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报] 【解读《群集》】前言

楼主: vikk33 (陈V)   2018-03-11 18:48:31
哈特与奈格利两人写了第四部曲"assembely"
以下是香港方面读者写的书评
共享之
https://thestandnews.com/politics/%E8%A7%A3%E8%AE%80-%E7%BE%A4%E9%9B%86-%E5%89%8D%E8%A8%80-%E9%A6%99%E6%B8%AF%E4%BA%BA%E8%A6%81%E7%9F%A5%E7%9A%84%E8%A5%BF%E6%96%B9%E7%A4%BE%E9%81%8B%E7%90%86%E8%AB%96%E6%9C%80%E5%89%8D%E7%B7%9A/#.WqMAMJ3rJ4k.facebook
【解读《群集》】前言:香港人要知的西方社运理论最前线
写在“前言”之前
社运还要不要“大台”?要不要领袖?领袖不代表我怎么办?但没有领袖的运动又一盘散
沙,怎么办?争取民主,要不要政党?政党走入议会后与民众距离渐行渐远怎么办?但仅
在议会外抗争,体制内的人又阔佬懒理,怎么办?要不要权力?“权力使人腐化”怎么解
决?但惧怕夺权的运动又如何能对抗强权?“循序渐进”,到底是改革社会的不二法门,
还是纯粹一场无了期的拖延骗局?
2014 年雨伞运动后,这些问题在香港舆论每日都有人讲、有人问。毕竟香港的民主运动
,有领袖又试过,无领袖又试过;有组织又试过,无组织又试过,结果总是铩羽而回。我
爱香港,我想为香港出力,只是我不知道怎样做 — 这是很多香港人的内心困境。
然而社运当然不是香港独有。《群集 (Assembly)》两位作者 Antonio Negri 和
Michael Hardt 告诉我们的,就是上述问题不只有香港人在问,全球社运也在问。 《群
集》是于 2017 年 10 月底出版的新书。此书以雨伞运动等全球多场新近社运为研究对象
,提出适用于这个时代的运动模式。Antonio Negri 和 Michael Hardt 两位学者分别来
自意大利和美国,2000 年曾合著《帝国 (Empire)》一书,该书是帝国主义讨论的划时代
著作。此后,二人于 2004、2009 及 2012 继续发表论著,最新一本就是今年的《群集》

两位学者试图透过《群集》,为社会运动指路。只是,《群集》是学术著作,作者引用的
资料和语言皆有不少艰涩难懂之处。因此《立场新闻》尝试透过【解读《群集》】系列,
简明扼要整理书中内容,帮助读者了解社运理论的最新提案,促进讨论香港社运今后方向

