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inet (NCC)》之铭言:
: 只有英国要的很少
: 只拿香港来当贸易中心
: 西藏也是宗教关系精神上支持
: 不像其他列强是武力吃下整个国家
: 这思路在殖民时代几乎都是同一套
: 连后来各国要独立
: 英国也是放很松
: 对现在的影响是
: 英文变成国际语言
: 不像老一辈的韩国人和台湾人会说一点语
: 老一辈越南人会说法语
: 当时的英国政府在想什么?
英国的殖民地, 基本上是傀儡国家.
我以前读硕士时, 讲“殖民地香港”的题材时说, 什么叫殖民地呢? 大家
一定以为, 整个香港都是殖民地. 但实际上, 对于英国而言, 只有香港岛
上那一小处洋人聚居的小点点, 才叫作殖民地. 至于香港岛, 九龙半岛,
新界, 也就是大部份香港人居住的地方, 只是这个殖民地的属土.
要比喻的话, 香港是座大楼, 至于英国呢? 是大楼的管理公司.
英国去殖民一个地方时, 并不会翻天覆地的打掉当地的东西, 相反, 他是
尽可能的保留当地的体制与社会运作方式, 道德观念, 宗教等. 殖民地英
属香港的生活, 保留了很多清朝的特质, 因为英国认为, 一群人民习惯了
他们当时的体制, 就 don't shake the boat, 不要乱搞. 他们是部落就
维持部落, 科举国家就科举国家, 封建就封建, 他们本来的领主是谁就继
续当, 他本来跟谁贸易就继续贸易, 他本来的法律怎样就怎样. 安抚当地
已有的地方领袖让他们继续做下去, 是英国的做法.
英国只会去将那个当地社会, 某部份改造至跟帝国接合, 例如香港, 他第
一件事就是改革法律, 英国在香港最先建立的东西之一, 就是法院. 他愿
意使用大清律例判华人的事, 但同时废除酷刑. 英国人不许纳妄, 但华人
可以.
所以英国的殖民, 更像是商业运作, 收购一间公司, 然后只修复一些部份
, 让他们依本来的轨迹运作下去. 英国要求的是让殖民地自负盈亏, 然后
赚钱, 他们在殖民地的投入, 都是尽可能的最小化, 能不注军就不注军,
要注军能注少一点就少一点, 建设尽量不搞, 政策尽量不变, 政府人员越
少越好, 能不管的事情全部不管, 总之成本一定要低.
所以香港不是遇到死几千人的大台风, 就不会搞天文台, 不是出了鼠疫,
就不会弄卫生局.
因为投入有节制, 所以也不会太执著, 殖民地要独立, 对于英国来说也只
是个投资回报的问题, 跟其他国家那种觉得是面子问题不一样. 很多国家
会拼命大量成本去阻止殖民地独立, 甚至打到自己国家都快倒. 英国在美
国独立时沾过一次这种浑水, 之后就学乖了: 如果成本之内可以压制独立
之后还是有利的, 那也会阻止独立, 但如果情况看起来压制独立代价太大
时, 他也会考虑退一步, 给你独立但希望你保障一些利益. 成本效益是他
们最关注的事情.
对于英国来说, 殖民地甚至世界战略都是一盘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