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Metro123Star (火腿太阳担当)》之铭言:
: 台中捷运经过的地方不叫市区叫什么?
: 台中已经扩张到很大了 不是只有火车站前面那块才叫市区欸
: 说台中捷运没经过市区就好像说文湖线没经过市区一样的荒谬
: 开通后不久疫情炸了又怎样 大不了先停驶改开替驶公共汽车 跟旧金山轻轨一样
: 那环状线呢 虽然在北捷路网不是新路网 代表色是黄色不是浅绿色
: 却也有连接高铁站 又不算深入“市区” 还是无人驾驶 其实条件也很类似
: 跟台中捷运或是澳门轻轨比 谁比较惨?
很中肯的论述,也说明台中近20年的发展
以“环状”的方式开发大规模的重划区,现在也还在进行中
未来台中“市区”的定义会更模糊
可能老一辈的人(大概都是Age38up)才会觉得“中区”才是市区
通常这群人另一个习惯是:台中港路 一直无法改口为台湾大道(我就是)
但随着台中市的区块发展,绝大多数的台中人,没事不会到中区,一般的消费也不会
往东走,顶多就到勤美诚品、公益路;餐厅的话,西、南屯的习惯到公益路、文心路一带
北屯就是崇德路以及14期一带,而未来会再往军福里发展
看看台中港路BRT,啊不对是台湾大道优化公共汽车专用道
每辆公共汽车人潮最挤的区间都在“朝马”-“科博馆”之间,尤其是东行开往中区
你在秋红谷上车是挤进去的,可是通常过了科博馆之后,车上就空了一半
晨间尖峰时段更是如此,中区已经没有那么大的通勤规模
捷运会到中区,只因为台中火车站在那里,以及未来往屯区延伸的需求
现阶段台中市的都市开发蓝图,以台74线做为范围的大规模都市重划
早在1970年代就开始画大饼,然后逐步完成它
当年的规划,正是以文心路做为市区的环状骨干
一条新的捷运通车后,运量还不太会一步到位
因为很多人还不习惯有“捷运”的存在
等到工作地点、就学地点和商圈分布逐渐成形后
大家租房、买房的考量会逐渐向捷运沿线靠拢
届时运量才会再增长,而这个历程大概要5年左右
只是现在疫情的影响,这个历程可能会再更长
但建设不能拖,只是台中捷运真的拖太久了!
蓝线完工的时候,我可能都要退休了……
(想着当年幻想着搭蓝线通勤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