最后不得不提的是,为方便读者以最短时间掌握书中要旨,这个系列整理《群集》内容时
难免会作简化、通俗化,并加插香港情况作实例。作者意志当然要忠实反映,但学术上的
准确性无可避免会有牺牲。如精明读者发现内容有误,恳请指正;又,若读到解释不善的
地方,亦欢迎提出,《立场新闻》将尽力查漏补缺。
*   *   *
《群集》.前言
本文是全书前言,Antonio Negri 和 Michael Hardt 基本上是将全书重要问题尽列;至
于答案,将在正文各章陆续提出。
两位作者起首即指出今日社运困局:“大众站起来,对抗强权与不公义,获传媒报道,然
后浪潮消退。”这已经成为一套重复又重复的剧本,或香港称之为“行礼如仪”。承认失
败是成功的第一步:为什么社运就是无法带来更民主、更公平的社会?
作者认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领袖。然而这不是因为无人材,而是“现时最强大
的社会运动,均对‘领袖’不屑一顾。”为什么?因为现代社运爱讲反领袖。反大台、反
集权、反自上而下的领导、反政党、反体制 … 作者认同领袖有许多问题,只是,因为这
些问题否定社运需要健全组织,是斩脚趾避沙虫。
社运要不要领袖?
那要不要领袖好呢?作者的答案是:我们要找出领袖的功能,进而重新发明一套方法,既
可发挥这些功能,又可弥补领袖缺点。
所以我们首先要问,领袖的功能有什么?两个重点;决策、群集(“群集”,即本书书
名 Assembly,或者我们称之为召集、吹鸡)。
有些人会反对这一点。他们会说,决策应由民众执行,群集也应民众自发﹗但另一些人又
会指:所谓“民众主导”有两种模式,一是各有各做,二是大家讨论后一齐做;而这两套
方法都有同一个问题 — 反应迟钝:社运现场瞬息万变,讨论得来已嘥气,是为“迟”;
各有各做无人协调,实力分散甚至彼此冲突,是为“钝”。
作者理解上述矛盾。他们说,这矛盾就如行军打仗,将领为判断形势必须站在能审视战场
的高地,但这也意味着与军队分离。军队听命与将领是因军令如山,社运领袖行远咗,就
会被指离地,“XX 不代表我”。领袖如何既不离地又能准确决策,是个两难。
点算?作者提出:决策与群集不需中央管理,可以由大众以民主方法实践。就算在紧急时
刻(如民众与警察冲突时)须要有领袖快速下达指示,这领袖也必须永远服从大众,不得
独裁。咁即系点?作者将于第二章详述他们的方案。
民生与政治的关系是?
现在还是先回到一个问题:既然领袖要永远服从大众,那不得不问的就是,大众需要什么
?当然公义、自由、民主都重要,但如果你看港大民研的统计数字,问香港人最关心什么
,67.5% 回答说是“民生”,而答“政治”的只有 13.4%。香港人不是例外,关心自己衣
食住行先于政制发展,是人之常情。
所以香港主流民主派的策略一直是:发展民生取得市民支持,进而利用支持推动民主。两
位作者认同民生与政治分不开,但两者的关系并非如民主派所言。二人认为两者关系更加
直接:如果民众能以自由平等的方式创造真正属于我们的社会、如果特权阶级不再存在,
民生就不会恶劣(第六章详述)。他们推论,我们关心政治,必须同时关心民生;而关心
民生,其实就是关心我们怎样生活、怎样工作 — 或者说,我们怎样生产、生产什么。
对以前的打工仔来说,所谓工作大抵就是返工厂,将原料制成货品。然而今时不同往日,
这时代“工厂”已不再是生产的主角。那么什么才是主角?作者认为,答案是“社会”。
这答案有两个意思。第一:工作比以前更着重社会关系。大多职位不再是穿胶花,而更多
讲求联络、沟通、合作;第二:我们生产的,也愈来愈少是实物,而更多是社会关系,可
能是在 facebook 设立了一个专页,或者想载客的司机介绍给等车载的乘客。
作者认为,这是我们社会这个年代的大转变,而这转变有危亦有机。如何利用这转变,建
构一个更公义的社会,可说是《群集》的核心课题。概略而言,作者认为我们要关注公
物 (the common) 如何被强权据为己用,并把这些本来属于自己的东西夺回来。
重夺公物 对抗强权
什么是公物呢?香港有所谓“破坏公物”,如落公园蓄意踢烂千秋;但我们却不会说排放
废气的工厂破坏公物,也不会说将小店赶绝的领汇破坏公物。我们不说,是因为我们没有
意识到空气、生活空间,也是公有之物。作者所说的“公物”包括这一切。香港人的民间
智慧、回忆、广东话、社会关系、全部都应该是“公物”一部份。不知不觉间这一切却被
有钱人破坏、剥夺、私有化,私有化的利益流入官方,而官方则以“执法”之名出手打击
起来反抗的人。因此你不会意外为何有种现象叫“官商勾结”。
在此形势,许多民众深感束手无策,权力也总是有意无意让民众有这样的印象,好逼使他
们自动放弃抵抗。然而放弃就正中权力下怀。作者指,所谓“权力稳固”其实只是个神话
,这并非作者用来振奋人心的空洞宣言,而是推论得来的结果 — 第五章将会谈述。
我们现在了解到大众需要民生,具体策略是重夺公物,而领袖要做的,就是决策和群集。
领袖召集民众做什么呢?
作者指,领袖不得以公众之名行事,甚至不得声称代表民众,他应该做的,仅仅是在民众
中间,做个好“企业家 (entrepreneur)”。“企业家”的意思不是搞企业发大财的商人
,而是有能力发明新方法加强民众合作的人。而群众则必须引导领袖(注意,而不是领袖
引导群众)一同夺取权力。很多人质疑,就算抗争者真成功打倒现有政权,夺取权力,又
如何?如何证明它不会是下个独裁者?作者以“夺权,但以不同方式”作回答。“不同方
式”,不仅意指服从大众,亦指建立一个“非主权 (nonsovereign)”的体制。我们常常
讲主权,中国讲拥有香港主权,港独派也讲要夺回主权,然而作者反对“主权”概念。他
要“反主权”。为什么?这将会在第三章谈及。
上文整理《群集》前言内容,概览全书讨论主题。一如前述,两位作者无意撰写社运工具
书,而是透过“群集”这个概念寻求民主政治的新可能。到底这本书提出的是什么答案?
这答案又能否为香港找到出路?且细阅未来十六章内文解读。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