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简谈战前德国空军作战理念的发展

楼主: wl00669773 (Jerry shou)   2017-09-08 17:11:10
巴大较少写的非战史文 但是一样高水准
也可以再次感到韦佛确实是个不得了的人物 难怪戈林都为他的死痛哭
出处: https://goo.gl/x4u1P4
作者:巴克霍恩大大
正文开始
德国空军的作战理论,包括战前与战争中,是最复杂而最难懂的之一。多年带有感情色彩
与个人偏向的史料、辅以美国陆航轰炸调查报告及对被俘德国军官的审讯塑造出了仅是用
来支持陆军的辅助武器这一德国空军形象。
然而,关于德国空军的原始资料完全无法支持这些假说。德国空军理论其实是充满野心的
,只是由于外界条件妨碍了德国规划者的热情。
对陆军支援能力的发展这一许多其他空中力量在休战期尽量回避的话题,是德国空军领导
层最值得一提的成就之一。 1941至1942年少有哪个国家的空军可以在一场陆战最关键的
地方为地面部队提供决定性的援助。
德国空军完成这一困难任务的专业级表现使德国陆军领导层和未来的历史学家误认为密接
支援陆军在德国空军理念中占据重要位置。实际上,广为吹嘘的密接支援其实对德国空军
来说是准备欠佳的课题,技术上的问题在1944年初之前都未能真正解决。
德国军事在一战遭遇了决定性的失败,这一事实对空军理论和技术在魏玛共和国期间的顺
利发展造成了有害影响。凡尔赛条约对德国空中力量设下了苛刻的束缚,德国空军就要在
这样在一个比其他军种更受限制的情况下发展。可能最严重的影响是,德国空军从未从在
“失去的”魏玛时期在高性能飞机和发动机发展上的落后中恢复过来。缺乏合适轰炸机发
动机直到二战结束都是德国重型轰炸机研发的大麻烦。
魏玛期间对德国空军力量进行保存的功劳大部分都要归属西克特大将。虽然西克特没有被
广泛认为是一位空战理论家,他对于空军在未来战争中所扮演角色的看法还是值得一提的
,这是对于认为德国军队看低空军潜力并把它当做地面部队附属这一观点的有力反驳。在
1929年题为“Thoughts of a Soldier”的文章中西克特预示了构成1930年末德国空军理
念的一些基本内容。空军要作为一个独立军种存在,它将执行自己的任务并探索自己在整
体战争环境中所独有的能力,同时与其他军种在作战中保持和谐。后来魏玛国防军在休战
期所完成的研究也与西克特的想法没有本质不同。例如在讨论空军在现代战争中的角色时
,魏玛国防军的1931年版标准战术手册Die Truppenführung就毫无将飞行部队束缚于陆
军支援任务的意图。相反,手册强调“轰炸机部队的主要任务是攻击敌军作战力量和使其
能持续作战的补给源头。而且,他们需要执行对敌军战斗力在经济源头上的攻击。”
1935年的《德国空军第16号手册:空中战争指导(*Luftwaffendienstvorschrift 16:
Luftkriegsführung)》是德国空军理念的一个更为严肃而重要的成果。这份手册起源于
Erich Ludendorff将军的一名原参谋军官和德国空军首任参谋长韦弗将军的构思,其最终
版本则是包括Helmut Wilberg将军和Paul Deichmann少校在内的一群参谋军官的集体智慧
结晶。手册本身没有列出参与写作人的名单,是为了谨遵老毛奇“总参谋部军官应当匿名
”的规定。米尔希对韦弗的评价极高,而且也得到绝大多数人的赞同,他说:“韦弗是从
陆军那里得到的军官中最重要的。如果他留在陆军,他将同样达到最高的职位。他不仅拥
有惊人的专业能力,还具有伟大的人格品质。他是自一战结束以来唯一一位能接近老毛奇
地位的总参谋长。”
关于韦弗的想法对德国空军的未来作战影响这一话题,没有任何共识达成。空中战争指导
的一大特点就是其灵活度和覆蓋范围广度,这一特点也同样导致了对其解读意见不一致的
情况。 Herbert Rieckhoff将军确信韦弗是杜黑的狂热信徒,认为独立空军应该将重点放
在战略轰炸上。 Hans-Detlef Herhudt von Rohden少将则在战后坚称韦弗的构想根本不
强调攻击敌军心脏地区,而倾向于扰乱敌军运输系统这样的支援型任务。
实际上,韦弗虽然没有机会扩充或完善手册,它却已经涵盖了日后德国空战理论的所有组
成要素。手册赋予“攻击性空战的执行者”轰炸机部队以显要的位置,除了对杜黑轰炸航
空理念的肯定外,手册还在一定程度上讨论了例如制空权、对陆对海支援和战争领导层人
