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论荀彧的生平与历史定位

楼主: willowm4 (柳豫)   2017-10-07 16:31:20
(图文好读网志版:https://goo.gl/Vbxyei)
《三国志》的主角是曹操,开宗明义第一卷,是为魏书武帝纪。
《三国志》第十卷,将荀彧、荀攸、贾诩并列同一卷,其中以荀彧为首。
这个书写顺序有什么关系吗?关系非常重大,史书以魏武帝曹操为正统,依序书写帝王、
后妃、诸侯、诸曹夏侯,但扣除这些具政治意义的必要篇章,你可以看到的第一篇人物
传记,正是荀彧!
用白话文来说,曹操若是第一男主角,荀彧就是男二──荀攸、贾诩、郭嘉等人都只能排
在他后面。
《三国志‧荀彧传》初平二年,彧去绍从太祖。太祖大悦曰:“吾之子房也。”以为司马
,时年二十九。
荀彧,字文若,容貌伟美,出身颍川世家大族。彧,音同玉,有文采之意。荀彧二十九岁
那年舍弃袁绍、追随曹操,曹操三十七岁,两人相遇在最美好的时刻,曹操一见荀彧就为
他的美貌……不,为他的才德所倾倒,认定此人就是他成就霸业的谋圣张良。
其实,荀彧的角色既像张良、更像萧何,“太祖虽征伐在外,军国事皆与彧筹焉。”曹操
创业的路上,荀彧始终是他背后最重要的力量。曹操领兖州牧,根基未稳时,张邈、吕布
、郭贡三路军阀来袭,幸得荀彧镇守兖州鄄城,将伤害减轻到最低,压住了响应叛乱的兖
州诸城;而后攻打吕布、袁术、刘备,再规划讨伐袁绍大计,荀彧皆是居功厥伟。
曹操与荀彧的信任关系紧密,这出连续剧前期剧情相当感人,尤其在官渡之战时,面对强
敌、兵粮不济,坚强如曹操都有了退兵的打算,但荀彧写信叫曹操坚持下去,他引用楚汉
之争的典故,当时项羽、刘邦谁都不肯先退,因为他们知道这一退就决定了命运。
“你最光荣的时刻是什么时候?撑下去,就是现在啊!”虽然带着浪漫的想像,但我确实
是这样看待他们的关系,只要有荀彧替自己照亮未来,曹操便无所畏惧;荀彧亦是如此,
官渡大战,面对占尽优势的袁绍,荀彧却早已预言了曹军的胜利,正如曹操始终相信他的
智谋,他也完全相信曹操的力量。
不过,说起荀彧的结局,就得面对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
荀彧其智谋与节操无庸置疑,但他的身分究竟是纯粹的汉臣?还是曹魏的重臣?
这个难以回答的问题,得从荀彧之死开始说起,关于他的结局,相关记载中有三种不同的
说法。
《三国志‧荀彧传》曰:十七年,董昭等谓太祖宜进爵国公,九锡备物,以彰殊勋,密以
咨彧。彧以为太祖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
如此。太祖由是心不能平。会征孙权,表请彧劳军于谯,因辄留彧,以侍中光禄大夫持节
,参丞相军事。太祖军至濡须,彧疾留寿春,以忧薨,时年五十。諡曰敬侯。明年,太祖
遂为魏公矣。
董昭等人劝曹操进爵国公,荀彧上谏劝阻,曹操因此心不能平,荀彧自此心如刀割──
荀彧多年来身为尚书令,人称荀令君,在朝廷居中持重,曹操后来却请他至谯郡劳军,更
狠的是,竟不再让他回来──曹操上表任荀彧为侍中及光禄大夫,并持节,参丞相军事,
看似位高权重,其实完全脱离了朝廷中心,最终荀彧忧疾致死,享年五十岁。
陈寿最后补了一笔:明年太祖遂为魏公。暗示荀彧的忧郁与曹操有关。
第二种说法,将这个暗示写得更为露骨,请见《后汉书》。
《后汉书》曰:十七年董昭等欲共进操爵国公,九锡备物,密以访彧。彧曰“曹公本兴义
兵,以匡振汉朝,虽勋庸崇著,犹秉忠贞之节。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事遂寑。操
心不能平……遂以彧为侍中、光禄大夫,持节,参丞相军事。至濡须,彧病留寿春,操馈
之食,发视,乃空器也,于是饮药而卒。时年五十。帝哀惜之,祖日为之废燕乐。谥曰敬
侯。明年,操遂称魏公云。
前半部份文字与《三国志》几乎一模一样,但《后汉书》采信三国志引注《魏氏春秋》所
说的“空盒子事件”,曹操馈赠食物给荀彧,正在寿春养病的荀彧打开便当盒一看,心都
凉了,盒中正如他和曹操之间的感情,空空如也,古时君主此举或有暗示臣子自尽之意,
于是荀彧饮药而卒。汉献帝听闻此事也感到非常哀惜。
这则记载与《三国志》并不相同,那么真相究竟如何呢?
