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孙吴吏民簿简介

楼主: asdf95 (K神我們巴西見)   2019-04-04 00:04:48
由于传统史书记变不记常的特性,加上《后汉书》与《三国志》皆无专记
经济与财政赋税的食货志,以往要研究三国时代的经济史只能从史书截取只言
词组,无法做更深入研究。
长沙走马楼吴简的出土完全改观三国经济史的研究,由于吴简出土总数庞
大,十余万枚竹简及木牍的行政记录,让我们有机会一窥孙吴当时实际运作的
行政、财政、人事和军事系统。
本文拟简单介绍孙吴的户口制度和与其有关的力役制度,往往这是史书少
有记载,却是一国军事动员与各种财政的基础,堪称赋役之母。
而这是研究魏晋南北朝赋役制度变化至为重要的材料,吴国虽亡、其制不
亡,很多在三国竞逐的过程中被对方学习,融合成一统天下的晋代赋税制度样
貌,并随之在往后历史中不断重演各种力量的角力。
一、吏民簿的编辑
跟现在认知的户籍不太相同,吴简的吏民簿是非常规派役时以乡为单位
上呈,如:
小武陵乡谨列嘉禾四年吏民人名妻子年纪簿(壹‧10153)
广成乡谨列嘉禾六年吏民人名年纪口食为簿(贰‧1798)
中乡谨列嘉禾五年所领吏民人名年纪为簿(柒‧575)
由于吴国隶属于乡的乡官单位已经裁彻,所以此类以乡为单位上呈的文书,
并非如汉代由乡啬夫统一制作,而是由县廷派任隶属的诸曹吏员下乡监督(嘉禾
五年前称劝农掾、嘉禾五年后称典田掾),由各里里魁上交各里的户民簿,由
乡书史编撰上交。
https://i.imgur.com/YcBNop2.jpg
关于孙吴乡政问题,详细内容请参照徐畅〈走马楼所见孙吴〝乡劝农掾〞
的再研究〉
https://bit.ly/2WBfKva
由于是各里里魁送交乡书史,如果上层没要求乡书史,通常只是将简牍重
新编排送出,吏民簿不同里之间的格式未必统一,国家没有详细规范,只有规
定大约方向,不偏离太多即可,所以看到各里的写法不一实属正常。
二、吏民簿格式─以都乡为例(总计简)
都乡即县治所在,是全县的行政中心,据吴简内容,临湘侯国的都乡下辖
12个里分别是:
高迁里、常迁里、富贵里、变中里、夫秋里、宜阳里、进渚里、阳贵里、
春平里、浦里和吉阳里,另有一里名称不详。
走马楼柒有一组吏民簿简是连续排列没有中断,这大大便利于吏民簿格式
的复原,并且综合之前的研究,已可把吏民簿的格式做完整复原。
这一组连续排列的简牍从柒‧5889~柒‧5882,简文如下:
定领见人三百七十六人 其一百九十六人男
一百八十人女 (柒‧5889)
其二户私学(柒‧5888)
其一户四六佃吏(柒‧5887)
其一户新吏(柒‧5886)
其二户郡吏(柒‧5885)
其十二尪羸穷老不任役(柒‧5884)
定领事役民卅二人(柒‧5883)
魁 潘 羊 主(柒‧5882)
https://i.imgur.com/LDXOn2q.jpg
简牍编号与简牍原始排列相反(因为剥揭的关系),从这几枚连续简,可知
古人是由上往下、由右向左书写,左手推简、右手写简的模式。
从其他简的连续编排,可知少的是总结简与死亡人数,加上此两简即是完
整的格式,一份完整的里吏民簿长这模样:
集凡吉阳里魁潘羊领吏民五十户,口食三百八十二人(柒‧5865)
其六人前后被病物故(柒‧5904)
定领见人三百七十六人 其一百九十六人男
一百八十人女 (柒‧5889)
其二户私学(柒‧5888)
其一户四六佃吏(柒‧5887)
其一户新吏(柒‧5886)
其二户郡吏(柒‧5885)
其十二户尪羸穷老不任役(柒‧5884)
定领事役民卅二人(柒‧5883)
魁 潘 羊 主(柒‧5882)
可以一般化为:
https://i.imgur.com/dggXNSs.jpg
再举一里为例:
集凡常迁里魁黄春领吏民五十户,口食四百廿二人(柒‧5454)
其十四人前后被病物故(柒‧5453)
定领见人四百八人 其二百六十二人男
一百卌六人女 (柒‧5452)
其四户郡县吏(柒‧5451)
