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问题] 美国大陆军是怎么击败大英帝国的?

楼主: Sotkort (这又是何苦)   2016-06-24 15:13:46
之前写的时候,有点过于草率,也不够严谨,因此此次修文调整一些论述,并新加入部分
资料补充, 主要调整国际局势的部分。推文中讲到的武装中立联盟,J大讲的海上战略的
发展。这次的调整,主要是参考《剑桥插图军事史》和《霸权兴衰史一五○○至二○○○
的经济变迁与军事冲突》。
关于系列文一些问题,我并没有改动,这样后来的人才看得懂系列文讨论的争点。
美国之所以可以打赢独立战争主要原因,我觉得是主场优势,将领优秀。军事上,主要是
英国自身内部政争、帝国过度扩张、战略失当,以及当时国际政治、外交的角力。这些外
部因素介入,尤其欧洲各国的干涉与抵制英国,才是美国独立战争成功的原因。
大陆军
先从美国讲起,在十三州殖民地时期,殖民地人是很凶悍没错,因为各庄园不时要应付印
地安人和法国人的突击,家家户户都自备武器,射击经验也相当丰富,就兵员的素质来说
是相当优秀的,男女皆可战,殖民地时期的社会是很粗犷的。十三州后来在七年战争中,
响应母国英国的号召,不少人加入英军,帮助英国将法国势力扫出加拿大。这场战役对十
三州的影响很大,十三州不少人因此具备一些军事经验,并且磨练出一些优秀的军事人才
,像华盛顿、阿诺德。
https://goo.gl/m8DIkU
当1775大陆会议后,十三州共组大陆军,决定接管英国对殖民地的统治权,双方正式宣战
。战争开始大陆军占据地利之便,所以能快速调集军力奔袭加拿大,围困波士顿,打英国
一个措手不及。但这个开局对于大陆军来说并不算好,因为除了靠偷袭夺得提康德罗加要
塞,英军在十三州的主要据点都还在,这使得英军得以等待本土调急援军后反攻。当英军
大军到来,大陆军就节节败退,这时幸好冬天来临,华盛顿得以带领大陆军躲进山谷避冬
,暂时挽救了大陆军。
https://goo.gl/nlH0ST
大陆军前期败退原因在于训练不足,战术运用错误。这里要讲到当时的战争,如果有看过
梅叔演的〈决战时刻〉,想必对里面双方互射这幕应该印象深刻。
〈决战时刻〉电影片段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fKuwENCNGg
有的人应该觉得这很蠢,但这幕其实拍得很真实。从16世纪开始,为了把火枪的威力发展
到最大,开始有诸多的军事改革。西班牙最早就是靠着Tercio横扫天下。
关于Tercio可以参考这篇
http://wtfm.exblog.jp/4893894/
关于这个进一步请看板友J大推荐
本板“16-17世纪西欧步兵的战术”一文,有多张示意图
http://tercio1617.0catch.com/France1670.jpg
后来荷兰的拿骚,瑞典的古斯塔夫都是在西班牙的基础上,持续改革步兵方阵,减低长矛
兵的数量,提高火枪兵比例,这些战术革新,都注重将军队的战术单位变得更小,这是为
了使步兵方阵更具机动性。这种步兵方阵玩的最好的,最成熟的,我觉得是普鲁士的腓特
烈二世。
https://goo.gl/cQrzG6
这种以线型阵列,齐射战术为主的战术方式,它需要非常完整的阵型。当过兵的都知道,
入伍后第一件事情就是编建置,你是哪营,哪连,哪班。接下来会演练队形变换,连方阵
、连纵队、连横队,进而扩大到营方阵、营纵队、营横队,多种不同队型的变换,以配合
不同的场合。但这基本上也需要几天才会熟悉。但在19世纪前,欧洲的识字率普遍不到5%
,要让军队整齐划一的前进,后退,向左转,向右转,并不是简单的事情,没有长时间的
训练,部队都走不齐。﹝看最近某宪兵﹞而按照当时的标准,一个合格的方阵步兵培养大
概需要一到两年,他才会熟悉他的队列,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跟敌人面对面互射。(射击
姿势预备,左线预备~右线预备~全线射击~~~)
https://goo.gl/8LxLj2
这种战争模式,又被称为忍耐的战场文化,比较谁更能忍受死亡,当时的射击距离是面对
面,仅有几百公尺(经板友与J大补充,是50-200间)。这种站立的对射,平均第一轮射击
,第一列死亡比率高达两成,一场战争打完,部队战损基本要二成,高达四成也不是奇怪
的情形。
https://goo.gl/SOhjrm
大陆军第一年就发现,虽然人数有优势,也有地利之便。但在正规会战上,纪律和组织跟
英军差的远了,简单来说就是训练不够,不够不怕死!
