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报]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来龙去脉

楼主: catimimi919 (catimimi919)   2011-05-25 01:54:46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党的成立和不断发展,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
推进和发展的过程。作为一个科学命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究竟是什么时候正
式提出的,由谁最先提出,它是如何发展演变的,值得进行深入的探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究竟是谁最早提出来的?
  众所周知,随着十月革命的炮声,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越来越多的中国先进分子
所接受。从中国共产党诞生之日起,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就把马
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了
艰辛探索。李大钊、陈独秀、蔡和森等都先后从不同角度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
作过理论和实践上的探索,但是他们都没有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
题。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艾思奇在20世纪30年代曾在不同场合多次论述过马
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问题,但是他也没有明确提出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
题。
  最早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是毛泽东。在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上,毛泽东正式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他在《论新阶段》的报告中
说:“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所谓具体的马克思主义,
就是通过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斗
争中去,而不是抽象地应用它。”“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
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
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1卷第202页)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我们党的其他一
些领导人也在讲话中运用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
  总的来看,在党的七大召开以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在党内运用
比较广泛。正是在此基础上,党的七大才系统总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
成果——毛泽东思想,并把它确立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
  为什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在此后一个时期中使用较少?
  党的七大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和“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两种提法,开始同时使用
。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后。
  1952年,毛泽东同志在审定《毛泽东选集》第2卷时,亲笔将《中国共产党在民
族战争中的地位》(《论新阶段》报告的第七部分)一文中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
化”,改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这一改动虽然只是字面用语上的变化,
但此后大致三十年中,几乎所有著作、文件等,都很少再见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的字样,而多使用“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相结合”的提法。
  关于较少使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原因,有些学者做过考察和分析,
认为这主要是“由外部原因的影响造成的”。具体来说就是:1948年6月,共产党
情报局通过决议,谴责南斯拉夫共产党所谓民族主义、反苏和亲资本主义倾向。中
共中央可能考虑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法容易被误解为所谓民族主义倾向,
而中国共产党又面临着争取苏联的支持和帮助的问题,所以在提法上作了改变。
  20世纪60年代初,在中苏两党的论战中,苏共中央曾点名对刘少奇在中共七大
上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论述进行指责。面对苏共的攻击,毛泽东曾在1961年1
月中共八届上说:“‘马列主义中国化’,恐怕不是你(指刘少奇)的专
有权,我想我也讲过嘛!文字上有,我记得好像有,六中全会上写了马克思主义
国化,我记得我提过,所以发生这个版权问题。所谓马列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
主义普遍真理跟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的统一,一个普遍一个具体,两个东西的统一就
叫中国化。各国有些枝叶的不同,必须有些枝叶的不同,根本一样。比如拿树来作
比喻,一棵树同一棵树,它的根本一样,枝叶总是不同的。杨柳跟松柏是不是一样
的?是不是有特点?总有些不同。而且同是杨柳,这一棵同那一棵总有点不同。”
这说明,尽管《毛泽东选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法有所改动,但毛泽东
本人并不认为这一提法有什么错误,相反他认为“中国化”是必须的,“马克思主
义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统一”是同一个意思。
http://0rz.tw/oukhi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