这么说比较主观、比较扫兴,但我看《后汉书》倒像是以《三国志》延伸的二次创作──
《后汉书》成书于南北朝,年代更晚、史料更难蒐集,却写出比《三国志》更微小的细节
,不得不让人怀疑。当然,这个“空盒子杀人事件”可能为真,可能为假,实属未知,但
我认为《后汉书》将郑太、孔融、荀彧共列为一传,立场相当明确,为了强化荀彧对汉朝
的忠心、为了加深他为汉朝而死的贞烈,故采用《魏氏春秋》曹操忘了装便当之说。
一种史料,自有各种解读,我的看法未必准确,正因为曹操与荀彧的内心皆是挣扎而复杂
的,这部连续剧的结局才会如此哀伤。
最后一种说法,是三国志引注《献帝春秋》的记载。
原文甚长,节录说明,汉献帝以衣带诏企图诛杀曹操,然而事迹败露,主谋董承、将军吴
子兰、王子服皆被杀害,当时董承之女董贵人怀有身孕,同遭处死,只有刘备施展家传绝
学成功逃亡,目前为止都与《三国志》记录相符,不过,后来剧情急转直下──
汉献帝正宫伏皇后痛恨曹操,写信给父亲伏完,希望能处置司空曹操,伏完没骨气不敢反
抗,却将这封书信递给荀彧,希望荀彧能挽救汉室;荀彧既为汉臣、又为曹操谋主,左右
为难,隐忍不发。
然而,伏完这家伙到处拿信给别人看,曹操辗转得知此事,这时候荀彧心中一惊,他想如
果伏完抖出真相,他自己当初看过信却未向曹操通报,实在难以交代,所以他必须想个巧
妙的方法躲避此祸。
这个绝妙的方法就是:建议曹操将女儿嫁予献帝。
我知道观众肯定满头问号,让我们看看曹操的反应如何。
曹操:献帝已有伏后,何况我的女儿怎么可能配得上皇帝呢。
荀彧:伏后这女人不可取,她常常跟她爸说些有的没的,废掉她也没关系。
曹操:我可从来没听过啊!这婊子常在背后说人坏话吗?
荀彧:(佯惊)咦!我不是早就跟你说过了吗?她偷偷骂过你啊!
曹操:(大怒)这可不是小事,我怎么可能忘记,你根本没说过!
荀彧:啊那恐怕是忘了!我一直想说,只是官渡大战时情势紧急,怕增加您的忧虑啊!
曹操:放屁!那官渡事后你怎么不说!
荀彧低头无言以对,曹操自此以后便疏远厌恶他……
卡卡卡!说书人很清楚,这出芭乐剧两大演员演技拙劣,大部分观众都看不下去,明眼人
自然知道,这些对话一点也不像出自曹操跟荀彧之口,如荀彧这种绝顶聪明的人,怎么可
能用这么烂的方法唬弄曹操。
不过故事还是得说完,后来荀彧死于寿春,当地有人告诉孙权说,曹操重提旧事,命令荀
彧杀伏后,荀彧不从,只得自杀。这件事又传到刘备耳中(别怀疑刘备怎么听到的,看看
他那双大耳朵就知道了),刘玄德怒曰:“老贼不死,祸乱未已。”
这出戏的演员真多,更意外的是,原来刘备才是最佳男主角,最后怒骂曹操那句话痛心疾
首、正气凛然,这一幕想必足以称霸奥斯卡奖──
那么应该如何看待《献帝春秋》这段记载呢?
我的看法很简单,这个故事就是由大耳朵粉丝团杜撰出来的宣传短片,而且,由于小编不
给力,这篇赞助贴文没有几个赞,却获得满满的怒气,荀彧的粉丝纷纷给予一星评价。
《三国志》注:臣松之案献帝春秋云彧欲发伏后事而求使至邺,而方诬太祖云“昔已尝言
”。言既无征,回托以官渡之虞,俯仰之间,辞情顿屈,虽在庸人,犹不至此,何以玷累
贤哲哉!
白话翻译:胡说八道!庸人都不至于如此,我们圣贤荀彧根本不可能说出这种蠢话!
