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北儒医科班重考心得与观察(学指策略)

楼主: mex777 (Mex)   2017-09-14 03:01:05
  要特别写这ㄧ个篇目,主要的目的是要以客观数据厘清台北儒林在过去5年的学测
指考策略是否恰当。ㄧ如许多板友都知道的,台北儒林是ㄧ个指考导向型补习班,学测
后申请结果与指考后分发结果也显示出台北儒林在指考所拥有的优势的确比学测来得大。
台北儒林长期以来较为重视指考的原因是,学测后的申请有着太多变量,即使75级分也
不见得能够无往不利;指考则是分数到就ㄧ定录取。话虽如此,近年来入学名额在申请、
繁星的比例逐年上升也是个不容忽视的事实。若各位能够仔细检视医科名额的变化趋势,
应该就能理解小弟为何特别讨论这个议题的用心。因此,本篇还有ㄧ个次要目的:就算
你不是补台北儒林的(譬如其他家重考班或是自学、在学重考),小弟期许这ㄧ篇目中
整理过的参考资料还是能够对你有所帮助。这样一来,也就对得起各位看这ㄧ篇目所花
的时间了。
医学系招生名额与入学管道比例
  要重考医学系,首要之务当然还是要先厘清有何入学管道?以及各入学管道有多少
招生名额?在这里,先定义ㄧ下医学系包含的科系:西医、牙医、中医。(这ㄧ篇目暂不
讨论兽医,不过预告ㄧ下,当11月新年度资料出来时,会在板上发文整理ㄧ份包含兽医的
资料。)由于国防大学医学院医学系、牙医学系是独立招生,有ㄧ些规范会与其他医科
不同。为了说明方便,请先点阅以下联结,是小弟参阅102-106学年度军事学校正期班
甄选入学招生简章并整理而成的文件。
JPG网址:http://imgur.com/a/OO5Dk
  国防医学、牙医都有自费生,但非自费生的比例更高。虽然国防医学、牙医每ㄧ年度
的合计名额可以破百,但简章规定学校推荐资格为应届毕业生,故重考生只能采取个人
申请。这么ㄧ来,名额就大幅下降了。为了让重考板上有兴趣国防医学、牙医的板友方便
浏览资料,文件中上半是102-106学年度国防医学、牙医的招生方式及名额,文件中下半
则是重考生所能使用的招生方式及其招生名额。
  在了解国防医学、牙医的招生方式及其名额后,要了解ㄧ整个学年度不同大学不同
医科的招生方式及其名额就更能进入状况了。对于非国防体系的医学系来说,只有简单
分类为自费生、公费生;但国防体系如上面文件所列,有军费生、辅导会公费生、卫福部
公费生、自费生。为了能够整理出整学年度医科招生方式及名额,小弟花了点时间整理出
下面文件,可点阅下方联结。
JPG网址:http://imgur.com/a/DIRch
  大家可以由表格中看出102-104学年度西医总招生名额约1150-1180名,105-106学年度
由于增加卫福部100名公费生,总招生名额增加至1280左右;而过去5年牙医总招生名额约
380多名,中医总招生名额则固定是170名;故西医、牙医、中医年度招生总额合计约1850
名。若要观察三个入学管道招生名额占年度招生总额比例,可以看表中括号内所标示百分
比。由年度比较可以看出,不论是个人申请还是繁星推荐,名额与百分比皆逐年上升,
考试入学名额与百分比则有逐年下降的趋势。由于个人申请会有人放弃,故考试入学简章
名额只是参考基准,实际分发时还要考量回流名额。每年大考中心公布指考成绩时,联合
分发委员会在当日会同步公告可供分发的实际名额,此一名额大部份都会高过简章总额。
(然而眼尖的读者可能会发现,103学年度牙医的回流名额是负6,这并没有打错。经查,
是当年阳明牙医繁星推荐多录取6人所导致。)因此表中考试入学数据分为两个区块处理
:简章名额以及分发总额,方便大家比对实际分发名额及其占年度招生总额的比例。
  以最新的106学年度来看,考试入学分发总额所占比例就算不是五年来最低,但也是
五年来次低。更细部对比可以发现,考试入学总名额减少主要是受中医影响(这个部份
由于小弟感触最深,会在此篇目的最后详细“抒发”)。除了繁星推荐是重考生无法使用
的管道以外,任何想重考医科的学生都应该看着数据思考:究竟自己该采取哪一个管道
入学?学测固然有面试等不确定因素,但过去五年来申请入学名额都比考试入学分发总额
多,即便只考量自费也是如此。那么除非你早已志在指考,不然实在建议透过学测入学,
这门总是比较宽敞。当然,以上数据是以总数来看,若以个别系来看,106学年度仍有几
个系是考试入学分发总额比申请入学名额多:台大医学(自费)、台大牙医、阳明牙医、
高医牙医、中山牙医(辅人医学、高医医学自费、长庚医学自费因回流名额导致考试入学
分发总额比申请入学名额多,但不一定往后也如此)。志在这几个系的,以指考为准备
方向可能较为吃香。
台北儒林录取医科绩效观察
  为了能够详细对照出台北儒林在个人申请与分发入学的绩效,小弟参考台北儒林榜单
(含申请榜、医科金榜)并结合上一个段落所整理之各入学管道招生名额,制作出一份
表格供大家参阅。在统计人数过程中,发现原始资料来源可能会有些微数字差异,或是
可能发生统计疏漏,若有更正确数据,随时欢迎指正。在此先附上联结。
JPG网址:http://imgur.com/a/Woy4v