华盛顿也知道大陆军和英军的差距,所以战术上多采小规模的偷袭、埋伏等战术,尽量避
免大规模的会战,以时间换取空间,然后持续练兵。
https://goo.gl/McJQgz
同时华盛顿也巧妙运用大陆军优势,大陆军或许打正规方阵战不行,但每个士兵都是合格
的战士,枪法又准。在破碎的地形中,这种散兵战术优势远比方阵步兵还大的多。欧洲各
国在独立战争后,多少也修正了方阵战术不够机动的缺点。
本宁顿会战和萨拉托加会战,大陆军都是使用诱敌深入,将英军引入包围圈中,切断粮道
,动摇英军。而包围圈都在河谷、山谷等破碎的地形,使英军的组织战优势丧失,尽而歼
灭英军。
https://goo.gl/INMwQK
萨拉托加后大陆军获得欧洲各国的的援助,但其中法国援助是最重要的,因为法国提供海
军。大陆军没有海军,因此无法封锁沿海的英军据点,英军据点在持续获得补给的情况下
,基本上不太可能被攻陷。法国海军的封锁,是约克镇战役成功的最主要原因。
英军
政治方面
英军的问题是政治和军事双方面。政治方面英国内部对这场战争的观点也是分歧的。十三
州殖民地主要都是由英国去的移民,两者关系是一衣带水,血缘、语言和文化都相同。在
国内不少自由派人民是同情十三州的诉求的,认为应该给予选举权。政治派系的斗争,使
国家陷于分裂,托利派和辉格派吵的不可开交,这些政治斗争,展现在《1763年皇家公告
》,这法案主要划定十三州和印弟安人边界线,禁止向西部拓荒;和1765年《印花法案》
,此法案就是著名的印花税事件。政治斗争下的这两个法案,前者禁止持续向西部开发,
,后者向美洲征发新税,都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爆发。
军事方面
政治斗争的分歧,同样反映在军事上。虽然在七年战争中,英国占了最大的好处,但英国
却陷入帝国过大的困境中。英国除了必须在欧洲维持驻军,以保障汉诺威的安全。同时波
罗地海的通道、直布卢陀的定时补给、大西洋上商船的护航、加勒比海的海盗、印度洋的
舰队和西非,多个基地和殖民地,不仅要补护战略要点,同时也有商业利益。如何分配驻
军和舰队是相当头痛的问题。
https://goo.gl/KHd7Ib
当时英国的战略讨论,对于是要加强印度还是西印度群岛的开发是比较重视的,从税收和
获得的利益来看,印度和加勒比海地区才是大英帝国的未来。相较之下,北美洲因为七年
战争获得法属加拿大后,普遍认为并不是有迫切危险的地方,而且法属加拿大的木材、和
毛皮等资源,远比自给自足的十三州殖民地带来更大的获利,有点鸡肋的味道。
“偏题的讲一下,这时十三州殖民地偏向农业经济,主要获利是像法、西、荷等国在中南
美洲殖民地出口多余粮食、棉花等资源。当英国采取贸易保护政策,严格施行航海法案(
The Navigation Acts),对十三州殖民地来说影响是巨大的。而电影神鬼猎人就是很忠实
地描述北美地区的毛皮获利有多么优厚,使得欧洲人都愿意冒着巨大的生命危险去抢毛皮
。而印地安人也巧妙地运用法西之间的冲突,左右逢源。别真的以为落后土著都傻,原始
社会,有着朴实的智慧。关于印地安人,在遇到欧洲人后,军事快速的西化转变,本来没
有马,也没有火枪,不到半个世纪,印地安人骑射精湛,纵横北美大草原。这里可以参考
《枪砲、病菌与钢铁》,里面有很精采的描述。”
当十三州宣布独立,英国军队必须在远离本土三千英里的地方展开大规模的陆战,仅凭海
上优势并不能使自已自足的殖民地人民屈服。遥远的路途和并不佳的交通条件的交通条件
,不但妨碍了伦敦甚至纽约的战略指挥,讯息传递过慢常常贻误战绩。而且也对后勤补给
带来更沉重的负担。并且殖民地的社会权力相当分散,各州都是自治的,十三州是个联邦
政府,攻陷一城一镇并无济于事。要维持英国的统治,只有派正规军占领全部殖民地,而
一但军队转移,叛乱份子会再度压制帝国的保皇党,如果二十年前功克法属加拿大需动用
五万英军和殖民地的大规模支援,现在要恢复帝国统治需动用多少军队?十五万?二十五
万?