其一户县卒(柒‧5450)
其二户私学帅客(柒‧5477)
其一户刘口驿兵(柒‧5492)
其五户尪羸穷老不任役(柒‧5491)
定领事役民卅七户(柒‧5513)
魁 黄 春 主(柒‧5512)
总计简的书写方法:
口食总数=定领见人+被病物故
总户数(常规50户)=特殊民户+不任役户+定领事役民户
特殊民户即是私学帅客、郡县吏、县卒等职役,非属于不任役跟事役民的
户口,跟北朝军户、杂户、百工户似有传承关系。
从郴州晋简上计内容,西晋已有军户、杂户跟百工户的的雏形,如口八南
昌度支木工、口一千七百卌八采银夫、口一锻工在洛、口十七郡县员卒、口七
被甲午诏书赐署王官子弟、口九十七南戍武吏、口一威远士等。
由于目前不清楚魏蜀两国的户制,只能从吴简看出吴国的户制,从晋简的
内容跟吴简具有互通性,虽不知源流是吴或魏,但双方在长久对恃也在互相学
习,可视为吴制的改良版,此点可替魏晋南北朝的户制源流研究开启一道新的
大门。
吴制与后代的不同之处是特殊民户没有单独的户籍,依然是编户齐民,与
其他不任役或事役户的地位高低、义务轻重没有必然关系,但开始有身份性跟
世袭化的倾向。
特殊民户无需再负担一般徭役,因为他们的身份就是他们的服役内容。
特殊民户现在研究分三大类
1.吏卒户
即是州郡县吏、州郡县卒和新吏、私学、子弟等,要进入政府部门服役,
不过吏跟卒在政府部门的待遇差别颇大,不可同一而论。
2.军户体系
分成屯田体系或军队服役,如四六佃吏、佃帅、吏客属于屯田体系;军吏、
卫士、度卒、邮卒、驿兵属于军队服役,另有一种叛走被抓回的官逆民,会被
送往屯田服役。
3.差役户
从事政府指派的特定工作,如府县樵炭民、养官牛、州领船师。
不任役的民户无须负担徭役,但依然要纳粮,例:
入嘉禾三年尪羸民限米□□斛(参‧1916)
入四年尪羸民限米卅□斛(参‧2042)
至于领事役民才是负担孙吴一般徭役的对象。
二、吏民簿格式─以都乡为例(里民简)
总计简是吏民簿最后面的内容,之前会先写各里里民的户口状况,根据不
同的里魁,写法会略有不同(比如有筭无筭、有訾无訾),记录的方式会照户主
或前一位成员的亲属关系依序排列。
由于出土埋藏状况不佳和环境变迁造成的凌乱,大多难以完整复原整个家
庭记录,不过有些简完整排列,成为理解孙吴户口制度的重要关键,尤其排列
顺序与法律顺位有关。
户人不一定是家长,有些其父甚至祖父尚在,户人代表的是国家赋役实际
承担者,如果其父或祖父已不堪赋役(通常是年龄或身体因素),户人就会向子
孙辈转移,户人是国家权力作用于家庭的体现。
先从容易理解的开始,一个简单的六口之家:
进渚里户人公乘张颜,年六十一(柒‧6011)
妻当,年卌四,筭一(柒‧6010)
子男春,年十六,筭一(柒‧6009)
春女弟姑,年十三(柒‧6008)
姑男弟,年十二(柒‧6007)
女弟免,年五岁(柒‧6006)
‧右颜家口食六人 筭二 訾 五 十(柒‧6005)
https://i.imgur.com/ZVf88wL.jpg
家系图的规则:
男性方形、女性圆形;
夫妻关系男左女右(有妾的家庭例外);
不同辈份由上而下依序分层,同层同辈;
同辈关系依各自家庭编排,左大右小,依年龄大小排列。
再来略为复杂,有从男姪(堂姪)的五口之家:
进渚里户人公乘王大,年八十(柒‧6004)
妻思,年六十五(柒‧6003)
子女怒,年十三(柒‧6002)
怒男弟生,年八岁,聋右耳(柒‧6001)
从男姪葱,年九岁(柒‧6000)
右大家口食五人 訾 五 十(柒‧5999)
此户特别之处是户人年龄很高(80岁),本应将户人职责下移,但其子尚年幼(13岁)不足任役,所以户人依然是他。
https://i.imgur.com/ZvAzdmD.jpg
兄弟未分家的十口之家:
夫秋里户人公乘新吏吴该,年卌六,盲左目(柒‧5719)
该妻襄,年卅三 筭一(柒‧5718)
母妾,年九十二(柒‧5717)
该兄药,年六十三(柒‧5716)
药妻年菊,年卌 筭一(柒‧5715)
药子男鹿,年十八(柒‧5714)
