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问题] 仓亭之战袁绍到底有没有参与?

楼主: Houei (金山好吃粥,伸!)   2017-10-07 00:25:55
※ 引述《s386644187 (痕风幻灭)》之铭言:
: 这个史书上只有寥寥几字,经过演义的艺术加工之后,成了袁绍吐血败亡的主因
: 六年夏四月,扬兵河上,击绍仓亭军,破之。
: 但同时间也记载在官渡之战后,冀州发生了叛乱
: 冀州诸郡多举城邑降者
: 武帝纪、袁绍传亦提到了本人亲自去平叛
: 绍归,复收散卒,攻定诸叛郡县。
: 冀州城邑多叛,绍复击定之。
承蒙可乐大查询的结果,仓亭的可能位置在南乐县附近,则离青州也不算远吧
那里是袁谭的大本营,依照司马彪《九州春秋》写袁谭的坏话:
"信用羣小,好受近言,肆志奢淫,不知稼穑之艰难。华彦、孔顺皆奸佞小人也,
信以为腹心;王脩等备官而已。然能接待賔客,慕名敬士。使妇弟领兵在内,
至令草窃,巿井而外,虏掠田野;别使两将募兵下县,有赂者见免,无者见取,
贫弱者多,乃至于窜伏丘野之中,放兵捕索如猎鸟兽。邑有万户者,着籍不盈数百,
收赋纳税,参分不入一。招命贤士,不就;不彊弃军期,安居族党,亦不能罪也"
那袁绍GG前,冀州城邑多叛时,为何青州没跟着一起多叛?
刘询等诸城起兵已经是仓亭以后的事了
当然不排除有少数几城叛,只不过规模太小以致省略的可能
然而青州被司马彪描述成这样惨,可说是不输给审配在冀州乱搞的程度..吧
所以我合理怀疑在王脩等的任官下,青州并没有多水深火热到需要叛袁
司马彪有夸大之嫌,王脩传:
"(王)脩时运粮在乐安,闻(袁)谭急,将所领兵及诸从事数十人往赴谭....谭之破,
诸城皆服,唯管统以乐安不从命....袁氏政宽,在职势者多畜聚。太祖破邺,
籍没审配等家财物赀以万数。及破南皮,阅脩家,谷不满十斛,有书数百卷"
不愧是对敌方的形容用语 -“畜聚”,所以从清廉的王脩在乐安跟管统凑一对
照司马彪的逻辑,来假设管统也非骄奢的审配逢纪之流,不为过吧
更甚者,王脩等非但不仅止于备官而已,反倒得到重用,而且只王脩等被重用还不够
亦即应该有一群“畜聚”的人士被重用,来治理青州
否则青州老早响应冀州而叛?
但这群有能力的人却不见得愿意为袁谭死节,所以仓亭败后仍旧叛了
: 当然也可以认为袁绍是两件事都做了,但根据武帝纪的时间顺序:仓亭之战是先发生
: 换句话说:袁绍回冀州后,先无视了附近的叛乱,再次出兵仓亭打输后,才逃回来平叛
: 这明显不符合“先安内后攘外”的常理
: 个人认为:
: 仓亭之战只是曹操的一次试探性进攻,双方都没有主力参与
假如不严格排顺序,是否有可能仓亭前后都有叛乱,袁绍也加减有在出兵
所以才有史书上的两种平叛版本?原因大概出在对两边规模的认定吧@@
回应上面对袁氏夸大的负面记载,同为战胜者贬低战败者,还有下列例子,《魏书》:
"(曹)公云:“我攻吕布,(刘)表不为寇,官渡之役,不救袁绍,此自守之贼也,
宜为后图。谭、尚狡猾,当乘其乱。纵谭挟诈,不终束手,使我破尚,
徧收其地,利自多矣。”"
人妻曹如果真把刘表当成自守之贼,敢情是忘了建安三年他自己攻吕布时,
桓阶正在说服张羡反抗刘表,并遣使附于曹呢
再来官渡之役,曹操又何必试图联合其他势力牵制刘表,衞觊传:
"益州牧刘璋与(刘)表有隙,觊以治书侍御史使益州,令璋下兵以缀表军"
只不过因道路不通而没去成罢了
大约于孙策横行江东那几年,〈许靖与曹公书〉:
"张子云(就是张津)昔在京师,志匡王室,今虽临荒域,不得参与本朝,
亦国家之藩镇,足下之外援也"
以致或许引发〈夏侯元让与石威则书〉的事件:
"袁绍破后也。书授孙贲以长沙,业张津以零、桂"
诱发张津侵略刘表的领地 - 零陵桂阳....若非刻意,那我也只能说时机太凑巧惹!
其他“坐谈客”之类的,已有先进们提出史料反驳,有兴趣的版友可自行爬文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