裴松之这话获得了大量的五星好评。
至此,荀彧的三种结局解说完毕。或许有观众认为,既然第三个故事不可信,为什么说书
人还要费心讲述这出八点档呢?莫非是骗茶水费不成?
不,我认为没有所谓没用的故事,只是看你如何解读故事。在此还是得重复一次,我的看
法未必正确,仅提供各位观众参考──
为什么许多人相信“空盒子杀人事件”,却不认同“大耳朵宣传短片”呢?
因为第三则记载几乎没有见于其他史料,而且贬抑曹操的立场太过明显。
这么一想,《后汉书》的“空盒子杀人事件”,其中九成内容都与《三国志》相符,关
键的地方却有不同,缺乏有力佐证,这会不会只是个更加完美的二次创作呢?
此处不得不触碰这个争议的话题了,荀彧究竟是不是所谓“汉臣”?
名义上,答案当然是肯定的,有别于其他魏臣从属,荀彧与曹操同为汉朝的臣子,我打从
心底认同荀彧有汉臣之心、忠贞之节,但实际上如果认定他是纯粹的汉臣,那或许就有些
难以解释之处──
若为汉臣,那么当曹操一步一步铲除异己、巩固大权的时候,荀彧在哪里?当然,并非只
有如孔融之流,拼命与曹操作对,方为忠臣,然而以荀彧在朝廷中的影响力,应该能够试
图制衡曹操,但他做了什么呢?
我的答案是,荀彧不是不能对抗曹操,他是不想对抗曹操,很多人都忽略了一件事,荀彧
于191年投奔曹操,迎汉献帝则是在196年的事情,文若固然心系汉室,但他跟曹操的羁绊
更是深厚啊!
这么说倒不是为了浪漫,而是最合理的解释,若说荀彧一心向曹,或说他纯属汉臣,都有
矛盾之处,或许,他的心一半给了曹操,一半给了汉室,这才是最悲伤的地方──
《三国志》评曰:荀彧清秀通雅,有王佐之风,然机鉴先识,未能充其志也。
《三国志》裴注:世之论者,多讥彧协规魏氏,以倾汉祚;君臣易位,实彧之由。虽晚节
立异,无救运移;功既违义,识亦疚焉。陈氏此评,盖亦同乎世识。臣松之以为斯言之作
,诚未得其远大者也。彧岂不知魏武之志气,非衰汉之贞臣哉?良以于时王道既微,横流
已及,雄豪虎视,人怀异心,不有拨乱之资,仗顺之略,则汉室之亡忽诸,黔首之类殄矣
。夫欲翼赞时英,一匡屯运,非斯人之与而谁与哉?是故经纶急病,若救身首,用能动于
崄中,至于大亨,苍生蒙舟航之接,刘宗延二纪之祚,岂非荀生之本图,仁恕之远致乎?
及至霸业既隆,翦汉迹著,然后亡身殉节,以申素情,全大正于当年,布诚心于百代,可
谓任重道远,志行义立。谓之未充,其殆诬欤!
裴松之是荀彧的铁粉,三国志将贾诩这个争议人物与荀彧同列一传,他非常不以为然,此
处他也反驳“未能充其志”的说法,裴松之认为,文若并非助曹魏倾汉室、并非不知道曹
操之心,只是为了安定天下,“霸业既隆,然后亡身殉节”,是大圣大贤所为。
裴松之的说法将荀彧放在汉朝这一边,接下来,我们看看另一边的说法。
苏轼文曰:汉末大乱,豪杰并起。荀文若,圣人之徒也,以为非曹操莫与定海内,故起而
佐之。所以与操谋者,皆王者之事也,文若岂教操反者哉?以仁义救天下,天下既平,神
器自至,将不得已而受之,不至不取也,此文王之道,文若之心也。
苏轼与苏辙各写了一篇文章,所言接近,我认为这是相当具有力道的分析:荀彧辅佐曹操
,跟他谈论的都是治理天下之事,难道不知道曹操成王之心吗?难道这是教曹操造反吗?
当然不是,以正道平定天下以后,改朝换代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文若当然明白此节。苏辙
另一篇文章更指出,荀彧反对的不是曹操做魏公,而是太早做魏公:惜乎曹公志于速得,
不忍数年之顷,以致文若之死!