为因素等会影响战斗进行的事宜。韦弗和他的同僚给德国空军定下了如下任务:
1.与敌空军交战,从而削弱敌军武装部队并同时保护我们自己的武装部队、我们的人民和
他们的居住空间。
2.直接支援陆军和海军来介入发生在陆地和海上的战斗。
3.攻击敌军武装部队力量的源泉,并且干扰(敌)补给物资在后方与前线之间的流通。
(P7)
手册认为在一场现代战争中取胜的原则是适时适地的集结部队攻击一个决定性目标。集中
部队是德国空军1941至1942年在苏联取得重大胜利的最重要原因,而它作为一支攻击型部
队的消亡同样是因为忘记了这一原则,最终在所有战场的空中都遭遇失败。
除了空中战争指导外,还有一些因素影响了德国空军在二战中的实际作战。其中之一就是
部队组织结构和飞机生产能力。最终我们所看到的德国空军实际上是他们理想中的空军与
现实达成无奈妥协的结果。这一矛盾在德国重型轰炸机的研发中可以看得最为清楚。德国
航空工业试图为新生的空军提供能执行最广泛种类作战任务的飞机,这就包括一支最终装
备Ju 86、He 111和Do 17的可靠中型轰炸机部队。对于一款远程四发重型轰炸机的研发则
正好相反,遭遇了难产的情况。容克和道尼尔在三十年代中期生产的原型机Ju 89和Do 19
性能无法让人接受。他们都是动力不足而笨重的机器。作为乌拉尔轰炸机计划糟糕结局引
发的后果,德国空军在1936年年中选择完全绕开第一代重型轰炸机,着手为下一代拥有巨
大性能提升的重型轰炸机提出性能参数要求。这架最初名为“Projekt 1041”,后来以
He 177之名为人所知的飞机受限于各种技术问题,根本未能对德国空军的部队结构产生影
响。结果,德国空军在战争来临时仅具有在欧洲中部地区实行战略轰炸的能力。
1936至1939年是德国空军作战理论发展的高产期,出现了很多经常被忽视的第二代空战理
论家,他们做了很多工作来填补韦弗的理论与德国空军在二战中实践之间的缺口。这其中
攻击性的作战思维是在德国空军理念中最受强调的。
在三十年代末完善operativer Luftkrieg这一概念的最重要理论家也许是一名年轻的总参
谋部军官Herhudt von Rohden少校,他可以说是德国战前最高产而最重要的空战理论家。
Herhudt von Rohden认为,对于空中战争来说地理因素是最具决定性的。他认为美国的
地理位置特别适合进行战略空战活动,德国则因周边都是潜在敌对国而处在更不利的位置

1936年,另一位德国空军军官与空战理论家HansFreiherr von Bülow上校注意到了苏联
航空工业的巨大产能和从中诞生出来的先进设计。与1941年流行的态度相反,三十年代中
期和后期的德国空军军官一致认为苏联空军是一支一流而高速现代化发展的军事力量。它
的老练技术得到了巨大工业、原材料和地理优势的辅助。
在韦弗与von Rohden的著作中都暗示需要发动一场地面战役来让德国获取进行战略空战所
必须的时间和空间。这一场地面战役需要德国空军拥有一种特殊的才能。进行战略空战所
要的这一先决条件促成了著名的德国战术空军的发展。
在1917年7月以前,德军都没有可以攻击地面部队来提供直接支援的飞机……德国引领了
专用陆军支援飞机的发展。这些所谓“步兵飞机”包括Halberstadt CL II和IV、
Hannover CL IV和最后全金属防护优良的Junkers J 1,至1918年已经被正式定名为
Schlachtflugzeuge(对地攻击机)。除了飞机的发展外,德国航空部队还发展出了完成
从空中对地支援的作战程序,包括可见的标识和最原始的空地无线电联络。至1918年3月
,德国已经部署了38个对地攻击机中队。德军指挥官将它看作是“用于攻击和防御的一件
极其有效和机动的武器”。攻击机中队的飞机使用手榴弹和机枪攻击敌军战壕,通常具有
惊人的效果。使用的飞机同样有能力在协约国战斗机的攻击下保护自己,这是一战期间的
一项重要航空发展。
空军如何对快速前进中的地面部队提供直接支援直到二战结束都是困扰德国空军的问题。
当时陆军空勤队的指挥官Ernst von Hoeppner将军提到“移动战争中使用空中部队的困难
”时指出问题根源在于“维持司令部和作战单位指挥官之间的联系和维持军队和空中观察
员之间的联系。”接下来重整军备的和平年代里,德军也没有做出任何改善这一状况的努
力。除了技术局限外,德国对地攻击机部队在战争的最后数月里还不得不与盟军战斗机带
来的严重损失作斗争。对地支援作战的高昂代价毫无疑问使它在战后德国军事规划者眼中