  由表中数据的确可以清楚看出,五个学年度考试入学录取人数都比个人申请录取人数
还多,因此儒林在指考比较有优势是无庸置疑的,当然这也是因为儒林本来就比较重视
指考。然而,较不重视学测的结果,还是可以很明显看出负面效益的:当申请入学招生
名额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台北儒林在过去五年的个人申请录取人数却迭创新低,而且
细部来看是西医、牙医、中医都是五年来最低。许多学测与个人申请的细节已经在上一
篇目讨论,此处不再赘述。上个月放榜,指考分发上医科的人数是五年来第三名,表现
算是平稳。若比较五年数据,会发现103年是指考分发录取人数最少的ㄧ年,但当年度
分发总额也是五年来最低。因此,指考固然不用顾虑如面试等不确定因素,但还是受当
年度回流名额的影响。在上一篇目中,我曾赞许103学年度台北儒林学测成绩分布是我
看过最漂亮的成绩分布,因此指考分发录取人数五年来最低绝对不是实力问题。由上个
段落的医学系(含西医、牙医、中医)招生管道及名额统计表可知,102-106学年度回流
总名额分别为83、27、87、140、139名。103学年度回流名额偏低的结果,应该是导致
该年度透过考试分发录取的名额为五年来最低的127名的重要原因之ㄧ。这显示如果回流
名额很少,以指考为导向不见得真正具有优势,103学年度正是最好的例子。
  综合来说,虽然儒林在指考分发的表现向来都比学测好,但受到指考分发名额下降
与回流名额不确定性的影响,以指考导向为主的课程安排与考试策略是绝对有待商确的。
虽然今年度考试分发录取人数不是五年来最低,但加计个人申请录取人数后,今年度
医科总录取人数仍然是五年来最低。已经在儒林的考生以及在儒林的师长应该好好想想,
如果明年度的回流总名额不像这两年都在140名左右,而是前几年的80名,甚至不到30名,
那将会冲击多少年度录取医科人数?当然,也许儒林招生人员会跳出来为补习班护航:
“我们今年度录取台大医科人数是五年来最多,好的你都不讲,只讲坏的?”的确,
102-106学年度录取台大医科人数分别是21、22、19、18、24人,今年度录取台大医科
人数不只是五年来最多,甚至还是十七年来最多(依照榜单有显示的年份计算)。这个点
就实在耐人寻味了。所以台北儒林有考台大医科的优势,但却没有让总体医科人数上升的
优势?这个问题儒林应该自行研究,毕竟小弟的分析标的是“医科班”,而不是“台大
医科专班”,因此小弟是以“录取医科总人数”来看“医科班”办学绩效,何况小弟的
志愿也不是台大医科,而是中医。写这一个篇目的目的只是提醒看到这一系列分享的人
:不论你采用什么方式重考医科,大方向还是应该要好好注意的。
  换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过去五年指考分发录取人数占分发总额比例约在20%左右,若
申请入学录取比例也能提升,年度录取医科人数甚至可能逼近300甚至突破300!以今年度
为例,若儒林申请入学录取名额能够占申请入学简章名额15%,那么录取名额约140名,
加上指考分发的156名,总数就是296名直逼300名大关。台北儒林今年70级分以上者共
209人,若在申请入学方面好好努力,要有140人录取医科应该不算太高标准的要求。
以儒林最新广告中所提的:“每3人就有2人录取医科”,209人的三分之二在四舍五入
之后,正好就是140人。因此台北儒林今年申请入学只有录取85人,显然不是能不能做到
的问题,只是要不要做的问题而已。
  小弟心中常常有一个图像:补习班是一艘大邮轮,重考生缴交高额船票费用,就是
希望这艘邮轮能载着大伙一起往医科目的地迈进;主任、讲师、导师等就是船上管理干部
,规范著邮轮上的种种活动;我们这些船客不会太常在甲板上看船是否往目的地前进,
是因为相信管理干部与船长会真正找到最有利的航道奋力前行。然而,在小弟整理年度
招生名额资料时,我不禁纳闷一个问题:船长手边真的有清楚的航路图吗?船长真的知道
学测站与指考站与往年大不相同了吗?当初我报名儒林时,是选择相信儒林的,也选择
相信儒林的资讯与管理方法。直到中医的资讯与外界严重失真,我才领悟到有些敏感度
还是要靠自己建立。因此在这一篇目的最后部份,小弟要特别“抒发”一下(主词会通篇
用“我”)。如果对于中医录取名额资讯没兴趣的,可以直接跳转下一篇目。
106学年度中医学系申请入学与考试入学名额变动
  中医学系102-106学年度每年固定录取170名,不同入学管道名额占比整理详见下方
联结。
JPG网址:http://imgur.com/a/gipNm
  在去年对于医科资讯都还不清楚的我,一直都认为要看简章才会知道招生名额。
去年11月时,新发售的申请入学简章中,中医名额比往年都多,我还以为是受到8月时
新闻报导卫福部有考虑增加医生名额的影响。我的第一志愿是甲组,但我学测连70级分
都没有拿到,完全不用去想个人申请了。等到5月连合分发委员会发售106学年度登记
分发相关资讯时,我才惊觉甲组指考名额只剩12名,是过去五年来最少!但是怎么办?
