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转贴]武术家赵道新访谈:中国武术是没有前途的

楼主: wikider (wikider)   2019-05-01 21:39:29
※ 引述《midas82539 (喵)》之铭言:
: 你在讲什么东西?你要质疑李荣玉找常志朗回忆王芗斋缺乏真伪的可信度,
: 我就是引王芗斋的桩功练习时数来证明他本人就是这样算的。
: 你质疑的比例问题会在下文一起回复,先拉回内考证的问题。
: 张耀庭等著,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编攥(1997)《中国武术史》
: 林伯原(1994)《民国时期民间武术组织的建立与发展》
: 我可以接受你认为以一个门派来论所有武术都重站桩轻拳法是以偏概全。
: 然而民初重肌肉训练基础轻实战拳法,基本上我不认为有需要修正的地方,
: 因为纵观显要门派的拳术著作、形、桩法都有巨幅的篇幅。
因为我手边的《近今北方健者传》只有写到李存义享年72岁,
没写到郭云深的年齿与生日,书中也没有关于王芗斋的小传,
所以很无奈,我目前只好去查wiki百科。基本上,我是反对
我自己去查wiki百科这种自暴自弃的作法的。
郭云深1829年-1900年
王芗斋1890年─1963年(与wiki不同,另有1885年─1963年说)
如果wiki里头的资料是正确的,则两人生存年代重叠的部分,
是1890年─1900年,王芗斋时年1─11岁。或是1885年─1963年,
时年1─16岁。在刘正(京都静源)的〈拳史上若干重大疑难史
事考(9)〉文中也说过王芗斋向郭云深拜师时是个“年幼的孩
子”,我猜测王芗斋跟郭云深拜师学武艺的时候年纪是1─11岁
(或1─16岁)大抵是差不多的。
那么,问题来了,1─11岁(1─16岁)的儿童王芗斋,他接受
到郭云深的指导是什么?1929(40岁,或说45岁)氏著《意拳
正轨》讲得很清楚,形意拳门下的:“郭先生之教人习形意也,
首以站桩为入学初步。”
上面是抄midas82539君的引文──因为我没有现书──此外没
别的了。40岁的王芗斋没写到郭要他天天站2炷香站9年,只写
到站桩为入学初步。
至于1959(70岁,或75岁)氏著《意拳论-桩功与四形》的‘所谓2炷
香站桩’又是如何呢?很抱歉,那不是郭云深所习形意拳的训练
法,而已经是王芗斋自创的“意拳(大成拳)”之训练法。由于我
没有该书,所以我只好继续抄midas82539君的引文:
“持桩日久,但见效不著,须求之于己身...每日之中持桩时
间以一小时至一个半小时为宜。每日持桩之时间应占练功
总时间的三分之二,以三分之一做试力,就我之经验而论,
如此为宜。
盖桩功为意拳之基本功之故也。”
有没有注意到?看仔细了,
盖桩功为“意拳”之基本功之故也。
王芗斋《意拳论-桩功与四形》说得很清楚,
桩功为“意(大成)拳”之基本功,
而非“形意拳”之基本功。
到了2010年(王芗斋121岁或126岁冥寿,仙游后48年)
王芗斋弟子常志朗,口述给再传弟子李荣玉的故事版本,录入
李荣玉《走进王芗斋 解析大成拳》书中的〈王芗斋先生苦口婆
心说站桩〉一文,情节变成了这样:
“王先生说他跟郭云深先生习拳时,每天站桩要站二炷香,……
一炷能烧两个小时零一刻钟。……郭先生去逝后王先生一直坚持
站桩,一站就是九年。郭先生在世时总是嘱咐王先生一定按照此
法站十年桩。”
我个人认为,这当中史实的可能性有2种:
(1)
郭云深对儿童王芗斋的指导,的确是要王久站桩9年,因为郭是
因才施教的,郭应该看出了王的资质出众,所以给他很特殊的、
个人客制化的指导,要他强化在站桩这块的练习。之后王的确不
负郭望,自创了新门派(意拳)。
(2)
中年王芗斋和老年王芗斋,对于童年王芗斋的郭师傅讲解内容,
记忆上有点不可靠,需要后世的史学家设法校正。同样地,王的
弟子对于师承的记忆,又有一点些微的漂移。这在口述访谈的实
际操作来说,是很常见的现象。无须大惊小怪。
哪种说法为史实的可能性较大?
王芗斋是否从1913年开始担任过陆军部武技教练所武术教练和
教务长一职?支持的说法是来自于:
A)1992年10月号的《武魂》,作者待查(作者A),
〈历史是公正的--为意拳发展史正本清源〉
B)时间待查,静云(作者B),
〈王芗斋名震北京城〉
该说可谓半真半假,参考刘正(京都静源)的〈拳史上若干重
大疑难史事考(6)〉的分析,在还没有设立陆军部武技教练所的
1913年,王芗斋先生在北京的活动显然是和军旅有关的,成立没
成立他都在那里教拳。到了1915年,陆军部武技教练所确实成立
了。
也就是说,讲错武技教练所成立于1913年的是A君和B君,不
是王芗斋。所以王芗斋在他的著作中所言,的确是可信的;所以
囉,老年王芗斋1959(70岁或75岁)在《意拳论-桩功与四形》写的
非常清楚:“盖桩功为‘意拳’之基本功之故也。”这句话是可信的。
即久站桩、重站桩是意拳的训练法,不是郭云深教形意拳的旧况。
除非midas82539君引用的时候是抄错了。那我就没办法了,我得
自己努力勤劳一点去图书馆查一下原书。
以一个门派(意拳/大成拳)来论所有武术都重站桩轻拳法,
是以偏概全。我的确是这么认为,因为那甚至都不是用形意
拳的材料去做推论。怎么会用到大成拳最晚期2010年的口述
材料去推定作1900年清末形意门的教学训练法呢?如果连充
作举例的例子都举错了,那么,又要怎样子直接切下到民初,
指认“民初重肌肉训练基础轻实战拳法,基本上我不认为有
需要修正的地方”?
因为我最近才刚开始看武术史,所以张耀庭《中国武术史》、
林伯原《民国时期民间武术组织的建立与发展》这些书,我都
还没有蒐集到手边,很惭愧,在缺乏材料的情况下我就贸然做
了篇推论。未来我如果找到更多书籍,看看史料到底纪载了什
么之后,我再来修正我的看法。目前我是保持开放、无知的态
度,毕竟我手上的材料极度匮乏,无从立论。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