吸引力不足。
对地支援作战因此在萌芽期的德国空军规划者看来不具备高优先等级。 1933至34年的最
初飞机生产计划主要是为了激励和帮助弱小的德国航空工业,其中不包括哪怕一架适合对
地攻击的机型。这一与一战相比明显的退步源于德国军事规划者认为1918年的对地攻击机
部队是堑壕战的产物。他们相信对地攻击机中队是设计用来打破西线僵持局面的武器,它
们在二十和三十年代的军事环境下是否适用值得怀疑。德国空军在组建时期的绝大部分注
意力都放在了轰炸机、侦察机和战斗机部队上。直到1938年,德国空军都没有哪怕一支装
备或训练用来执行这种任务的作战单位。
1936年德军举行了一系列演习,表达出想要完成空地协调的目的。许多德国空军高级指挥
官和总参谋部军官参加了演习,包括Paul Deichmann少校。 Deichmann负责组织名为“地
面部队与航空力量协同”的演习,其结果很不令人满意。参与演习的装甲部队给出的评价
是连传递航空侦察报告的手段都让人失望。考虑到空地协同的糟糕表现,Deichmann在演
习结束后继续表示德国空军在下一场战争中的首要目标是敌军工业。即便是像古德里安这
样的陆军将领也对战场空中支援并不完全报乐观态度。在古德里安看来,飞机最好是被用
来攻击后方地区。他对于未来空军飞机的运用更看好大规模空降部队而不是直接支援装甲
部队。
随着德国在1936至1939年参加西班牙内战,德国空军这才真正开始考虑空中支援能力。有
些德国资料宣称小小的秃鹰军团获得的经验改变了德国空军在直接支援陆军作战方面的理
念。虽然德国空军因为极高的轰炸精度和经济性而对俯冲轰炸机产生浓厚兴趣,西班牙内
战对德国空军作战理念的影响有多大却并不确定。 Herhudt von Rohden就认为从这些“
微型战争”中得到的经验并不一定适用于大国之间的较量。
可能最重要的是,西班牙内战培养了德国空军最出色的陆军支援航空专家里希特霍芬中校
。从他的早期军事生涯完全看不出未来他会成为一名战术革新家。当他在三十年代中期作
为德国空军技术军官时,他甚至试图强行终止Fi 156观测/联络机的研发,而这种飞机他
将在日后的苏联战场上频繁使用。然而和很多德国总参谋部军官一样,里希特霍芬不会被
理论束缚而无视现实。很短的时间内,他就让秃鹰军团成为一支能执行多种任务的强大武
器,其中就包括密接空中支援。
随着西班牙内战的结束,德国空军并没有很快组建大批对地支援部队。实际上,当波兰战
役1939年9月1日爆发时,德国空军仅有一个专门的对地攻击机大队:使用Hs 123的LG 2第
2大队。日后成为德国空军对地支援部队象征的大量Ju 87俯冲轰炸机单位在战争初期仍被
视作战略轰炸部队的一部分。斯图卡的高轰炸准度使其成为精确攻击工业目标的理想机型

德国空军总参谋部在二战前夕对密接支援作战的态度是摇摆不定的。佩尔茨将军回忆到在
战争爆发时,德国空军高层指挥官还是将重点放在高空水平轰炸上。总参谋长耶顺内克相
信获取制空权比支援陆军要重要。德国空军在波兰战役中基本上是依照之前数年得出的空
战理念战斗。德国空军计划在战役初期通过全力对波兰空军完成决定性一击以获得制空权
,然后轰炸机单位再通过攻击波军动员中心、补给系统和行军路线来进行对陆军的所谓“
直接”支援。最后,轰炸机部队要做好战略攻击华沙防御设施和军械工厂的准备。德国空
军在波兰的胜利实际是韦弗的水平战略空战理论的胜利,而不是密接支援陆军。
更多细节,可以看这两本书
https://imgur.com/XWfZXUK
The Luftwaffe's Way of War by James S. Corum & Richard R. Muller
https://imgur.com/JAdMgfs
The Luftwaffe: Creating the Operational Air War, 1918-1940 by James S. Corum
正文结束
作者: cobrachen (mustang)   2017-09-08 18:20:00
这两本都是很干的书,第一本根本写的像是教科书,看了几次都难以继续
作者: PAULDAVID (oops)   2017-09-09 22:48:00
恩..德国的国力就是很难在身为陆权大国的同时还想当空权大国 而且海军也不能被忽略 再加上地缘情势干扰 就算乌拉轰炸机成功 大概依旧无法组织千机轰炸队行战略轰炸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