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Sotkort (这又是何苦)》之铭言:
: 回文无法充分表达我的观点,因此再发一则,真的不是想洗板。
不会不会,这个讨论很好。
因为内容已经和原标题无关,我开了一个新标题。
以下恕删部分。
: 确实线列的发展是将战术单位越分越小,越来越狭长扁平化。线列发展从西班牙是分阵的
: 长16列宽6列,而莫里茨是长10列宽10列,而古斯塔夫是长16列宽6列,腓特烈是长24列宽
: 3列。(以上只是大部分的编制,这个编制是变动的喔,会因战场、战术而调整进步)但
: 基本要求还是排列整齐的阵式,就是步兵的阵式,很多国外学者再讨论步兵革命,也认为
: 这个发展源头是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方阵的延续,罗伯茨、帕克都有用步兵方阵的转换来形
: 容这个过程。当然线列是更精确的词句,但在整个近代欧洲早期步兵阵式发展,线列是其
: 中之一。
我了解你的意思了。
: 这里讲的纵队和横队并不是指战术单位,而是战法。莫里茨擅长的反转行进的射击法,部
: 队采纵队后退而后反转的连续射击法,这种战法对缺乏机动性与变化的西班牙方阵是相当
: 有效的。但莫里斯一生也饱受数量不足与训练的困扰(他的部队依靠大量雇佣军),他通
: 常都是小规模的交战,避免会战,以守来拖垮西班牙,属于防御反击型,一生中只有两次
: 正规的会战。
嗯...该怎么说呢,把counter-march说成纵队会造成别人很大的困扰唉,
不过我理解你的意思了。
不过近年来的研究指出counter-march并不是荷兰独创,甚至时间上也未必先于他者,
西班牙和鄂图曼都可能在同时间甚至更早研究出相似的战法,
西班牙方阵在1590s的问题毋宁说是组织与人事问题。
至于莫里斯的兵法,主要以城镇的围攻为主,是以战术防御来实施战略进攻。
: 两者之中我非常欣赏古斯塔夫,古斯塔夫有诸多军事变革,改革线列编制、创建龙骑兵,
: 再创骑兵的辉煌,纸包火药推广,野战砲的运用等等。这些都很难说是古斯塔夫的原创,
: 但他的热情、英雄气质、将道特质,使他能把这些不同发明组合起来,变得威力惊人。
: 在战术的创新上F. G. Fullere给他的评价是与亚历山大的爸爸马其顿国王腓力相当。拿
: 破伦更是把他当作将道的典范,拿破仑这么自恋都崇拜他了,根本就是近代欧洲早期的军
: 是偶像阿,天王巨星~
古斯塔夫确实是一代枭雄,我也很欣赏他,但是身为专业的西班牙粉和波兰粉,
pike and shot时代我最喜欢的是 Alexander Farnese 和 Ambrogio Spinola ,
再其次是波兰的 Stanislaw Zolkiewski 和 Jan Karol Chodkiewicz 。
: 我觉得古斯塔夫跟贾伯斯是同类人,他们都擅长把别人的发明组合起来,变成一个很炫的
: 又实用的东西。这个见解很个人,我知道有争议,所以这是我个人的看法,接受批评。
: 关于古斯塔夫,罗伯茨写的古斯塔夫大帝是旧了点,但相当有感情。论文我推荐
: G. Rothenberg,“ Maurice of Nassau, Gustavus Adllphus, Raimondo Montecuccoli,
: and the Military Revolution of the Seventeenth Century.”这篇中国有翻译,记得曾
: 经看过。
谢谢推荐。
蒙特库科利也算是一代名将了,可惜名气比起这个标题中的另外两人低太多,
另外这标题不写太阳王双星和沃邦真是有点意外。
: 1683维也纳我看过,但他讲的情形是防御战,防御战在有棱堡工事的保护下,并不需要,
: 对于兵源要求就是会开枪就好。这就跟战争中,防御方动员民壮支援,但你敢带着民壮,
: 冲出城野战吗?
你记错了,他那一段讲的是西欧和鄂图曼军事发展方向的不同,不是在谈维也纳的守军。
: 关于英国的军事改革经验,可以参考范毅诚,《从长弓到火枪:论都铎朝陆军武备与战术
: 的变迁》,对于英国的军事改革经验提供相当好的解释,里面就有写到要编练新军,需要
: 大量军费,迫使国家进行政府组织的再造,怎么会跟阵式无关呢?战争失利是改革的动机
: ,但要维持军事革命论中所说的新军,欧洲各国都有相应的政府组织、军事组织的改革,
: Jerry Black就认为专制主义是军事革命的催生者,君主专制的国家才能负担军事费用。
: 瑞典、英国、法国、普鲁士、俄国都是如此。
耗费多寡只与新军的采纳有关,而与阵法的演进无关,不要把不同东西搞混了。
我觉得我们这部分没有冲突,只是没看懂对方在讲什么罢了。
: 手上一时无书。军事革命论中对于这点是有很大的争议,认为防御工事才是主流的,
: ,Jeffery Parker就反对这个论点,认为在十六世纪初这个观点是对的,但军队到了某个
: 程度规模后,你需要一段时间的训练,才能运用方阵、线列战术于战争中。而十六世纪中
: 期开始,棱堡的盛行,为了围困棱堡所以军队激增。他认为十六、十七世纪棱堡的攻防战
: 成为主流,由于棱堡极难加以攻陷,所以主要的战法是包围,待敌自行粮尽援绝。这样的
: 观点,攻防两方并没有直接的硬碰,那只要有枪就可以参与战争阿。但这样算不算成军?
