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法国在战间期的备战失败

楼主: jimmy5680 (不太会飞的企鹅)   2017-09-06 16:29:31
背景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前两年新拍的哥吉拉电影,看过的观众想必对于电影中政府一直开
会却没有效果,建立叠床架屋的指挥架构感到可笑,不过二战前夕的法国就是在干这样的
事情。
首先要提到的是,一战期间的法军虽然指挥参谋体系与英美迥异,却也是逐渐发展出令人
惊艳的管理效能。在贝当的统领下,法军的总司令部完成法军的编制重整,也协调了各单
位的作战;法国政治家艾伯特˙托马斯在担任军备部长的期间,更积极整顿法国的工业动
员,使法国的军火生产能力达到巅峰。
法国在一战结束时坐拥全世界最强的炮兵、最强的装甲战力、最庞大的航空武力,以及最
顶级的军备生产能力。法国是一战期间生产最多飞机引擎的国家,美国新产的自由引擎没
能在战争结束前大量装备到前线,而英国生产的飞机机身虽然多于法国,却有一部分安装
了法国生产的引擎。
战争结束后,法国政府下令裁撤大部分战争期间建立的临时体系,回复承平状态,但是法
军内部很清楚未来很可能会爆发另一场大规模战争,并因此决定尽早筹措战争动员的指导
机关,为总体战做好准备。
“最高国防委员会”的幻梦
1920年四月,法军参谋总部建立了“军备生产督察署 (IGFGM)”,一方面作为军方与军火
商之间的管控机关,另一方面也负责调查国内军事生产的能力与动员方案。然而,该机关
的人力与资源不足,难以承担工业动员指导的责任,法军于是认知到跨部会整合的需求。
1921年年底,法国军方选上了“最高国防委员会(CSDN)”此一机构作为总体战的指导单位
,该委员会成立于1906年,但是仅为法军提供给内阁的国防顾问,没有定期会议亦无主席
职位,所以一战期间没有发挥作用。
法军对最高国防委员会进行大幅改组,使该委员会自所有行政部会选入代表,并且将委员
会的研究部门分为四组,分别研究不同领域动员的方针,该委员会也在此时确立了最高主
席的职位。
虽然委员会选入各部会的代表,军方仍占委员会成员的半数,而主席也被要求由军方推荐
。第一任委员长是伯纳德˙塞尔里尼准将,他是贝当的学生,也被认为是法军高层最懂战
争经济的人选,曾在一战前写过两本相关的书籍。
然而,最高国防委员会所提出的指导方针却与法军高层有所冲突,同时也未能得到内阁各
部会首长的支持。举例来说,委员会希望取得凌驾于军方与各部会之上的战时地位,但是
这恰恰是军方所反对的;而委员会期待经济部门对国内工业加强管理的意见,也遭到提倡
自由市场的官员反对。
塞尔里尼准将担任委员长期间的主要目标是推行“国家动员法”,该法案会让最高国防委
员会在开战后成为不受国会监督的黑机关,全权各部会的战争动员相关事宜。由于法规的
细节尚需与各部会商讨,委员会过于草率的推动法规,很容易受到各部会的反对,塞尔里
尼因此饱受批评。
由于委员会的人力与资源不足,又受到军方与各部会的掣肘,再加上研讨策略的失误,远
大的动员指导方针逐渐被付之东流。委员会在1924年同意选定渐进型的备战策略,以不扰
乱承平时期的经济为准则,并且又将战争动员的规划逐步下放回各部会。
此后,最高国防委员会就成为了缺乏实际权力的咨询顾问机关,而动员指导的规划也没有
进展。塞尔里尼后来在1929年辞去委员会主席一职。
最高国防委员会提出的动员法案直到1937年才通过,并且由新成立的“常备国防委员会”
取代,已经为时过晚。
法国军方的执著
在1933年,法军将前述的军备生产督察署改组为军备管理署 (DFA),意图重拾军方对战争
动员的主导权。然而该管理会对于人力与经济的动员缺乏兴趣,仅专注于个别武装的研发
,同时军火工业也不愿积极协助,大部分厂商拒绝提供国防部人力资源的情资。
虽然法国军方与国防部一直希冀能够涉及工业动员,但是因为人力与资金的短缺,再加上
国防部并不愿意对军火商的营运进行干涉,在战间期漫长的二十年间,法军的动员规划几
乎毫无进展,甚至连战前的备战速度都不如预期。
雪上加霜的是,陆军在撂倒最高国防委员会之后,并不愿意与其他行政部会或军种进行更
高程度的整合,以免丧失自主性,这使陆军只能用相对贫乏的资源来筹备动员,导致无法
预期任何的大幅进展。
