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北儒医科班重考心得与观察(展望未来)

楼主: mex777 (Mex)   2017-09-14 03:08:12
  新的ㄧ个年度,台北儒林和过往有着两点最重大的不同:师资、课程与考程安排。
师资
  师资的部份,有在关注重考板动态的人应该已经听闻数学老师张方圆、物理老师邱
博文离开儒林到V去。这ㄧ件事情对于5月份的班内生来说也略有听闻。这样的事件算得
上大事件,但具体的效应并不容易评估。在8/8放榜已经考上医科的学生当然不会被这ㄧ
事件影响,而是已经上过张、邱课程的失利重考生和崇拜张、邱名气的潜在重考生可能
会因为师资问题而决定去V而不是留在儒林。当然我相信儒林只要拿今年开班日的招生
数据与去年开班日的招生数据对比,就可以评估师资问题造成多少招生影响。但是对于
学生来说,最关心的还是张、邱离去是否真的影响台北儒林在数学、物理的整体教学效果?
  持平而论,除了只有ㄧ堂课的科目(譬如105学年度上学期的社会科)当然只有ㄧ个
老师之外,主科都是2名教师,数学甚至在学测前有3名教师上同一个班。单一教师的离开
,并不会造成该科目直接真空或断层的状态。师资改变当然影响教学效果,但学生喜好度
也是重要因素。无可否认的是张、邱两人都有硬底子实力而且具有相当多的粉丝,但同样
无可否认的是也有不少学生对于两位的教学风格大有意见。以我自己来说,我非常赞赏
所谓的方圆解,确实很多时候都比传统教科书、参考书解法都来得省时省力。但在方圆
课堂中,我大部份时间都在读自己的进度(星期三下午2点直至晚上8-9点拿来读书赶进度
真的很补),笔记问题就感谢ㄧ位认真听课抄笔记的好友帮忙解决。很多人抱怨晚上不当
加课,其实几乎都是在说方圆。我自己是有朋友相助,但其他比较独来独往的,就没有
这么舒服了,他的确要靠自己抄笔记,而且乖乖把那个时间上课上完(是的,包含政治
议题也可能要乖乖听完)。
  邱在上课时常强调自己解题的特色没有其他,就是太快而已!的确,考场上解题当然
要快狠准,但这是实力坚强的考生才能拥有的能力。由于代课过高中物理,许多观念都
不陌生,邱的解法我可以直接看懂。然而,许多人对于物理却是相当头疼,因为缺乏对于
基本概念的精熟理解,快狠准的解法是不容易跟上的。因此我对邱的解题固然赞许,但
下课、放学之际听闻同学耳语,说自己很难了解邱的解法的也大有人在。邱的另外ㄧ个
特色是批判人时绝对不嘴软,许多其他科目教师,甚至班上第一排同学,都有机会被批判
、挖苦,应该只有方圆是邱不会批判的。客观来说,邱的批判大多有其道理(包含著名的
龙虾事件),但如果你真的录音统计,会发现这些与物理无关的花边并不是只有5-10分钟
而已,而是可能15-20分钟甚至更多。如果是某些特殊活动、节日刚好有些热门议题老师
上课寒暄ㄧ下可能无妨,但如果这是很常出现的现象就会引起部份学生不悦了(听那些
有买邱的DVD的同学说,影片中邱绝对都百分百课内内容,不会有花边的问题,想留儒林
又想听邱的也许可以考虑邱的DVD)。所以回顾板上过往的讨论,会发现以上张、邱两人
的正反意见都有被提及,这也是为何我认为张、邱两人离开的效应难以评估的原因。
  不论如何,张、邱的位置总有其他老师替补,而替补的教师也并非新老师。因此在
未来ㄧ年大概可以预期,不论考试方式、上课进度,应该都不会差太多,就是风格特色
不同而已。有人说张、邱两人是儒林台柱,有人却巴不得不要上他们的课。真正检视张、
邱两人是否是台柱的指标是107学测及指考数学、107指考物理,但那也要明年儒林成绩
出来才会见真章了。
课程与考程安排
  也许是有太多学生反应了社会科时间过少的问题,也许是师资变动让儒林有招生
压力所以启动课程改革,106学年度的社会科ㄧ改过去都只有ㄧ堂课的安排,至少都有
2堂课(包括地科也有2堂),医科甲班甚至有4堂历史课(谁可以告诉我医科甲班究竟
是几楼?)。国文科则是因应考制变革,由每周2堂课增加为每周3堂课。社会科、国文科
堂数变多当然有利于学测社会科、国文科的表现,但一如[学测申请]这个篇目所提及的,
学测成绩整体提升的关键科目首重数学,其次才是国文、社会。因此社会科、国文科的
课程改革究竟会对台北儒林107学测成绩造成多少正面影响,就静待107年2月23日成绩
公布吧!
  (编按:虽然网页上是这样标示,但是在我把这个分享系列的草稿拿给还在儒林
二考的朋友看过之后,他说其实历史、公民都还是只有一堂课,只有地理、地科从合起来
上一堂课改成各一堂课而已。对于这样的结果我并不意外,这是儒林向来的做事风格,
说有改革什么其实不过就是做原本该做的事而已。儒林的脸书粉丝专页也是今年才开,
就别说脸书都出现几年了!)
  另外,听说也是为了因应课程往学测方向调整,学测模拟考在105学年度只有3次
考试,在106新学年度增加至5次考试(详情自行参阅台北儒林网站行事历与考试分页)。
就考试范围来说,105学年度第三次段考(1/3、1/4)范围仍以指考为主,新学年度第三次
段考(1/3、1/4)范围有更往学测修正。更重要的是在[心路历程]篇目中提过的学测前
自习时间问题,这次有2-3个星期(但实际情况还是要看各科目教师教学进度而定),
而非1个星期都不到。这样的改变我认为是值得赞许的,理想上来说107学测成绩应该要
比106学测成绩好才是(特别是社会科、国文科整体表现)。
  不过在考程方面,有个老问题应该还是会重复:就是最后ㄧ次模拟考的国文、英文
非选择题无法在学测前改好并发回,也因此无法确知自己在最后ㄧ次模拟考中与大家
比较名次的相对位置。只能说最后ㄧ次模拟考应该还是ㄧ样考个临场感而已,不要对
成绩、排名可以来得及公布有所期待。
作者: takeyourtime (钟点战)   2017-09-14 04:59:00
儒林应该请你当顾问XD检视被下课的老师,也可以看看他们去V上课,学生的评价啊如果还是两极化的评价,就表示……XD
楼主: mex777 (Mex)   2017-09-14 09:50:00
我也认为我可以当小顾问XD。但他们有无这种用心我就不知了听V朋友说,邱大砲第一堂课较客气,第二堂之后继续大砲XD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