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 K岛对最近二战飞机的讨论 (1)

楼主: hazel0093 (heart-work.info)   2017-09-08 16:46:20
https://www.fenrisulfr.org/war_thunder/pixmicat.php?res=11273
某大神一条一条的释疑,不过我怀疑他其实应该有PTT帐号
原作者:Zc7BtgWY (Host: 59-115-*.dynamic-ip.hinet.net)]
==============================================================================
因为某些版友两边跑
我在那没有帐号 所以就回在这边
一部份是因为这边比军版适合打长文 且讨论风气较干净
另一部份是有些东西看了原本想简单回一下 (有些是看了觉得OOXX不吐不快) 结果一忙一
直积 积到最后发现讲都讲不完 趁现在偷个空消化掉一些
因为是随便抽几个我觉得可以讲一下的 所以通篇大概不会有啥很完整的逻辑 也未必为了
满足谁的解答 (真要说的话就是打出来舒压/自我满足用的)
所以各位看倌也不必抱太大期待 不喜欢就继续讨论战雷相关把我这串挤下去就好
>[问题] 五式战跟FW190D这种拼装货怎么比想像中强
>作者hazel0093
>1.五式战,是专为DB引擎优化的飞燕配上金星引擎修改来的
>2.FW190D系列,本来是气冷引擎,后来改成轰炸机的Jumo 213
>实战中这两架飞机评价都非常高,阿本仔说五式战不输P51D
五式战的日方评价掺杂了相当的民族情怀补正 加上登场时所处的时空环境太恶劣 它不只堪
用而且好用还可靠
就像情急之下你抓了一柄厨子用的剁刀或工兵铲 而它漂亮的救了你的危机 让你一辈子感念
它 封它个"天下第一XX"的浑名
但这不会因此就让剁刀或工兵铲真的升格成最强冷兵器或什么天下第一神兵
这种情感补正的部份 前辈在几年前于其他版面的发文已经提过 在此不再赘述
或许将五式战形容作剁刀或工兵铲有点失礼 它好歹也算是名门出品的正格兵器
而且我一直不赞成将它过度贬低 对它表现良好的部份或受欢迎的原因也探究多次了
最近一次谈到大概是在本版的这篇之中
https://fenrisulfr.org/war_thunder/pixmicat.php?res=11109#r11151
但无论是从科技上 性能上 实战表现上等各方面来看 过去数十年它被过誉的倾向确实严重
这是审视它的文献自己该注意的地方
>而FW190D9~D13的实战数据也很漂亮,而且可能还比Ta152这种试作机更理想
因为Ta152是个融合了太多"理想"和高科技在一个系统集成内 又想要专职以外的部份也充分
协调 不想偏废 结果太复杂太难调和反而没那么理想的例子
或者应该说 如果能整套系统都如设想的运作 那么它很理想 但实际就是做得太赶导致可靠
度不足 指标没能彻底验证完成 因此对战局的帮助有限
而长鼻子朵拉则是原本只是作为部份验证的尝试 或战力上垫档的存在
没有太大的野心下 需要协调的部份较少 会出包的部份自然就少
较早上场也让它有较多的表现机会 在最后的舞台上对战局的贡献也就较大 对历史进程上能
着墨的地方多 战史的地位自然较高
要我说的话
作为一种全能的超级战斗机 或是顶尖的拦截战斗机 又或称作德国末期活塞动力科技的综合
表现结晶 Ta152系列比较够格担当这个位子
但一个好的工业展品未必是最实用的兵器 考虑运用弹性 可靠度和第一手使用者的感触 长
鼻朵拉比较恰如其分
...毕竟拿在手上又足够好的东西 总是胜过等不到或难以按照预期发挥的最理想方案 不是
吗?
我想这句话应该足以拿来为这一题中的两个案例作个注解
>但是问题来了,这两架飞机本身都不是为后来加的引擎优化的
谭克博士当初在次期的性能提升设想阶段中 尝试了多种备选动力搭配出十多个方案
Jumo213和DB603等动力方案包含鼻罩/引擎架/周边配置/气动最佳化等等都是早有准备
所以"大A"换装液冷的成功其实并非巧合 是做足尝试和准备下将最有望方案实现的水到渠成
>例如说五式战,土井武夫说如果一开始就要用气冷引擎就会做成钟馗的样子
>但是天生针对气冷引擎优化的钟馗评价却远远不及五式战
你必须考虑到钟馗登场当时对日本来说是个与既有体验几乎截然相反的存在 不受待见是很
正常的
而当它逐渐被理解并合适的运用时 它已经失去大部份的先进性 (其实二战日本后期有不少
这种例子)
后续更先进的开发次型 因为有更均衡和协调的四式战将科技树接走 结果二式自己的后续就
断了 成为晚辈进化途中的踏脚石
.....最倒楣的大概就是它没有五式战那种在逆境中奋力一搏的印象加分
所以虽然它的评价应该再更好些 但对大局而言它的评价大概也就在那里而已
>Kurt Tank自己也只是把190D当成一个过渡方案而已 怎么会这样呢?拼装机到最后却比这
些完成体还强?
与其说拼装机胜过完全体 不如说演化途中的产物 可控或已知的比例较高 只要表现不是太
差 总比在十万火急的当下抓一个仍有许多未知数的东西来得强
以钢弹为首的日本科幻动漫 总喜欢讲些"这机体还有许多部份是未知数啊!"这种热血台
词营造期待感
但你知道 搞科学和系统工程的听到一堆未知数的东西要上场 往往内脏压力都高得要死
....
"谁告诉你未知数都一定是正的?"
作者: katana89 (月月火水木金金)   2017-09-08 17:47:00
通常未知因素存在都没有好事
作者: amurosheu (Oberleutnant Amuro)   2017-09-08 18:02:00
毕竟实际打仗可没有NT补正...
作者: a5mg4n (a5)   2017-09-08 23:59:00
要说翼负荷的话,直接用TB-3的空战性能当反例似乎是最直接的
作者: goodrain (mr.fu)   2017-09-09 00:16:00
真的…钢弹实验机远强于量产型,根本就是鬼扯的设定
作者: MinoltaSTF (Smooth Trans Focus)   2017-09-09 01:04:00
楼上 要是是台湾人做的就有可能因为后面的都cost down
作者: amaranth (liann)   2017-09-09 01:38:00
要看实验/原型机的状况是哪一种如果所谓实验机是追求最佳化的完成体,量产型是以完全体修改来追求C/P值得话就会有那种鬼扯状况
作者: jimmy5680 (不太会飞的企鹅)   2017-09-09 01:43:00
其实...早年的军备很多是从竞技用装备改造而来的所以的确出现过量产版本较耐用但性能较差的状况
作者: cobrachen (mustang)   2017-09-09 02:24:00
首先,试验机多是手工打造诸多零件,对于经验够的师父手下,品质会比大量生产的更容易控制。再者,试验机上有很多装备是不用装的,早年对于阻力的估计还有很多缺失,非常容易发生加装服役的装备,导致阻力或重量超出预计,结果性能低落甚多的状况,P-39就是一个例子。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