: 我觉得有争议。
训练新兵确实需要时间训练,但是你错估了必要的时间点。
以第一次英国内战来说,确实英国原有受训联队的民兵系统,
但1642年自年初准备翻脸到八、九月激战也不到半年时日,双方业已将民兵转为正规军,
十月的边山战役虽然出现一些训练不足的状况,但两边绝非不敢一战。
又以1636年来说,法军编练的大量新兵也不可能只为了驻守,因为大部分都是野战军,
Parrot在书中有充分的描述了。
: 关于棱堡的防御效果,Parker的学生Tonio Andrad前两年出版的《决战热兰遮》是不错的
: 书籍,相信很多板友应该也看过。里面也有简单交代这一系列讨论军事革命论是什么。
我觉得决战热兰遮只适合入门者,因为没有细部研究,
而且以前有板友提过G. Parker那一派对于东亚风帆的认知有一些谬误。
: 您的回文中已经讲到重点,军事观点是浮动的,并且与当时的潮流有关。
: 当我们再讨论近代欧洲早期军事发展时,所谓的常例或说大量案例是危险的,这是个剧烈
: 变动的时代。先行者今天领先,但昨日的进步可能变成变成明日改革的阻碍。越后面接触
: 军事革命影响的国家是越有利,因为他站在前人失败的经验上。西班牙就是昨日的进步,
: 变成明日改革阻碍的代表。而俄罗斯、普鲁士都是较晚的改革者,但较晚接受到军事革命
: 影响下,反而快速的挤身欧洲一流军事强国。
西班牙的问题,还是推荐你去看The Road to Rocroi (Brill, 2009)这本书,
西班牙军队在奥利瓦尔斯公伯爵的调教下人事体系彻底崩溃,
并不是因为过去成功所以不愿改革那么单纯,而是组织瘫痪的状态。
: 西班牙从1560年代开始,我记得大概每隔15年-20年,国家会宣布破产,一毛钱也不还,
: 之后西班牙大概宣布破产了四到六次,一直到17世纪中期。曾经的欧洲第一富商富格家族
: 就这样呜呼哀哉了,西班牙这种习惯性的破产行为,导致国内的工商业重创,人民也不再
: 相信政府的信用。而西班牙这种恶劣的财政状况,导致在低地国地区、德意志地区闹兵变
: 是相当普遍的状况,常常仗打到一半,薪水没准时到,部队就一哄而散,转投敌人也不在
: 少数。
西班牙帝国破产年分:1557, 1560, 1575, 1596, 1627, 1647, 1662, 1666
: 邦克山就是典型的大陆军将英军引入新英兰地区,崎岖不平的小山丘区中,破碎地形使的
: 英军严谨阵列的优势无法获得发挥。大陆军反复骚扰、突袭,采用阵地防御反击,造成英
: 军大量损伤。大陆军后来撤退放弃邦克山,英军虽然攻下邦克山,但已无力再发动新的攻
: 势。这场战争是阵地攻防战,跟会战应该还是有所不同的。我的看法
会战的定义是双方都决定与对方交战,因此邦克山当然是会战,
和这场战役是否位于开阔地无关。
此外,既然你在文中已经阐明你对于环境对军事方针的影响的理解,
那你就应该知道不应贬低风格与英军不同的美军的素质,
正如在1630年和古斯塔夫对阵的波兰人也应得到更合理的评价。
: 但不要忘记湘淮军初期并不是顺利的喔,曾国藩早年可是屡败屡战,称得上毅力十足。而
: 且曾国藩的湘淮军是在十九世纪诞生,用十九世纪亚洲来讨论十八世纪的欧洲,有点时代
: 和背景的不同吧...
: 曾国藩的湘军最早也不是军事革命后的新式陆军,他的操练模式是参考戚继光的《练兵纪
: 要》,然后曾有点矫情的还要加上儒家文化,就是种我们中国人有自己的玩法的说明....
: 也举一个虚拟时空的案例,好莱坞电影〈末代武士〉,里面欧格仁就认为政府军操练不足
: ,现在上战场是送死。我们可以看到幕末的发展也是如此....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RcFxGxNgIA
: 真的要说此时期快速成军的洋枪队,我以为是上海地区的常胜军。不过常胜军的底子就是
: 欧美的教官,曾经的职业军人为军士官干部的底子。常胜军带给李鸿章很大的震撼,后来
: 湘军发展的路子,就是仿效常胜军的模式。
曾国藩早期的一些挫败和训练不足无关,板上以前讨论过了,
比曾国藩更早出战的江忠源部就被喻为劲旅,岂有只因兵败就归咎于兵不善战的道理。
然后你对湘淮军的理解有问题,湘军就是标准的pike and shot时代的产物,
或许方法与欧洲不同,但本质上是一样的,你所谓的儒家文化不过就是政战和军规。
常胜军给李鸿章带来的震撼主要是西洋枪炮的威力,他带的“淮军”(你笔误了)后来主要
就是靠采用西洋枪砲逞威;既然是采练洋枪,自然就会改变战术,毕竟武器都变了,但是
淮军后来还是有诸多法门是延续湘军旧制,比如说勤练站哨守营。
: 这样交流真的受益良多,这篇的疏漏之处,还请多多指教。
不会,谢谢你补充了很多其他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