都已经5月了,我只能告诉自己要更努力读书让指考分数冲高。在公布指考成绩后整理
这个系列分享文的相关资料时,我才无奈发现,原来教育部高教司早就已经在去年11月中
公告了个人申请、繁星推荐、考试入学的个别名额了。虽然这份资料并非简章,但其名额
数与简章几乎相同,最多也只有1-2个名额差异而已。教育部高教司的资料见下方连结,
各位可以注意公告的张贴日期。
http://depart.moe.edu.tw/ED2200/News_Content.aspx?n=5E9ABCBC24AC1122&s=2933604CCCC4309B
  是的,105年11月15日。也就是说指考分发的名额在去年11月中其实已经大致确定,
根本不必等5月的登记分发相关资讯,就能够知道指考名额差不多是多少了。中医系去年
指考分发简章名额是59名,今年是34名,大幅缩水42%!如果在去年11月中就获知这个
讯息,那我学测前2个月就一定全力冲刺学测,而不理会补习班竟然在学测前还要求要写
指考进度的考卷。
  这就是为什么别人上榜后已经在庆祝或是规划未来,而我却还是觉得有必要用这段
时间写下这个系列分享文的缘故:避免下一个想考中医的学生被补习班继续无视而受害。
当初我报名进班时,就已经说自己的第一志愿是中国中医甲组。一个已经办学超过30年
的补习班,难道不知道教育部高教司所公告的医学系名额讯息?在中医系申请与指考名额
有剧烈变动的状况下,竟然不是通知学生调整策略去争取比较多的机会,而是要学生乖乖
准备指考去挤名额剧烈变少的窄门!这也是为何我在上一个子题末段会提出质疑的原因:
船长手边真的有清楚的航路图吗?班主任真的知道今年想要考取中医学系最好靠学测而
不是指考吗?今年度录取中医学系的人数不论是学测申请还是指考分发都是五年来最低,
班主任真的有想过原因是什么吗?
  在这个系列分享文我一直尽量保持客观,就算有主观看法也尽量语气平和,但在这个
“抒发”的部份,真的无法平静,要表达强烈批判。如果学测前补习班不分心在指考进度
上,学测是否就能考得更好?当学测考完,我所看到的补习班氛围是学测没有考好是学生
自己不努力,并不是补习班的制度有什么问题。也就是因为这样,我就更确信要以自己的
方法考到,而非全然相信补习班。这次指考,虽然我如愿录取中国中医甲组实在万幸,但
如果能够在学测就考好申请上,5-7这三个月我不是更能够建设自己譬如加强医用英文或
是医学新知吗?
  为这一个部份下个结论。如果你的第一志愿是中医,而且你希望学测就考上,那么强
烈建议你绝对不要选台北儒林。一方面它的方向完全不对,二来是就算你录取了,你也不
会有红榜(红榜是台大医科的专利),而且你的榜单会被摆在最下方(按照西医、牙医、
中医顺序)。中医学系对于台北儒林来说,只是个数字而已,根本不会为了你要考中医而
建议你调整策略。以中医为目标又打算补台北儒林的,千万别选择台北儒林!
作者: takeyourtime (钟点战)   2017-09-14 04:39:00
推认真!不过你少了一个数据基础,就是重考生越来越少重考班考上医科的人数应该是越来越少的趋势106年比103年重考生少几人?
楼主: mex777 (Mex)   2017-09-14 09:19:00
大考中心数据资料可以明确辨识为重考的是补习班集报人数。但这样就会忽略在学重考、在家重考等各种个人报名的状况。最简单计算基准也许是总报名人数直接扣掉高中职集报人数。若以这样的操作定义计算的话,就可以约略估计重考生人数。那麽以学测来说,102年重考生为11432人,103年为9709人,104年为9693人,105年为10134人,106年为9511人。以上述数字来说,103比106,重考生不过少200人,减幅约2%所以若真以这个数据基准来算,显然申请榜单就更是不优的。
作者: takeyourtime (钟点战)   2017-09-14 18:41:00
你说的是全部重考生减少人数,但是文中以儒林自己的基准,应该要看儒林减少的人数,这几年不是被得X者挖走不少?还有在学重考的人是不是变多了?全台重考班有一万人左右吗?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