鹿妻具,年十五 筭一(柒‧5713)
鹿男弟赤,年七岁(柒‧5712)
赤男弟巡,年六岁 该子男甲,年四岁(柒‧5711)
右该家口食十人(柒‧5710)
其兄吴药即是因年老不任役,所以户人的义务(县吏)转由其弟承担。
https://i.imgur.com/xxoeuCq.jpg
老爸有两个女人,老爸死后未分家:
变中里户人公乘张私,年廿四 筭一(柒‧5621)
私母为,年六十一(柒‧5620)
私妻悉,年廿一 筭一(柒‧5619)
私女弟汝,年九岁(柒‧5618)
私小母财,年卌二 筭一(柒‧5617)
财子女细,年七岁(柒‧5616)
细男弟他,年二岁(柒‧5615)
右私家口食七人 筭二 訾 五 十(柒‧5614)
https://i.imgur.com/zXHyyc5.jpg
以上是吴简比较常见的家庭结构,其他没有写到的亲属还有很多,诸如
大两辈:祖父、祖母
大一辈:大父、小父、伯父、叔父、季父、从父、叔母、姑、寡姑
同辈:寡嫂、寡姐、从姑、从兄、从兄妇、从女弟、寡女弟
小一辈:聟(婿)、兄男姪、外侄子、外甥
小两辈:孙、族孙、外孙、外女孙、外姪孙
除妻子以外配偶:中妻、小妻、妾
母族:母父、舅父、舅妻、母女弟
妻族:外父、妻父、妻母、小妻母、妻兄、妻男弟、妻从男弟、妻女弟、
妾男弟、妾姪
无血缘关系的劳力提供者:户下奴、户下婢、衣食客、僮子
由于完整家庭简少见,难以排出这些亲属在家庭里的序列,况且里魁书写
的随意性,也为复原增添许多难度,不过大致能看出以传统的长幼尊卑为基础,
辅以国家赋役的需求排列。
三、由吏民簿推算临湘侯国人口
可以看到孙吴一里是以50户为建制,与东汉不同,东汉1里是100户,〝里
魁掌一里百家〞(后汉书‧百官志注),孙吴的里制缩小一半,而由里的编制户
口与口食人数的资讯,能略为推估临湘侯国的户口总数。
根据目前的吴简研究,临湘侯国下辖11个乡分别是:
都乡、东乡、西乡、南乡、中乡、广成乡、乐乡、模乡、平乡、桑乡和
小武陵乡。
都乡是行政中心也是经济中心,因此里数跟户口数最多,以12里每里50户
计算,都乡约有600户,口食数就目前能查出的总计简由高而低排列如下:
常迁里422人(柒‧5454)、高迁里386人(捌‧1686)、
吉阳里382人(柒‧5865)、春平里363人(捌‧463)、
变中里354人(柒‧5253)、夫秋里319人(柒‧5021)、
浦里288人(捌‧1392)、富贵里259人(柒‧5593)
另外还有一些无法判别归属的总计简不列入,可以看到每里平均户口,从
常迁里的8.44人到富贵里5.18人,总平均为6.93人,约为7人,可以推估都乡总
口食约在4200左右。
都乡目前尚未看到全乡的总计简,但其他乡有,分别是:
广成乡316户,2310人(壹‧4801、贰‧2529)
中乡249户,2071人(肆‧899)
小武陵乡194户,951人(壹‧4985)
乐乡173户,795人(壹‧8482)
另有一枚不知何乡的总计简,从同区域相关简牍的判别,很有可能是南乡。
255户,1113人(壹‧9392)
平均户口从中乡的8.32人到不知何乡的4.36人,总平均为6.1人,都乡高于
平均接近1人,临湘侯国的平均户口约在6~7人之间。
除了都乡明显多于其他乡外,一乡编制4~5里应是临湘侯国常态。
排除都乡,如果一乡平均4里,临湘侯国有4*10+12=52里;如果一乡平均5里,
临湘侯国有5*10+12=62里。
以一乡平均4里、平均户口采6人计算
52*50=2600(户)
2600*6=15600(人)
以一乡平均5里、平均户口采7人计算
62*50=3100(户)
3100*7=21700(人)
《后汉书‧郡国志》记载东汉极盛期的长沙郡户口为25万5854户、105万
9372人,共有13个县级单位,平均一县19681户、81490人,而临湘是长沙郡
郡治与经济中心,户口一定高于平均不少。
两相对比,可以看到经过战乱后,人口散逸非常严重,除了因天灾人祸死
亡或搬离,剩下能被孙吴政府掌握的很少,除避居深山老林之外,相当一部份
