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希腊化世界的大舰巨砲

楼主: jimmy5680 (不太会飞的企鹅)   2016-04-21 00:38:43
简介
在古典时期的希腊,三桨座战船(trireme)是海军的主力船只,曾经在波希战争和伯罗奔
尼撒战争中大展身手,但是到了亚历山大大帝死后,地中海各国的战舰却有持续增大的趋
势,甚至出现了托勒密四世传说中的四十桨座战舰(tessarakonteres),而第一次布匿克
战争中罗马与迦太基的海军主力也早已变成五桨座战舰(quinquereme)。
究竟希腊化时期为何会有这样的大舰巨砲呢?过去早有一些学者提出不同的理论,有些人
认为接舷和砲击在古典时代末期逐渐取代了冲撞的战术,这些高大的战舰甲板较高、乘载
人数较多,所以战力远高于过往的轻型战船,建造这样的大船也能用于展示国力。
William M. Murray的The Age of Titans: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Great
Hellenistic Navies (Oxford, 2012) 书名很误导人,本书其实并不是在谈希腊化时期的
各国海军沿革、组织或战略,而是在探讨希腊化时期的大型战舰究竟为何会蔚为潮流,并
且最后为何会在罗马帝国初期迅速衰退,对古代大船的兴衰有很新颖的理解。
背景
Murray从三桨座战舰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后期的演变开始讲,当时雅典享有优越的海事能力
,在舰队战术上通常以渗透突破和迂回这两招痛击敌方船只的侧舷,但也曾以正面冲撞的
策略来吓阻对手。
雅典海军一开始只是用玉石同焚的正面冲击战术来吓走对手,斯巴达的舰队就曾被吓得向
后退却,但是雅典的劲敌科林斯则有更进一步的发展,科林斯海军将船首的构造缩短并加
强防护力,此使他们的战舰在正面冲撞中更具优势。
正面冲撞并不是两方真的呈垂直线以船首对撞,当时的桨帆战舰通常会选择去破坏船首侧
边的锚架或舷外浮木,但即使如此也需要承受极大的冲击力,并且很容易导致两方船只的
毁损,所以加强船艏强度是取得优势的前提。
然而,正面冲撞并不是一种在开阔海面上很管用的战术,正常的作战方法应该是想办法渗
透过敌方的阵列或从侧面迂回,这样才能猛击敌方船只比较脆弱的侧舷和船尾,正面冲撞
最适合的场景其实是在狭窄的港湾之内,科林斯也确实是在这种状况下用强化船首击败雅
典海军。
伯罗奔尼撒战争后期,雅典曾派遣大规模的远征军到西西里岛,结果在远征期间与西西里
岛的强权叙拉古爆发大战,雅典军试图围攻叙拉古,与雅典敌对但刚休战的伯罗奔尼撒同
盟也紧急派人前往援助叙拉古进行防卫。
得知科林斯先前曾凭借强化的船首挫败雅典海军之后,叙拉古也做了类似的战舰改良,他
们还运用了很多其他的方法来歼灭雅典远征舰队,比如说发射火箭和放火船,派小船去进
行集中攻击,还以浮桥来把雅典人封锁在港湾内,最后终于歼灭雅典远征舰队。
在伯罗奔尼撒战争结束后,西西里岛的激战主要发生在迦太基与叙拉古之间,双方在多次
的战争中踏出了大舰巨砲的第一步──他们发明了四桨座和五桨座的战舰,虽然一开始数
量可能不太多,属于实验性质。
在此同时,叙拉古也开始研发轻型的弩砲,但是尽管早期学者认为这与大型的战舰有关,
实际上并没有证据显示他们当时有把弩砲装在甲板上,要装上海军得等到更晚期,亚历山
大和继业者的时候。
在东地中海,大型战舰的发展与古马其顿有关,腓力二世和亚历山大大帝发展马其顿海军
的主要目的其实是攻略沿海的城市,为了达到此一目标,他们需要能够压制港口甚至自海
上强攻码头的强大舰队,而在这种任务中大型的战舰比三桨座战舰更能胜任。
西元前332年的泰尔围城战是古马其顿海军经过数十年发展的集大成之作,此前腓力二世
和亚历山大已经进攻了多个沿海城镇,胜负参半,所以在进攻泰尔的时候亚历山大手里有
著一支经验丰富且亟欲证明自身价值的工程师。
泰尔沦陷后,亚历山大鲜有运用海军的需求,但他死后继业者于东地中海激战,其中德米
特里以大舰巨砲震慑各方,他曾在萨拉米斯大败托勒密海军,也曾围攻罗德岛未果,将亚
历山大海军攻港的技术发展到极限,相对的罗德岛则将港口防御的技术发展到极限。
书中也曾提到布匿克战争以及地中海桨帆船的战术,并认为不能简单推论说罗马海军是完
全以接舷战当作目标,因为撞角、投射和接舷是互相关联的战斗方法。
论述
Murray在书中整理了很多考古挖出来的撞角、弹药,以及当时文献中描述的各种资料,他
