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网络资源丰富之赐,
最近闲读日军在太平洋岛屿陆战的战史,
主要是三场日军主动攻击的战役(瓜岛-亨德森机场战役,塞班岛万岁冲锋,冲绳总反攻).
先讲心得,
根据网络文章,分析日军大正12年修订的歩兵操典草案,
http://www.nids.mod.go.jp/publication/senshi/pdf/201503/04.pdf
日军的步兵攻击战术,其实有跟上WWI后的变革.
主要变革有,
1. 重视各兵种的偕同,包含重机枪应从中距离(600m)改为近距离(300m),
使用步兵炮,迫击砲支援连队(中队)攻击,火力间隙由掷弹筒填补等细节.
2. 取消横队的正面攻击,改使用间隔更宽,跃进的渗透攻击.
(应该跟Bounding overwatch是同款概念)
3.废止密集队,最小战术单位应该由营改为连队(中队),
中队长以下可依状况自行判断如何实施攻击.
但实际打仗时,以瓜岛战役为例,
却因为中高级军官指挥失当,
包含参谋,师团等级的情报错误,并订定离谱的战略目标[注0-1],
和联队长,大队长只抱守上级命令,没有适时调整投入的兵力[注0-2].
导致被联军评价素质不错,日军中队长级别的军官们,
只能以弱火力,带领连级兵力作自杀式攻击,冲绳战役则有明显改善.
军备方针上,也是屡屡走偏,
典型的例子,作为填补连级重武器火力的掷弹筒,
竟一度替代迫击砲的战术定位.
以下将简介上述提到的三场战役.
[注0-1]
后面会提到的亨德森机场战役,日军因低估美军兵力,竟订定了在迂回攻击后,
仅1夜的时间,必须占领亨德森机场,并清除机场西侧美军阵地和渡口.
但日军在补给严重耽误的情况下,连南缘的美军防线都打不过去.
[注0-2]
日文wiki描述,日军大本营在检讨瓜岛陆战失败,
主要因素除了火炮不足(重型火砲含高射炮仅48门),情报失误,
还有大队长级别的指挥能力很差.而看了战况,会发现联队长更差.
第一场是瓜岛攻防战的亨德森机场战役(23–26 October 1942),
日军精锐的第二师团,
制定一个山区迂回的攻击策略,
但在几乎无火炮,重机枪,迫击砲支援,和无效的情蒐下[注1-1],
只拿着皇军三宝(步枪,轻机枪,掷弹筒),
以植物大战僵尸的模式,以多波次步兵冲锋,
把2个联队7000人中的3000人送光,2个联队长战死,美军仅伤亡约200人.
这么没有效率的攻击,
还真的有造成2次重伤美军的机会!
却因为缺乏应变的指挥而失去了[注1-2].
主要参考资料,
https://www.history.navy.mil/research/library/online-reading-room/title-list-alphabetically/g/guadalcanal-campaign.html
[注1-1]
日军在制定战略时时间压得太紧,
大部分火炮无法到达战场(very little artillery or mortar support),
又日军为了保证攻击的奇袭性,
只在攻击前夕派出1个小型的巡逻队,
因强度太低,
对美军防线的部署强度毫无所悉.
[注1-2]
请看参考资料中的Map 13,
https://i.ibb.co/WnZGq5s/1111.jpg
第一次机会,
是日军以第16联队的2个大队,发动第一次攻势.
联队长下令全面进攻后,
自己也带着卫队往美军阵地冲锋...
其中左翼有部分未知人数的日军,
穿过美军部属失当的空隙(陆战队跟陆军交代不清,导致西侧与南侧交界露出缺口),
并灭了美军1个砲兵观察小组,
日军穿过空隙的路径,请参照图上最左侧的红色虚线.
但因不明原因原路离开,
美军直到当次攻势结束的隔天早上,
才发现曾有大批日军穿过这个空隙!
要是日军继续往纵深前进,
会直抵美军的海岸砲兵阵地和司令部.
而能做出反应的日军前线指挥官,第16联队联队长,
在一开始的冲锋后就失踪,之后被判战死...(WTF)
美军立刻填补了这个空隙[注1-3].
第二次机会,
参照图上中间两条粗的红色实线,
是日军以第29联队为主,发动第二次攻势,
经过三波自杀式冲锋,150名日军竟站上了棱线.
这个缺口仅有100码,时间约为凌晨2点,
而美军直到破晓才凑齐兵力反击,但缺口内还是这150名日军!
这代表了日军有3-4个小时,可以往这个缺口继续灌输兵力,
但日军没这么做,而是继续攻击其他打不动的区域.