被豪强吸纳,孙权不是毫无所知,他有他的办法。
不在户籍上面并不代表孙吴收不到税,不过比较迂回,要详细在资料中考核。
后记
本文主要参考连先用〈吴简所计临湘〝都乡吏民簿〞里计简的初步复原与
研究〉,并参考不少吴简研究的论文,权当〈孙吴赋役战争〉的补充资料,因
为我发现如果不先介绍孙吴如何编撰户口资料,之后写文应该很多人看不懂我
再写啥。
毕竟三国离我们太远,而战时的制度变化很剧烈,孙权跟豪族环绕于此展
开的斗争,史书只写结果,却没有开头跟经过。
读史者只能以道德解释历史现象,因为大时代的背景跟制度没有记录,而
这,才是双方为何如此及最后为什么会这样的关键。
有兴趣可以把吕壹案前后几年孙权传的记载跟相关人士,尤其是反应最大
的潘濬跟步骘,他们封地在那?长沙。
明明吕壹对付的大多是江东士族,为何他们两人反应这么大?很多学者提
出的解释没有真的打到点上,因为史书根本没记载,而吴简可以为我们提供钥
匙。
长沙三侯,步骘是临湘侯、潘濬是刘阳侯,另有一人是吕壹案的受害者,
他反而没有前两人激烈,此人为醴陵侯顾雍,为何前两者对吕壹有巨大反应,
顾雍反而像个没事人?
因为他们身份的不同。
长沙三侯只有顾雍是江东士族,家族根基不在荆州,另两人荆州是他们生
根之处,孙权改革则先从荆州开始,毕竟江东士族经营扬州许久,不若荆州是
新占领之地。
孙权的改革,步、潘两人不好明著反对,自然要找孙权的代理人下手,史
书轻轻一句话〝吕壹、秦博为中书,典校诸官府及州郡文书。〞代表多大的权
力,吴简可以告诉我们。
他们如何〝渐作威福,遂造作榷酤障管之利〞,又是如何〝举罪纠奸,纤
介必闻〞,孙权为何重用他们,他想要什么,不从吴简下手,不知背后涉及的
改革目标有那么大。
而这一切跟赋役息息相关,史书只提供结论,吴简可以为我们拼凑细节。
作者: ocean11 (深海)   2019-04-04 00:28:00
作者: Makucy (承先启后)   2019-04-04 00:51:00
推!
作者: Houei (金山好吃粥,伸!)   2019-04-04 01:24:00
"掌荆州及豫章三郡事,董督军国",掌管可能受到邻近长沙而遭波及的邻郡的陆逊,反应也比一般人大,是否视为多少有关联?于振波的〈从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看其户籍中的性别与年龄结构〉,其统计为户平均四点八○人
作者: alonzo701002 (宛如飞翔)   2019-04-04 08:47:00
作者: s386644187 (痕風幻滅)   2019-04-04 13:14:00
作者: andy82116 (哭哭鲨鱼)   2019-04-04 15:38:00
作者: Houei (金山好吃粥,伸!)   2019-04-04 17:49:00
我推完文以后才想到样本数的问题XD..于取样时的竹简比较少,如果往后有样本数多了够多的统计,那自然后面的版本较有参考性啦..然后我推文行数又已经满了orz
作者: wildboar (我只是说书的)   2019-04-04 19:07:00
推!
作者: a7v333 (蠢与穷)   2019-04-04 20:03:00
步骘?
作者: tucker (苦恼的尼采)   2019-04-05 04:37:00
作者: F04E (Fujitsu)   2019-04-05 18:13:00
...
作者: a7v333 (蠢与穷)   2019-04-05 19:07:00
我看你前面有“步隲传”、步隙可是我印象是“步骘”,所以前面才打个问号不确定这几个字古时候是不是有互通
作者: bearching (Pandora`s Box)   2019-04-15 12:54:00
推一个! 请问是用香港中文大学的数据库吗?几年之前有跟学长想要用计量分析三国的史料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