认为希腊化时期的大舰巨砲主要是用于“港口攻防”,而不是传统认为的舰队决战。
德米特里在死前向安纳托利亚远征时曾部署的大船,以及其他继业者如利西马科斯和托勒
密海军曾建造的巨舰,这些都是特化于攻击港口和船坞的兵器,而不是远洋海战的决战用
战舰。
港口一般来说是一座城池防卫较弱之处,但是守军还是可以在港口内外部署各种防卫设施
,因此舰队要将其攻陷就必须有相当程度──有时甚至与陆军相当──的战术兵器,比如
说各种投石机、弩砲、云梯、攻城车和攻城塔,但这些大型兵器会需要稳固的重心,因此
需要建造大船舰来装载。
然而,这种主要用于攻击港口的大型战舰在舰队决战时表现并不甚佳,舰队的决战主要是
靠着四和五桨座的战舰,六桨座以上的巨舰在开阔的大洋上很容易被小船迂回冲撞,必须
有强力的掩护,才能运用自身庞大船体和多数船员的优势。
罗马人对于这种大型的港口攻击舰也有所认识,但是他们顶多造到六桨座,这是因为港口
攻击舰的成本非常高,护航的需求更是如此,所以罗马人的海洋战略是以制海为首,等到
能用优势的决战舰队取得优势后,再把大规模的陆军运到目标战区,主要从陆地上进行攻
城,反正罗马陆军便宜又强大。
那么,为何罗马海军就连六桨座都几乎很少用到呢?主要是因为他们通常用海军来进行封
锁而不是强攻,而且他们的对手在罗马进行围攻的时候几乎都已经失去了有效的舰队战力
,所以罗马人不太需要这种港口攻击舰就能达成港内的压制。
罗马人真正用上大批巨舰是在亚克兴角海战,在那次海战中安东尼被描述以大型战舰为主
力,结果被屋大维阵营的轻型战舰大败。Murray整理文献与考古成果后,推论说这种传统
说法并不正确,安东尼方面的巨舰其实只占舰队的百分之六,而且他装备这些大船的目的
其实是为了反攻意大利,最后在海战失败时还想带着大船逃跑也是因为对反攻意大利心存
幻想。
屋大维获胜后成为奥古斯特,地中海进入罗马帝国的掌握之中,再也没有进攻港口的必要
性,因此古代桨帆船的大舰巨砲主义就此消失。
结论
我得说,我还真没想过有这理论,原来继业者那些超级大战舰是用来进攻港口的,并且在
舰队决战的时候价值比较低。
话说回来,迦太基和罗马都以四、五桨座的船只为舰队构成,显然是以海战为主要目的,
也很符合双方需求;希腊化世界则因为各国的需求而产生这种港口攻击用的战略兵器,但
是很贵又很难使用。
安东尼在亚克兴角海战的失败也与船种没有太大的关系,纯粹是舰队的状态和人员素质的
不佳,而他准备的大船是为了用来进攻意大利的港口。
希腊化世界曾经有过成功的巨舰作战案例,但那些案例需要舰队决战中的优势,而后来的
继业者多半没有那个本钱,也未能以优秀的手腕把仅有的实力运用在最好的局面上,往往
放任大船在开阔的海面上被击溃,也因此彻底输给了以五桨座以下的船只为主体的罗马海
军、罗德岛海军等对手。
这本书引用的资料不少,整理的表格也很多,我觉得最有趣的是有很多考古挖出来的东西
,作者也说他的不少推论源自于这些考古,是早期很多学者没办法参考到的。
作者: losingdog (斗败的狗)   2016-04-21 06:22:00
好文!
作者: fatisuya (伊达枫)   2016-04-21 07:39:00
作者: Silverdawn (Ptt乡民)   2016-04-21 11:14:00
作者: goodrain (mr.fu)   2016-04-21 14:31:00
好文~不过看标题以为巨舰让世界希腊化(破产)xd
作者: smallplug (废到笑)   2016-04-21 14:52:00
数大就是美,到现今依旧如是
作者: chungrew (work hard, play hard)   2016-04-21 16:46:00
作者: KoujikiOuji (古事記王子)   2016-04-21 17:40:00
大推
作者: a910343 (SaintTay)   2016-04-21 21:53:00
作者: LUDWIN (暑假已经过完了)   2016-04-22 02:13:00
作者: chuckni (SHOUGUN)   2016-04-22 11:44:00
所以舰娘古典版制作有望?欢迎大建
作者: taiwanvictor (晟宇)   2016-04-22 17:01:00
我在亚里斯多德的《雅典政制》看到当时雅典也有四桨座战船了。阿里安《远征计》也提到泰尔攻城战时双方都有用到五桨座战船。认为这些船是为了攻击港口而打造真是很棒的见解!突然想到问题,桨座多寡会不会影响船速?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