在最高国防委员会的衰颓下,掌控最高权力的行政部门终于不得不亲自干涉动员规划。
1936年,法国政府在国防部的军备管理署底下成立了“跨部会动员协调处”,1939年又在
国防部底下成立“国防事务局”,以及再次独立出来的军备部。这些机构都是为了筹备战
争动员之用,可是法国陆军拒绝让海军、空军和官僚取得主导权,所以把这些机构都转型
为研究陆军的武装研发。
换言之,在法国陆军的派系思维之下,法国政府成立的一系列动员指导机构全部都被刻意
阉割,使动员指导毫无进展。
备战无能的困境
如前所述,虽然在1920年代,最高国防委员会曾要求各部会协助草拟战争动员的规划,也
曾派遣专家参与,由于国会不愿拨出资金以及各部会的反对,这些规划并没有显著的进展
。无论如何,时至战争开打的时候,这些机构终究必须派上阵,于是法国政府立即发现自
身的困境。
以经济部为例,法国政府套用一战期间的体系,将本土划分为二十个经济区,但是这些经
济区仅为松散的集合,所以与九十个行政区或二十个军事区不同,经济区并没有明确的分
界线。此外,经济区是以民间企业为主轴的架构,所以官方的管理更为困难。
最高国防委员会的经济部会代表曾试图向各经济区取得人力、物资与资金的相关数据,但
是因为权限与资金不足,直到战争开打时都没有明显成果;经济部的高层更是直到战争开
打前都一直反对政府干预自由市场。
二战开始后,法国政府终于开始更积极的干涉军备生产和人力管控,但是仅仅几个月后就
迎来了法国战役的全面性惨败。直到战败的时候,法国政府对于国内的动员体制都缺乏有
效的管理,连1918年的动员管理水准都没能达成。
二战法国的溃败
总结来说,法国在一战结束时提出的远大理想,是一个相当近似于二战期间的美国或苏联
的高效能管理体系,透过政府的积极介入,法国希望在下一次战争爆发的时候就抢先完成
备战,以便迅速痛击对手。
可惜的是,由于1920年代的政治失策与军政部门之间的冲突,再加上国内民情反对备战、
认定德国暂时无力再起,法国政府逐渐忽视了最高国防委员会所提出的建议,也没能亡羊
补牢。最后,法国不但没有抢先完成备战,更以严重缺乏备战的姿态被击溃。
参考资料:
Preparing for Total War: The Conseil Supérieur de la Défense Nationale and
France’s Industrial and Economic Preparations for War after 1918
(Talbot Imlay)
作者: jonathan836 (魏奇˙安提利斯)   2017-09-06 18:39:00
推推。法国的文武关系是个蛮有趣的课题,法国许多战略考量也会和国内政治因素挂钩。法国激烈的左右冲突影响到备战的步调,好死不死经济大恐慌又相当晚才降临法国,所以当邻国开始走出经济困局重整时法国才正要遭殃......
作者: ssarc (ftb)   2017-09-06 20:42:00
跟台湾现况挺像的,内部掣轴与派系导致四不像,难有大革新
作者: uniski (梦想航海的水瓶)   2017-09-06 21:47:00
我也觉得法国人跟台湾人有几分相似
作者: castlewind (城中之风)   2017-09-06 23:01:00
像法国人不好吧 早早投降耶
作者: nomorefoggy (Daniel)   2017-09-07 00:25:00
只会更快
作者: MilchFlasche (实践才能发光)   2017-09-07 11:03:00
死老陆……不想听海空军的、不想认真搞后勤
作者: Swallow43 (绝对领域命者)   2017-09-07 22:12:00
推,对法国战间期又更有系统地了解了
作者: a910343 (SaintTay)   2017-09-07 22:42:00
作者: overno (狗不理)   2017-09-08 12:52:00
法国早早投降,反而没啥受损
作者: a7v333 (蠢与穷)   2017-09-08 13:12:00
作者: LUDWIN (暑假已经过完了)   2017-09-11 22:33:00
飞堡战记一开始就是炸法国,然后诺曼第后炸法德边境设施另外维琪政权在战时算是轴心附庸国,仍然算是敌人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