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问题] 美国大陆军是怎么击败大英帝国的?

楼主: jimmy5680 (不太会飞的企鹅)   2016-06-25 12:24:47
恕删部分。
※ 引述《Sotkort (这又是何苦)》之铭言:
: 这个部份我觉得是对于名词解释的用词不同,我之所以使用“步兵方阵”这个名词的原因
: 在于,我认为这个战术革新的传统从中世纪末开始。它所代表的意义是,步兵取代中世纪
: 以骑兵为主的一系列,以步兵为核心的战术革新。
问题在于一般不把线列称之为方阵。
方阵这个烂翻译虽然是约定俗成,但终究有其根本,指的是古典时期重装步兵组成的阵型
各单位纵深与宽度兼具,十七世纪末以后的线列几乎没有纵深,自然不宜称之为方阵。
: 这个发展在文艺复兴时军事专家也注意到,认为是再次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时期的方阵〈
: phalanx〉传统。这一系列步兵方阵的转变,从西班牙大方阵〈Tercio〉的四边突起的正
: 方形,然后是莫里茨〈Maurice of Nassau〉的纵队阵型,到古斯塔夫〈Gustav II Adolf
: 〉和腓特烈〈Frederick II〉擅长的由纵队(the ordre profond)转为横队(the
: ordre mince)的战术。而七年战争和美国独立战争中,欧洲各国都苦思破解腓特烈擅长
: 的横队战术,因此产生了混合型,将纵队、横队和散兵互相组合,构成能够临机应变的阵
: 型。
莫里斯使用的不是纵队阵型,古斯塔夫曾经使用的是横转纵并且效果不佳,
腓特烈使用纵队则并非用于攻击,仅用于机动,和大革命战争迥异。
关于莫里斯与古斯塔夫的阵型,可参考Pike and Shot Tactics (Osprey, 2010),
或者上文提过的板上译文,将两人的阵法称为纵队大有问题。
腓特烈的战术可以找关于七年战争的资料来看,当时欧陆流行以纵队从敌方侧翼迂回,
然后再展开横队侧击,考虑用纵队冲击敌阵的只有法军且当时仍属于实验阶段。
: 而步兵战术的革新确实跟燧发枪、刺刀这些军事武器技术的提升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对这
: 点完全赞同。当然步兵战术革新的进展,除了武器还有国家中央集权,防御工事的改革﹝
: trace italienne﹞、军队组织的改革、补给体系的完善,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有莫
: 大的关系,这个讨论比较大,有机会再聊。
军事革命论中的其他部分与步兵阵列本身无关,不用混为一谈。
: 因此我使用几百公尺,但同时也补充说在两军相隔之下,是可以互相看到对方的脸。
: 我想这里我们应该没有冲突。
同意。
: 但对于练兵速成看法我是不认同的,我指的是打正规战的需求。三个月太短,基本上你说
: 的是法国大革命后,各国采用总体战模式下的战争情势,美国独立战争时虽有简化,但一
: 些条件并没有达到,并且大陆军的对手就是当时欧洲一流的精锐英军阿,可不是什么民团
: 、乡勇之流。我将在下面说明:
我说的不是法国大革命以后,七日成连一说源自于十七世纪初的英国军事典籍,
早在大革命的近两百年前;
1683维也纳(左岸,2010)也提及两周便能练成火枪手,当非孤语。
另可参考 The complete soldier : military books and military culture in early
Stuart England, 1603-1645 (Brill, 2009)。
诚然,数周成军夸大过甚,乃至于会出现1630年代法军新兵还未遇敌就崩溃的状况,
可参考David Parrot的Richelieu's Army中关于三十年战争过程的章节,
但以数个月来组织一支野战军则并不困难,案例比比皆是。
: 关于军队训练时间的长短,这里我根据的是John Lynn〈十七世纪的法国如何打造西方军
: 队〉收录在《1300-2050之军事革命变迁》中, 页75:
: ‘步兵透过操练所学得的战场必备技巧显得十分不自然,并且违反人的本能。因此当时的
: 人认为步兵所需要具备的技能远高于骑兵。商姆雷﹝Chamlay﹞写道:“训练一个步兵团
: 大约需要五到六年的时间,而骑兵团只需要一年。”
: 某些史学家可能会对这样的说法感到十分讶异,因为他们所熟悉的是十八世纪末期的看法
: :训练骑兵所需要的时间更长。直至法国大革命前,习惯成自然的纪律逐渐不受到重视,
: 步兵的技能也因此变得容易学习。
: 拿破仑后来即曾表示,如果给他一支经验丰富的部队,只要三个月的时间,就足以让新兵
: 有能力加入战场。’
军事的观点是浮动的,并且与当时的潮流有关。
在十八世纪初,常规性质的正规军形成主流,因此方有所谓训练数年有成之语,
