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羌道、武都道
首先定义一下何谓"道",《汉书百官公卿表》:"列侯所食县曰国,皇太后、皇后、公主
所食曰邑,有蛮夷曰道"
注意吕后时的羌道、武都道,还没冠上"县",《汉书高后纪》:"春正月乙卯,地震,羌
道、武都道山崩"
文、景二帝搞道家的休养生息,轮到武帝时:
1.独尊不完全排斥武力的儒家
2.为张骞带来西方诸国的大千世界所吸引
因此开始拿原本和平相处,却挡住丝路的蛮夷开刀,派兵驱逐了他们,《汉书武帝纪》:
"定西南夷,以为武都、牂柯、越嶲、沈黎、文山郡"
《汉书西南夷列传》:"以邛都为粤巂郡,莋都为沈黎郡,冉駹为文山郡,广汉西白马为
武都郡"
上面那段配合地理位置,我们知道武都郡应该是由邻近陇西郡的武都县
再抽出广汉郡西部的若干县,合而为武都郡
贴出来的重点是为了说明,此刻的武都已经不叫武都道,而是叫做武都郡
亦即清空了蛮夷之后,就可以摆脱"道"的称谓,而纳入郡县的一部份
这点可由武帝之后成书的《汉书地理志》里,查到的武都乃为县而非道,作为旁证
武帝这次行动也顺便把羌道里的蛮夷给一并往西赶跑,方有后来的羌道县,至于为何不拿
掉"道"咧,因为尚有自愿迁徙过来的羌人啊!他们如果不尽税役等基本义务的话,汉军照
样不会留他们,或者说,当初迁过来就表示愿意缴税服劳役了吧
所以个人认为《后汉书西羌列传》所讲景帝时的"羌道县",实为"羌道"之误植
羌道在景帝时仍未纳入西汉版图,否则在《汉书高后纪》一直到《汉书景帝纪》之间,会
有如《汉书武帝纪》那般的出兵记载才对
小结一下便是,《汉书地理志》说羌道属陇西郡,指的是武帝之后的事情,而景帝时羌道
并不属于陇西郡,可以参考网络上就找得到,周振鹤的"西汉政区地理",第11到第21页的
几张示意图
二、陇西塞
天下之奇闻,实乃某人看到《后汉书西羌列传》的羌道县,却无视接下去讲的"及武帝征
伐四夷,开地广境,北却匈奴,西逐诸羌,乃度河、湟,筑令居塞"
更甚者,后面还有一段"汉遂因山为塞,河西地空,稍徙人以实之"
若陇西塞的塞是指边境,那请问随即接下去讲的"筑令居塞"、"因山为塞",你也要当边境
?
三、寇狄道
为何找不到"寇狄道",跟西汉版图无关,《后汉书西羌列传》:"今凉州部皆有降羌,羌
胡被发左衽,而与汉人杂处,习俗既异,言语不通,数为小吏黠人所见侵夺,穷恚无聊,
故致反叛。夫蛮夷寇乱,皆为此也"
投降的羌人迁入汉境而与汉人杂处,自然有办法从境内反叛,只不过迁入的最远界线还是
有的,所以羌人会选择虽有关卡拦路,但所在的山谷相较狄道险峻的地势,还比较好走一
点的临洮来寇略
四、《三国志集解》
总归一句!这本书只有暴民有资格说他错,其他人质疑就被砲乱读乱引史料
五、《(北)魏书地形志》
杨守敬清楚分清《(北)魏书地形志》在讲啥的话,就不会明知:"守敬按:《地形志》洪
和郡有水池县,真君四年置郡,后改此"
然后完全没有对《隋志》的:"水池县,后魏曰蕈川"这句提出异议
六、"水出"、"水源出"
白话文都有可能误解其义了,何况是文言文?"水"和"水源"差一个字差很大好吗
你一个人不觉得会有误会,不代表所有人不觉得会有误会,请不要无限自我膨胀,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