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消防观点来看曹叡大起宫殿的背后意义

楼主: Houei (金山好吃粥,伸!)   2018-01-01 00:34:22
这篇要来扯曹叡大兴土木盖宫殿的另一个,小弟自以为的理由
崇尚儒家的曹叡,以独尊儒术的汉武帝干过的事,为学习对象,应该不足为奇吧
来看一下曹叡从汉武帝时的柏梁之灾,上了什么防火经验的课,《文选注引汉书》:
"柏梁灾。越俗有火灾,复起屋,必以大,用胜服之。于是作建章宫"
这建章宫可从《史记.孝武本纪》来一窥其规模之宏大:
"以柏梁灾故,朝受计甘泉....勇之乃曰:“越俗有火灾,复起屋必以大,用胜服之。”
于是作建章宫,度为千门万户。前殿度高未央,其东则凤阙,高二十余丈。其西则唐中,
数十里虎圈。其北治大池,渐台高二十余丈..."
过了200多年等到曹叡当皇帝时,遇到了数次宫殿火灾,〈明帝纪〉:
"(青龙元年)六月,洛阳宫鞠室灾"、"(青龙)二年夏四月,大疫。崇华殿灾"
"(青龙)三年秋七月,洛阳崇华殿灾"
差不多就在青龙三年这年"大治洛阳宫,起昭阳、太极殿"
于是由〈高堂隆传〉可知,曹叡确实有可能把汉武帝的经验,考量进去:
"崇华殿灾....诏问隆:“吾闻汉武帝时,栢梁灾,而大起宫殿以厌之,其义云何?”
隆对曰:“臣闻西京栢梁既灾....帝遂复崇华殿,时郡国有九龙见,故改曰九龙殿"
至于为何建筑盖越高越能防火,这得从消防原理-火灾动力学去说明,小弟不是学这个的
以下仅就网络上查到的,简单列出结论,其细节有赖这方面的专家来补充或指正
1.相较于热厚型的柱子,热薄型材料都在靠近天花板的雕梁画柱之处
因为经木匠加工修饰后,改变了导热结构,所以盖越高,隔离效果越好
2.热胀冷缩,膨胀的底部流体密度轻,局部向上流动后,会卷吸旁边温度低的流体
且上升的流体因体积增大,而又更降温,导致温度随高度增加而衰减
3.温度达到一定值时,突发性引起全面燃烧的轰燃,如果建筑物越壮观高大
代表总表面积越大、越难达成全面性的通风以助燃
当然当时的朝臣们未必能理解,或理解了但没能认同上述原理,甚至宁愿相信风水之类的
但被烧了终归还是得盖回去给皇帝吧,争议之处只在需不需要盖得更高更宏伟
所以我们看到一堆朝臣上谏,要把这些人力物力付诸于百姓
问题除非能保证永远不会再发生火灾
否则因为不够高,结果日后又烧了而再盖,会比较好吗?
楼主: Houei (金山好吃粥,伸!)   2018-01-01 00:58:00
跨年夜手忙脚乱@@..更正一下,是过了300多年
作者: cid7 (pica)   2018-01-01 14:26:00
第3点国内用的名词是闪燃flashover,然而模型都是建立在水泥建筑物,开口面积增大会减少flashover time,然这种面积太大建筑物不会发生flashover,因木造建筑物亦烧穿,不易发生。室内设计实务上flashover time缩减及增加防火时效向来是难以两全的方向。
楼主: Houei (金山好吃粥,伸!)   2018-01-02 13:16:00
多谢c大专业解说 是说易烧穿就不易闪燃 但影响防火时效是吗
作者: cid7 (pica)   2018-01-03 18:33:00
是,而且消防法令上有规定防火时效,而耐燃材质虽会提升防火时效,可是会增加有毒气体产生。说实在的,我国的消防法规对此皆采掩耳盗铃,非常落后...。近来虽有性能设计出现,可是一来成本考量,一来消防署很官僚,除了京华城这种建筑物,大家皆不愿意援引之。
楼主: Houei (金山好吃粥,伸!)   2018-01-04 21:03:00
填入防火墙+墙间的间隔后面积变大 开口率也下降 这样想对吗当伸手牌一直问问题 自己都觉得羞愧
作者: kuninaka   2018-01-04 22:41:00
不会,让大家长知识
楼主: Houei (金山好吃粥,伸!)   2018-01-17 07:11:00
史学家孙盛也认为 曹叡此举"乃武帝千门万户所以大兴"..仅凭奢侈观点看的人为"惑于大道而昧得失之辨"、"使百代之君眩于奢俭之中"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