字(子音+元音) ex.bed,map,ㄊㄧㄢ,ㄔㄚˊ
所以请别再说汉字/中文字是象形文字或表意文字了
汉字是唯一从创造起至今还被广泛使用的"意音文字(语素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