苏轼与苏辙都认为荀彧有辅佐曹操成就霸业之实,当然,我并不会断章取义将荀彧视为魏
臣,以上引言,只是想强调文若内心的挣扎,他未必是纯粹的“汉臣”。
我赞同陈寿、裴松之对于荀彧的推崇,但无法完全认同他们的评论,如果他看清了曹操的
野心后,最终只能以死殉道──这样的死,未免太轻了。
由于荀彧自带圣光、品行高洁,我们总会将他的结局与死谏联结在一起,但荀彧并不是死
读书的文人,他推荐有负俗之讥的郭嘉、戏志才,他站在曹操霸道之路的最前方,怎么会
看不见曹操的野心呢?当荀彧劝阻曹操为魏公时,自是万分挣扎,他的心忠于汉朝,早就
做好了最坏的心理准备,但他同时怀抱着希望,若曹操想想利弊得失、想想这二十年来同
甘共苦的回忆,当初两人共同的理想就是平天下、匡汉室,难道就不能回到过去吗?
然而,回不去了。真的回不去了。
曹操的行为并不难理解,他已经老了,不能再等了,58岁那年称魏公,61岁称魏王,为了
自己,为了曹氏与夏侯氏家族,为了那些卖命打拼的重臣,他做出了选择;所以曹操与荀
彧的矛盾是必然的,是无解的,是宿命性的悲剧。
最后,历史真相已难以得知,但我还是相信《三国志》的记载,关键仅仅是七个字:因辄
留彧,以忧薨。
当曹操派遣荀彧至战场前线,而且又找借口让他留在寿春,荀令君已不再是昔日那个尚书
令了;纵使封官持节,但荀彧心中当然清楚,曹操也不想再见到他了,想当年两人亲密无
间,为了复兴汉朝一同奋斗,如今形同陌路,荀彧为曹操奉献一生,却换来这个结果──
令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即使没有那个空盒子,我想荀彧也是会忧郁而死的。
依我看来,将荀彧留在谯郡已经是个明显的“惩罚”,送空便当反而多此一举了,以曹操
的个性,恐怕不会留下这个明显的话柄;而荀彧之子及家族仍心向曹操,似乎也有点违背
情理。
最后引用一则经典的记载,替这个故事画上句点。
《彧别传》彧自为尚书令,常以书陈事,临薨,皆焚毁之,故奇策密谋不得尽闻也。
荀彧身为尚书令,自有许多机要文件,其中包含当曹操出征时征询他意见的大量书信,但
荀彧死前一把火烧得干净,无论那些是情书、或是奇策密谋,现今都再也看不到了。
只留下史书中圣洁纯白的一页。
作者: sayuri4ever (Sayuri)   2017-10-07 17:43:00
作者: andy82116 (哭哭鲨鱼)   2017-10-07 18:17:00
作者: iuiuisme (iuiu)   2017-10-07 18:42:00
作者: agamonnon (我用食尚玩家意淫)   2017-10-07 19:43:00
推推
作者: KJK7 (.......................)   2017-10-07 20:24:00
作者: AStigma (为谁无尽写江天)   2017-10-07 21:10:00
这才是铁粉文吧XD
楼主: willowm4 (柳豫)   2017-10-07 22:31:00
自号说书人,文中确实加入了个人主观的浪漫想法,荀彧和陆逊两人颇有相似之处,都是让人崇拜又惋惜的英杰..
作者: time3Q (缘分落地)   2017-10-07 22:43:00
真的是铁粉文 值得推 不过陆逊没那么伟大才是 至少牺牲的没有荀彧多,荀彧死后20年内,荀家其实颇为家道中落,明显受到曹魏皇室的打压(以上多据宫崎市定的《九品官人法》)
作者: newversion (海纳百川)   2017-10-07 23:06:00
和易中天的<<进退失据>>讲法很类似~
作者: liunwaiqoo (角头帮小弟-超爱蒋智贤^^)   2017-10-08 01:41:00
作者: gfneo (gfneo)   2017-10-08 10:18:00
大推
作者: lkrichard (天空)   2017-10-09 10:32:00
原来是情书呀 我以为只是公文呢
作者: Qeupa1973Q (攻心为上,以理服人)   2017-10-09 13:09:00
作者: siliver (奶茶猫~~号:)   2017-10-11 14:02:00
推推.
作者: tenka92417 (不识庵宗心)   2017-10-12 09:28:00
荀攸之死也被抹的乱七八糟
作者: oncee (丝路)   2017-10-12 20:35:00
作者: Leika (裁作短歌行)   2017-10-12 21:17:00
荀彧确实是政治第一 因为挟天子令诸侯的汉末政局是他的政略…然而徒然为魏国作嫁裳也是悲剧
作者: loach98 (银货两讫)   2017-10-16 12:28:00
作者: cata (卡塔)   2017-10-21 02:21: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