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浅论姜维洮西会战

楼主: Houei (金山好吃粥,伸!)   2019-03-30 06:18:13
一、羌道跟汉朝的关系
不外乎4种,即为汉的领地-正常缴税服役、为汉的领地-优待缴税服役、
不为汉的领地-正常或优待缴税服役、不为汉的领地-不缴税服役
第3种不合理,基本先一步排除
我们知道汉文帝遵从晁错以"复其家"的方式,减免边境百姓的赋税
这表示在那之前,即便有蛮夷的"道"为汉领地,仍照正常缴税服役,如此则第2种亦可排除
但由《后汉书西羌传》可知汉景帝之前并无归化羌人,既然这群蛮夷未归顺汉朝
又何必缴税服役?于是变成第3种情况而排除
所以结论是只有羌道不为汉的领地-不缴税服役,方为可行的两者关系
二、史料对陇西塞的描述
关于陇西"塞"究竟较适合关塞 or 边境,请看《汉书匈奴传下》:"..设塞徼,置屯戍,
非独为匈奴而已,亦为诸属国降民,本故匈奴之人,恐其思旧逃亡,四也。近西羌保塞,
与汉人交通,吏民贪利,侵盗其畜产妻子,以此怨恨,起而背畔,世世不绝。今罢乘塞,
则生嫚易分争之渐,五也..又边人奴婢愁苦,欲亡者多,曰‘闻匈奴民乐,无奈候望急何!
’然时有七出塞者,七也..起塞以来百有余年,非皆以土垣也,或因山岩石,木柴僵落,
谿谷水门,稍稍平之,卒徒筑治,功费久远,不可胜计。臣恐议者不深虑其终始,
欲以壹切省繇戍,十年之外,百岁之内,卒有它变,障塞破坏,亭隧灭绝,
当更发屯缮治,累世之功不可卒复,九也"
重点在筑塞那几句,不难看出这一整段的塞都是在讲关塞
三、考古 & 地形气候的观点
居延汉简22.70载:..移张掖居延都尉,今为都尉以下各如差。司马、千人、候、仓长、
丞、塞尉职闲..
要知道陇西不比中原,耕种环境十分受到限制,所以晁错主张"尝其水泉之味,
审其土地之宜,观其魇木之饶,然后营邑立城"(汉书晁错传)
含塞尉在内的一群职官系统,把陇西"塞"视为关塞,而挑选距离关塞不远、
耕种条件又适合的环境,集中式的重点戍守
远比把陇西"塞"视为边境,而在漫长的这一大段距离分散防守,来得符合常理多了
居延汉简所见,戍守边境的士卒除屯田外,还须负责运粮,合理外推到陇西这边亦然
正因为有利于屯田的区域有限,故运来离屯兵地不远的各处粮草,以囤积粮仓
再由屯聚在一起的兵团看守,也比兵力分散开以后再大老远跑去取粮,更加有效率
四、天灾时的罪己诏
查找《汉书》所载的山崩,在有蛮夷居住的"道"发生山崩时,没有出现罪己诏
例如吕后时的武都道、羌道就属这类
相对的,一般郡县因山崩而有伤亡,当时在位的帝王都会有罪己诏之类的文书出现
倒是汉成帝时的益州3起山崩,照文字叙述的灾情都不大,因此没罪己诏不意外
吕后那次的武都道山崩,死了760人,相较于犍为那次的13人,算多了@@
故窃以为羌道在吕后时并非为汉朝所属地
五、"寇"、"乱"
境内羌人反叛,就变成外敌啦,所以不会用乱而用寇,《后汉书西羌列传》:
"至元和三年,迷吾复与弟号吾诸杂种反叛。秋,号吾先轻入寇陇西界"
"迷唐因而反叛,遂与诸种共生屠裂汜等,以血盟诅,复寇金城塞"
"十二年,遂复背叛,乃胁将湟中诸胡,寇钞而去"
"先零别种滇零与钟羌诸种大为寇掠,断陇道。时羌归附既久,无复器甲,或持竹竿木枝以
代戈矛..校尉侯霸坐众羌反叛征免.."
"五年夏,且冻、傅难种羌等遂反叛,攻金城,与西塞及湟中杂种羌胡大寇三辅,杀害长吏"
因为叛了就变成外敌,而以寇取而代之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