后勤和战略问题,侷限英国投入北美的资源,也不愿意增加更多军力扩大战果或挽救败局
。当萨拉托加后,法、西、荷等国投入战争,导致海上局面的恶化,就更不可能支援北美
的战局。事实上萨拉托加和约克镇这些战役中,英国丧失大量在北美的军力,但从总军力
来说并不高,不过英国已经放弃北美,不愿意再增兵。
国际局势
第二个问题与其说是军事问题,不如说是外交问题,七年战争中英国可说最大赢家。但当
一七六二年背弃普鲁士断交后,跟西班牙、丹麦、联合省因为贸易竞争,关系也极差。此
外英国也未能获取俄国的支持。当战争爆发后,英国在海上穷于应付法西联合舰队的同时
,还要面对板友提到的怪异武装中立联盟(俄国、丹麦、葡萄牙)和充满敌意的联合省。
而另一方面,东欧君主国家的重点也不在西欧,而是波兰的前途,巴伐利亚的王位继承,
以及和土耳其人间的关系。
https://goo.gl/iFsv8J
法国刚开始并没有想开战,富兰克林在法国被冷了一年,直到萨拉托加后,法国认为这是
不错的机会。但这次法国调整了战略,不再进攻汉诺威或欺负荷兰,而是把战争放在海外
,因而造成英国传统的“海上”战略与“欧陆”战略脱臼,阵脚大乱。这是法国首次将资
源集中在海外殖民地上。
法国在一八七○年代中期开始,海军军费拥有跳跃性的增长,军舰的数量也大幅度提升。
当法国投入独立战争时,他已经拥有五十六艘主力舰,后来持续增加至六十六艘,其中同
类型战舰不仅比英国新,也比英国大。后来与法国并肩作战的西班牙也有五十八艘主力舰
,之后荷兰又加入了二十艘战舰。英国海军虽然在数量上胜过任何一个对手,一七七八拥
有六十六艘主力舰,一七七九拥有九十艘,但它现在往往是寡不敌众。
https://goo.gl/HTQpsd
一七七九年英国一度丧失英吉利海峡的控制,险遭英西两国的入侵。一七八一年英法舰队
在美国奇沙比克湾发生激战。结果数量占优的法国舰队大获全胜,导致康瓦利斯在约克镇
兵败投降。实际上结束了美国的战争。即使英国海军极力缩小差距,但依然不敷所需,无
法在提供大西洋英国商船的护卫同时,还要接济直布罗陀,保卫波罗的海的出海通道、派
舰队到印度洋,并支援加勒比海的军事行动。英国海军已不再天下无敌,制海权只有相当
短暂与相对有限的区域中。
关于海战的部分,有兴趣的板友可以去看罗叔演的〈怒海争锋〉这部电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794rTPa4nA
战争结束的原因是庞大的海军军费,造成财政的严重压力。西班牙和荷兰的财政压力极大
,都已经达到极限。同样法国已经必须削减政府的开支来维持军费,而维持海军高昂的费
用和水兵的缺乏,都造成更大的压力。此时国内也有反对声音,认为过度投入在欧洲以外
的战场,将减弱法国在欧陆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也担心英美自行讲和,促使法国同意和谈
。法国并未从战争中获取巨大的好处,但折了英国面子,是挽回七年战争以来失败的阴影
,法国已经相当满足。因为参加美国独立战争,严重军费导致法国财政破产,是法国大革
命爆发的主因。可惜后来大革命爆发后,美国非常务实的拒绝援助共和政府,路易十六时
期法国这种爱面子的行为,完全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写的不好,还请大家多多指教
作者: Yshuan (倚絃)   2016-06-24 16:44:00
推 第一次看到这个电影片段 感谢分享
作者: DogEggz (DogEggz)   2016-06-24 18:19:00
电影里的火枪感觉还是太准了? 那个时候命中率不都个位数
作者: gigiii1134 (水课)   2016-06-24 19:04:00
不是1/53吗?
作者: chungrew (work hard, play hard)   2016-06-24 22:37:00
作者: blackwoods (黑森林)   2016-06-25 05:10:00
这种方阵列队就是弥补命中率 因为只要同方向射击 不准没关系 总是会有前排的人被扫到(电影中一次大约一两成)所以的确是在比谁不怕死 因为会不会活过第一波靠运气
作者: chikasa (结束就是一个开始)   2016-06-25 09:46:00
作者: mackulkov (跳舞好啊)   2016-06-25 15:12:00
当时的队列射击应该不到200公尺 再远就打不到了
作者: smallplug (废到笑)   2016-06-25 21:40:00
红衫军就是以近距离开枪出名的,英国佬放弃第一发枪换取更近距离开枪和更大的杀伤力,毕竟白刃战也是重点你注意看电影里,先放枪的都是大陆军,而英军准度明显高出很多,这得力于英军的纪律和较高的军官素质
作者: c79319 (马的)   2016-06-26 12:47:00
推好文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