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坪林1度℃ 气候变迁议题实作(一)

楼主: shenerica (一朵小花儿)   2015-01-17 22:55:59
重温上学期坪林一度C
坪林一度C 气候变迁议题实作 完整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w1Mnk5g3sk
微电影-坪林一度C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sysL9W6Gik&feature=youtu.be
修课同学心得:
http://goo.gl/TZz9UR
http://goo.gl/gk4mrZ
http://goo.gl/tWuUFz
气候变迁议题实作(一)-坪林1度℃
Workshop on Climate Change(I)-
Climate Change and Ecological Planning:One Degree Celsius
任课教师
大气系 陈正平、林博雄、陈维婷、罗敏辉
地理系 简旭伸
师大科教所 许瑛玿
园艺系 陈右人
城乡所 张圣琳、吴金镛(课群专案教师)
一、课程目标
规划为二学期的课程,气候变迁议题实作(一)与(二),采用双足(biped)或双桨(
bi-paddle)模式,实作(二)主要聚焦在生态议题,实作(一)则将焦点放在茶产业体系
,两堂课内容互补,可由旧生协助新生,尝试创造新的行动导向与问题解决教学方案。
上学期气候变迁议题实作(二)“坪林自然酷”聚焦在“三生”:生态、生活与生计
(livelihood)。 主要实作目标是从广义的气候变迁升温现象来设想如何采取实际行动与
规划为坪林地区“自然降温(natural cooling)”。
本学期气候变迁议题实作(一)“坪林1度℃”课程以坪林地区在地议题为主要方向,探
讨设想未来气温上升1℃的情景下,坪林的居民与主要产业(如茶农、茶场)的冲击是甚
么?将面对哪些问题?地方政府与产业应如何规划调适方案,以及各种可能因应策略的情
境规划。
二、课程主轴结构
1.建立跨领域对话与合作的能力。
2.学习思考和讨论议题中可能涉及的科学、伦理、社会、经济、文化、社会等事物或观点
3.实作课程核心是如何因应气候变迁所带来的环境与人文影响,迫切需要面对与回应气
候变迁的挑战。借由此堂课运用学过的专业知识,以不同面向切入此议题,将不同视角与
思维整合,达到跨领域学习之目的。以坪林为长时间观察实作田野,长期与地方社区互动
配合,累积各种学科资料与调查成果,作为学生实际应用知识与创新的基地。
课程进度请上:
http://goo.gl/mqhL8l
四、课程内容
在师资团队方面本课程由大气、地理、园艺、科学教育、建筑与城乡等八位老师共时授课
,师资的组成就已具备了跨领域的基本条件。
在教学方法方面,本课程采取问题解决导向学习为教学模式,学生们将从课程内容中选定
特定主题进行研究训练,包括背景资讯、文献回顾、问题探讨与解决方法等,以问题导向
的情境方式配合电脑与网络科技等工具,深入了解气候变迁议题,针对各领域所碰到的自
然资源、环境、社会、法律等选定之相关议题为范畴,进行较深入之探索、分析、评估与
解决,以增进学生对环境议题的实作能力。
实作项目以气候变迁议题连结坪林在地经济、文化、社会、环境伦理等,分享如何缩短科
学研究与现实生活的差距,达到跨科际教育之目的。以坪林为跨领域实验室,定点长期与
地方社区互动配合,多次调查累积各种学科资料与成果,作为学生实际应用跨领域知识与
创新的基地。
期末发表会将邀请跨领域专家与当地茶农一同参与,以了解学生作品是否符合真实世界的
期待,并且有机会于7或8月的本计画成果发表会中展示成果。除此之外,结合前二学期成
果,学生历经研究,其中所蒐集到的资料应可建立相关数据库,并与媒体制作团队合作建
立相关的互动教学平台。
五、作业设计
情境设定: 坪林区公所为因应未来50年(近期)或甚至未来100年(长期)间的气候变迁,拟
征求企划提案协助他们辅导当地茶农进行栽种与技术的改良或转型。其企划书应尽可能以
跨领域的探讨对在未来气候变迁下,坪林地区若温度上升1℃的因应方案。
作业形式:学生须根据实际调查,提出坪林地区茶农与茶产业因应未来气候变迁的调适方
案,并以企划书方式呈现。坪林区公所聘请的委员(开课老师们)将依各企划书的可行性与
贡献度决定是否采用此企划案(评分)。
除了在本课程发展全新的实作方案之外,也鼓励同学延续先前实作课程中曾发展过的方案
,无论是持续修课或是新生采用旧生的方案,都鼓励进一步深化进行实作,以强化实作能
力与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在本学期发展全新实作方案的小组,需就计划书内容与需求,执行一小型实作计划,实际
执行一部分方案,或称为先驱计划(pilot project),用以测试原有计划书的可行性,
并回馈修正原有计划书想法,以验证方案的可行性。接续原先计划书的小组,则需就计划
书提出必要修改或增补后,于本学期内提出实际操作执行计划内容,将之实现。
六、成绩考核(学生学习成效评估及学习评量之方式与评分标准)
1. 平时表现-上课讨论参与程度 30%
2. 人文资料与观测资料之叠合 30%
3. 企划书 40%
4. 加分 10%
这门课是台湾大学全球迁研究中心“气候变迁与人类永续发展课程群组”之一部分,并且
获得其教学资源的补助,相关课程讯息请至官方网站查询http://ccsd.gcrc.ntu.edu.tw
或脸书之粉丝页 https://www.facebook.com/ntuGCHFDCG
作者: darren8221 (鲶鱼)   2015-01-20 23:02:00
对不起容我问一下以前不是说2度,现在剩1度? XD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