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述《Houei (金山好吃粥,伸!)》之铭言:
: 老话一句,史料不能拘泥于字面意思,而需要配合其他历史事件来解读
: 譬如你拿《三国志集解》来讲,除了引用该书内容,最好附加其他史料的佐证
: 史料本身以外,跟人有关的言论,只是突显你连接受质疑的雅量都没罢了
你已经为你的说话作了反面教材,不但史料乱读乱解,也找不到其他
史料的佐证。《三国志集解》就是集几家的说法于一书,虽有些只
有孤证或个人见解,但这次有关故关非这类。
: 一、"陇西塞"、"金城塞"
: 确实"塞"可以指边界,那请问你要把《史记》这句,也当成边境来解吗:
: "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
: 同样在《后汉书》也出现下列用法:
: "今(谢)该实卓然比迹前列,闲以父母老疾,弃官欲归,道路险塞,无由自致"
: 这两段不就透露著,为了达到封阻的效果,而锁定交通要道(通常是狭隘的山谷)
: 并建立关塞,然后你的陇西边界,不好意思,《后汉书》刚好有其表示法:
: "(元和三年)秋,号吾先轻入寇陇西界,郡督烽掾李章追之,生得号吾,将诣郡"
这只是你在抵赖,一字多解就不是你这样去解的,看你的解说完全
背离史料的意思。
研种留何率种人求守陇西塞,于是徙留何等于狄道、安故,至临洮、
氐道、羌道县。
你解读的《后汉书西羌传》根本完全错
于是选择南下先到狄道 之后才安置在"陇西塞"的所在地临洮
原文何来临洮有"陇西塞"?何来是先到狄道再安置?事实明明是羌人被分
配在陇西郡五个县,范围是从狄道、安故一直到临洮、氐道、羌道县。
: 正因为因应地形而设关塞,所以在《后汉书》找不到羌人寇略狄道的记载
: 反倒有"寇临洮"、"寇金城"这样几个字
: 这表示长城在狄道那段,山势危峻,让羌人不会选择由此进犯,自然也没必要设立关塞
临洮是边境县,金城是边郡,全都是可以被直接入侵的边地,狄道是陇西
这边郡的内陆县,羌人寇略陇西郡,主要是从夏河或洮河入境,从洮河一
进入已经是临洮,从夏河入,狄道前面还有白石县、枹罕县和大夏县,根
本不可能直接寇略狄道。
: 此外关于《三国志集解》,居然有三国演义版 #1O9vq9Ep 这篇的推文:
: 推 boman: 裴松之看的版本不清楚,未必是我们看的版本,真正令人吐血 11/14 19:04
: boman: 的是卢弼的加注。 11/14 19:04
这是有关卢弼在第二次北伐时于张郃在诸葛亮撤退时进至南郑的南郑加上益州汉中郡
南郑,今陕西汉中府东南。按地名这样注是没有错,但实际张郃救陈仓不可能跑到汉
中。这南郑比较可能是郑南,京兆郡郑县南方的意思。卢弼机械式作注出错。
卢弼有错的地方可不代表整部《三国志集解》不要得。更何况在故关的注上可不是只有
卢弼自说自话,《三国志集解》对故关有解说除了第一个是卢弼的,后两个是胡三省和
《一统志》的说法。卢弼的说法不清楚是指什么,胡三省的讲法也太广,《一统志》就
比较实际,原文更有提及就是姜维与王经作战的地方。故关原 在狄道州北三十里魏
正元中王经与姜维战于故关即此
《三国志集解》故关
故关,即河关也,在洮水西。胡三省曰:谓汉时故边关也。 《一统志》:在狄
道州北三十里。
: 二、陈泰
: 你第一个回这讨论串的那篇,说了"史料记录的英明神武的陈泰只有空话"这句
: 证明连你也不尽信陈泰的传记,这里竟改变立场,却是何故
不相信可不代内容完全否定,要另人信的前题下,内容会保留部分真的,找出
这些真实还可以推理出部分经过。
: 三、水池县 & 水池城
: "《隋志》,水池县,后魏曰蕈川。水池故城在今洮州厅东北一百六十里。
: 蕈川水当在其北"
: 可以肯定至少讲的是隋朝水池县的位置,但未必是如你所说之"北魏"水池县的位置
: 所以你说蕈川水当在其北的其是指后周水池县非北魏水池县,这句也有待商榷
: 我前一篇画的图,乃针对《水经注疏》所以为的北魏情况而言
隋朝水池县当然不是"北魏"水池县的位置,称为水池故城才是讲北魏的水池县,因此
你的图显然是错,北魏人郦道元不可能会弄错。《水经注疏》所见,杨守敬可是
非常清楚分清这几个县。
: 四、洮水支流
: 蕈川水并不是我要找的洮水支流,洮水支流是由蕈川水在内的众多河川汇集而成
: 可以想成一群河川,在某块地方汇入洮水、然而另一群河川,又在另一块地方汇入洮水
: 所以我们看不到《水经注疏》出现洮水支流甲、洮水支流乙
: 或洮水大支流、洮水小支流之类的写法,而统称洮水支流
如果是支流的支流,那你已经迷失到不知自己在找什么。如蕈川水就是黄河支流
的支流,亦可以是洮水支流,因洮水是黄河支流。你从《水经注》和《水经注疏》
都没有找到证明你想讲的,合理的原因是你已经本来就是读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