同样地,没把握机会的日军前线指挥官,第29联队联队长,当晚战死...(WTF^2)
[注1-3]
日军原订计画中,有1个独立支队(约1个大队)要在第一次攻势就攻击该区域,
但它迟到了一天,而美军已填补了这个缺口,
日军依然发动自杀冲锋,结果被美军2个重机枪班(1挺能用1挺故障)和砲兵火力,
在15分钟内灭了2个中队.也提供了美国太平洋战争影集的素材XDD
影集片段如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D3F16J42Eo
这多少带点戏剧效果,美军遇到万岁冲锋,M1919也是用点放,
史实上也是美军2个班在5分钟内,用各种枪械扫平日军1个中队冲锋,
而日军又投入1个中队,被美军的砲兵火力炸好炸满.
第二场是塞班岛最终的万岁冲锋(06–07 July 1944),
日军残兵4700人,无高级军官指挥(下令总攻击后自己就切了XD),
轻机枪可能有10挺,重机枪1挺,坦克1辆,
顶着美军一整晚的砲轰,秘密在美军前方集结.
用有效的试探攻击[注2-1],
探得美军2个营之间500码的巨大空隙,
在凌晨发动多波次的万岁冲锋,
并仅以少量兵力佯攻美军防守最强处[注2-1].
15个小时之内,以阵亡4300人以上的代价,
冲垮(Overrun)美军2个陆军营,1个陆战队炮营,
美军至少伤亡1145人,2名营长和多名连级指挥官战死[注2-2],
是日军极少有实质伤害的玉碎攻击.
主要参考资料,
https://www.nps.gov/parkhistory/online_books/npswapa/extContent/usmc/pcn-190-003123-00/sec7.htm
https://www.nationalww2museum.org/war/articles/banzai-attack-saipan
https://historyofyesterday.com/saipan-banzai-charge-on-tanapag-plain-4d35d1caa616
[注2-1]
根据美军纪录,日军在当夜先发动一次全线射击,但不冲锋,
实际是为了火力侦查,因而侦知美军第1,2营之间的空隙,
日军破晓时发动万岁冲锋,就将主力放在美军的火力空隙间,
而只用1个中队(100余人)攻击美军火力最强的右翼高地(第3营).
[注2-2]
美军最前线的2个营伤亡918人(第105步兵团),
第1营除了1名连长,其余连级以上指挥官战死,
第2营除了营长,其余连级以上指挥官和营部人员皆战死.
后方1个陆战队砲兵营也被冲垮,伤亡127人,营长战死.
第三场是冲绳岛战役,日军最后的总反攻(04-05 May, 1945),
日军派出预备队,是以24师团为主的4个大队(计画中应是6个),
在日军所有重型火炮和坦克支队的支援下,
以正面渗透的战术,且尽力携行重武器[注3-1],辅以小艇载兵绕背,
反攻刚爬上嘉数高地,正在前田高地跟日军拉锯的美军.
这是在太平洋战争后期,
被认为有高战术水准的日军步兵攻击.
但因为准备时间太短,加上炮击虽猛烈却无效[注3-2],
日军还是损失了5000余人,而只让美军伤亡700多人[注3-3].
主要参考资料,
1. https://history.army.mil/books/wwii/okinawa/chapter12.htm
2.《冲绳决战-高级参谋之手记》八原博通
[注3-1]
根据美军纪录,这次的日军总攻击,
有超过400名日军成功渗透防线(实际是1个大队主力,630人),
不但携行重机枪,迫击砲,还有1门75mm榴弹砲,以及若干美军冲锋枪,
而不再是只带轻武器从正面冲锋的低效攻击.
这也看得出当时中队级别的主要重武器,92式重机枪和97式曲射步兵炮(即迫击砲),
虽然重达60-70kg,但有心要抬还是抬得动.
积极的将重机枪和迫击砲做抵近射击,才能发挥最好效益.
[注3-2]
具八原博通回忆,4月24日,第62师团从嘉数高地撤下后,
与援军防守前田高地以及首里防线.
4月29日,大本营人员即到达战场,传达必须总进攻的命令,
日军只有1周不到的时间可以准备.
或许因准备不及,以及总指挥牛岛满预期不会成功,
将总进攻的部队从6个大队减少到4个大队左右,
而美军纪录中,日军火炮支援虽猛,落弹达13000发,但乱打一通,只造成轻微伤亡.
[注3-3]
日文wiki转述美军资料,日军在此战中惊人的阵亡6237名!若真的损失这么重,
那24师团基本上就坏灭了,但实际上它并没有立即性的失去战力,
这边采用八原博通的说法,损失5000余人.
而美军伤亡,其实包含了5月4日防守(伤亡370余人)和陆战师进攻时的伤亡,
可见日军虽然战术上大为进步,但攻击力量仍然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