然不可将之视为练兵的必然时间,否则会发生牴触大量案例的窘境。
: 下一个突破时期是在法国大革命。有一派军事史学家认为,法国大革命法军强的原因在于
: ,法国率先采用全国征兵制,进入总体战﹝total war﹞,凭借着法国当时拥有欧洲最多
: 人口的优势,法军人数突破60万。而在1789 年战争爆发,普鲁士常备军约略为15万,奥
: 地利也大概10万上下,其他欧洲诸国常备军人数都在十万以下。﹝这里有两个例外,第一
: 个例外是俄国,俄国的军队数量很乱,由于行政体制低落,统计相当不精确,无法正确估
: 算。第二个例外是英国,英国在欧陆的驻军不多,主要负责汉诺威的防御,但加计其在海
: 外的驻军就相当可观了,当时全球英军总数资料我要再查一下﹞。
英国和俄国的兵力数量都有学者提供估计过数字,
Gábor Ágoston 在Military Transformation in the Ottoman Empire and Russia
, 1500–1800一文中就有提供了俄军规模的演变,网络上就能找到全文。
这种后世的估算确实会有些偏误,但是看区间和趋势则没有问题。
另外,你的奥军十万的数字是严重错误的,奥军兵力比普军还多,
光步兵就超过十万人了。
: 从这段我们可以看到,战争是爆发在1776年的3月,但直到1779年华盛顿才在军队的训练
: 上可以匹敌英军。这与我在前面所讲的是相呼应的,在没有足够的老兵和士官,一个合格
: 的军队是需要一到两年才能形成,而这些条件当时美国独立战争时,大陆军是缺乏的。大
: 陆军当时的条件是无法和法国大革命时的拿破仑相比,法国大革命爆发后,军队跑掉的是
: 上层,将军们,但中下层像拿破仑这些军士官,大部分还是支持革命,效忠法国的,这也
: 是法军可以很快重整的重要原因。
But,邦克山战役发生于1775年。
1776年是纽约˙新泽西作战的开端,不是战争的开始,而且将在波士顿作战中经过消耗,
政府也欠缺足够的资源与管理体系来支持的大陆军当作训练时间的范例,
会把官僚体系与军事组织的议题混淆。
附带一提,晚清湘淮军的训练时间也不过是几个月,洋枪队也就半年,
如果资源充足,训练真的不需要那么久。
: 有海军,但整个战争中跟英军无法匹敌阿,没什么决定性,这里应该不用争论吧…
: 约克镇战役时,英国海军并没有对康华里斯提供必要的协助,导致制海权由法国海军掌握
: ,在丧失制海权,自然就无法撤军,最终导致了约克镇战役的惨败。真的没看到什么大陆
: 军海军的贡献阿。维基上写的也是目标是劫掠英军的补给,成效多大,怀疑阿...
我同意大陆军海军非常无力,但还是不应写说“没有”,仅此而已。
: 非常感谢您的补充,难得可以跟同好讨论这个,对Early Modern Europen有兴趣的人,
: 在台湾真的不是很多啊。
不会,板上的同好很多,欢迎常来。
作者: leptoneta (台湾高山族自治区书记)   2016-06-25 13:23:00
推这篇
作者: KoujikiOuji (古事記王子)   2016-06-25 15:37:00
作者: donkilu (donkilu)   2016-06-25 15:37:00
当兵受训也就两至三个月,军官养成才真的费时
作者: ChoshuArmy (长州军阀)   2016-06-25 15:52:00
新训加专长就两个月左右
作者: david8339 (david8339)   2016-06-25 16:08:00
两位的回文看得好过瘾啊
作者: Sotkort (这又是何苦)   2016-06-25 17:26:00
感谢板主回文,提供不同也更多的观点诚如所说军事观点是浮动的,因此见解不同也是正常但对于军事革命论和步兵无关我不赞同军事革命的讨论从罗伯茨、帕克到布拉克这一系列的讨论关于近代欧洲早期军队规模的扩增原因是最主要的论点而近代欧洲早期军队规模主要就是陆军,就是步兵的增加是从战术还是军事技术、或是政治改革都各有支持者而阵列的转变也跟这些是习习相关的单从刺刀的普及速度,就可以看到原先最先进的反而是最晚改变战术的。比如西班牙。然后我想说的是军事史讨论中,通盘讨论是相当危险的西欧的例子不足以代表东欧也是同样发展,在不同地区,不同国家间,发展的缓慢与变化是不同的。很难用一两个例子去说明这是通则性的变化。近代欧洲早期的军事发展是变化很快的。也些战术在几年间就被推翻了,被认为旧了。战役之间也是,变化跟比较的基准落差很大。像30年战争中到底西班牙还是瑞典强,单从战役的胜负来说就很难说吧。同样的美洲独立战争也是相对特别的一事件。所以我们用各种不同的解读方式都是有道理的,并没有冲突
作者: a910343 (SaintTay)   2016-06-25 21:11:00
作者: Sotkort (这又是何苦)   2016-06-25 23:33:00
我发现推文很难表达我的意思,我之后再发文回应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