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moslaa (万变蛾)》之铭言:
: 至于中国的这个国字,到底有没有现在国家两字的意涵,
: 或是只等于魔戒里面的中土两字。
我刚好想起一个例子﹐来说“中国”这个词﹐在有些时候是有国家含义的。
就是1995年中日两国联合考古队在新疆尼雅遗址的古精绝国墓葬群中发现的那块蜀锦。
图片搜就有﹐我就不贴了。
上面织的字是“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这句话的原话更能说明“中国”一词并不仅仅指中原、京师﹕
史记天官书﹕......常在东方﹐其赤﹐中国胜﹔其西而赤﹐外国利。
无兵于外而赤﹐兵起。其与太白俱出东方﹐皆赤而角﹐外国大败﹐中国胜﹔
其与太白俱出西方﹐皆赤而角﹐外国利。五星分天之中﹐积于东方﹐中国利﹔
积于西方﹐外国用者利......
其来源是传说中的汉高祖起兵时﹐五大行星汇聚(汉 元年)。
在史记张耳传、天官书﹐汉书等中都有提及﹐如﹕
汉之兴﹐五星聚于东井。
因此在汉代﹐五星汇聚被认为是大利于国家。
需要注意的是﹐在汉初兴﹐五星所利的汉﹐仅仅是汉(刘邦的汉国﹐而非齐、楚)。
而到了西汉中期﹐这一“有利”的对象已经扩及整个汉朝“中国”﹐
以致在史记中以“中国”、“外国”对等并称。
史书中另一处与尼雅考古出土物更容易产生联想的是 汉书赵充国传 中汉宣帝的诏书﹕
皇帝问后将军﹐甚苦暴露。将军计欲至正月乃击罕羌﹐羌人当获麦﹐已远其妻子﹐
精兵万人欲为酒泉、敦煌寇。边兵少﹐民守保不得田作。今张掖以东粟石百余﹐
刍槁束数十。转输并起﹐百姓烦扰。将军将万余之众﹐不早及秋共水草之利争其畜食﹐
欲至冬﹐虏皆当畜食﹐多藏匿山中依险阻﹐将军士寒﹐手足皲瘃﹐宁有利哉﹖
将军不念中国之费﹐欲以岁数而胜微﹐将军谁不乐此者﹗
今诏破羌将军武贤将兵六千一百人﹐敦煌太守快将二千人﹐长水校尉富昌、
酒泉候奉世将婼、月氏兵四千人﹐亡虑万二千人。赍三十日食﹐以七月二十二日击罕羌﹐
入鲜水北句廉上﹐去酒泉八百里﹐去将军可千二百里。将军其引兵便道西并进﹐
虽不相及﹐使虏闻东方北方兵并来﹐分散其心意﹐离其党与﹐虽不能殄灭﹐当有瓦解者。
已诏中郎将卬将胡越佽飞射士步兵二校尉﹐益将军兵。
今五星出东方﹐中国大利﹐蛮夷大败。太白出高﹐用兵深入敢战者吉﹐弗敢战者凶。
将军急装﹐因天时﹐诛不义﹐万下必全﹐勿复有疑。
这其中两次提及中国﹐一是“将军不念中国之费”﹐一是“今五星出东方﹐中国大利”﹐
所使用的场景当与尼雅考古的蜀锦锦织一样﹐这个中国是相对于西域的自称﹐
而非仅仅是代指中原或京师。
(所出之兵是酒泉敦煌之兵﹐所战之地是西域、青唐﹐如果所说的中国是指还在
京师长安之东的中原地域而已﹐是解释不通的。)
在这样的语境中﹐“中国”的 国 字应该是有国家意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