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谱] 松子咖哩炒饭

楼主: zezechu (zeze)   2017-10-19 20:51:05
这篇好像又写太长了,自己看都觉得累..
之后会把篇幅再缩短一点,不说了,先来炒饭吧
有图原文:http://zezecook.com/1365/nuts-curry-friedrice/


或许是受到小时候经验的影响,我并不是咖哩的爱好者(除了史蒂芬咖哩),
记得以前国中营养午餐的方型不锈钢盆内,常会装着一大盆的咖哩,
黄汤中有方方正正的小块红萝卜和马铃薯,就这样,没了,真的没了!别说鸡肉了,
连片鸡皮都没见着!通常大家用完餐后,这锅咖哩仍然在那儿放好放满,
好像不曾有人动过似的,最后再随着全班的菜渣弄作菜尾汤搬回餐车;
大概是这份发育期男孩没肉吃的哀怨,现在对咖哩都还有些排斥,
也不是讨厌咖哩的味道,但就是无法放感情,你懂的,有些事情我们就是放不开;
所以说啦,培养小儿不挑食的习惯得从小开始,不受欢迎的食材也得煮成好吃的菜才行,
如果暂时没有小鬼可以玩养成游戏,弄一道美味的咖哩料理自己吃还是可以的,
这道菜原本是实验性的试作菜色,没想到成品还不错,就决定放上来了;
烤过的松子让这炒饭多了份坚果香气,米饭以洋葱末、猪肉翻炒过,
最后再以咖哩粉炒匀真的是十足的南洋味,如果再搭上一杯热带果汁就完美了!
可惜这晚我翻了翻冰箱只找出一瓶黑松沙士,聊胜于无。
香料的综合:咖哩粉
你是否认为:1. 咖哩是块状的,2. 印度咖哩非常有名
以上两个命题都是错的。咖哩早期是英国人为了方便称呼印度菜而出现的词,
是对“混合各式香料煮成的酱汁菜”的泛称,
而块状咖哩是将香料混合后加入了淀粉固化以方便使用的产品。
过去当印度香料传到了世界各地,才有了泰式、日式、英式等的咖哩,
其中的差异在于香料的主与副,以及与地方特色食材的融合,
例如泰式咖哩之所以泰式,是加了像是香茅、椰奶等充满南洋味的食材,
而咖哩传到了东洋为了对上日本人的味,被拿掉辣味并添加果泥成了甜咖哩;
在印度,其实并没有咖哩这道料理,印度菜是以食材配以不同比例香料制作而成,
通常会以菜名而非咖哩这词称呼。
那么咖哩粉又是什么?这得从印度香料说起,
走进印度传统市场后可以看到一家家的香料摊,主妇们会将买回的香料摆放在称为“
Masala Dabba”的碗盘中,


Masala Dabba香料盘
其中一项可能是基底香料,然后再依个人喜好搭配其余香料;
这种印度人的香料日常换到了其他国家却一点也不日常,因为新鲜香料难以取得,
因此就得将植物先风干磨粉方便保存,我们所熟悉的咖哩粉就是这种预拌好的混合香料,
在印度,有类似的混合香料称为葛拉姆马萨拉(garam masala);
我曾在国外超市买过这种马萨拉香料罐,喜欢吃辣的话应该会喜欢。
咖哩粉是由少则数种、多则数十种的香料集合而成,以莞荽子、小茴香、姜黄为基础香,
再搭配其他香料进而形成整体香味,但即使已经知道了它的成份,
口鼻还是很难分解出单一香料的味道,这也是印度香料的魅力,没有一家的风味会完全一
样。
咖哩粉在我的厨房中常态性的会备有一瓶,倒是咖哩块我很少买,
大部分的咖哩料理只要有咖哩粉几乎都能变出来,这道料理一样是用咖哩粉来做,
我的咖哩粉快用完了,赶快用掉才能买新的啦!
咖哩粉加入时机是关键
有些菜色下料顺序互换没有太大影响,但这道菜却不行,
如同中式菜色会先煸炒中药材,迸出香气后再下食材,咖哩粉也是,
在这道炒饭中下咖哩粉的时机为‘炒肉末之后、炒白饭之前’,
如果先下白饭再倒入咖哩粉,不仅无法让咖哩粉均匀的巴附在饭上,
没有接触到油脂的咖哩粉香气也无法释放;
把咖哩粉先油炒到逐渐乳化后再加入白饭,这样就可以炒出均匀且咖哩味十足的炒饭了!
食材
松子:20 g
白饭:约 3 碗
鸡蛋黄:2 颗
猪绞肉:100 g
咖哩粉:1.5 匙
红椒粉:1 小匙
红萝卜末:适量
洋葱末:适量
盐:2 小匙
黑胡椒:0.5 小匙
作法
1. 将洋葱及红萝卜切成方形小片状,材料准备如下图
2. 将松子以 150 度烤约 10 分钟到微焦且香味散出即可
3. 生蛋黄与白饭拌匀如图,白饭温度不可太高,以免将蛋黄闷熟结块
4. 待锅子烧热后先放入 1 大匙的油,接着将猪绞肉、洋葱末及红萝卜末下锅拌炒
5. 等到绞肉约五、六分熟后便可加入咖哩粉、红椒粉继续炒香,然后将蛋黄饭下锅一同
拌炒
6. 加入盐、黑胡椒,饭炒至干松后加入松子,全部材料拌炒均匀即可起锅完成囉!
作者: lemoncatsky (淡蓝天空一只猫)   2017-10-21 01:37:00
推 长知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