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 台北还可以再盖一条高运量吗?

楼主: N102090 (N102090)   2017-07-28 08:59:27
不论资金或土地取得
台北哪里的运量还可以承受高运量的?
感觉高捷两条都吃不下了
台北有四条高运量,什么路廊还可以塞高运量
作者: Lsamia (samia)   2017-07-28 09:04:00
如果三四十年后松山机场迁移那配合新市镇是有可能
作者: countryair (countryair)   2017-07-28 09:05:00
之前的南北线 民生汐止线似乎也是中运量
作者: justdoit (宅身贵族)   2017-07-28 09:11:00
内湖线打掉重盖
作者: xylophone135 (赤い三月花雪梦)   2017-07-28 09:14:00
然而松山机场迁移的机会不大
作者: james732 (好人超)   2017-07-28 09:31:00
我想要淡水线缓急分离(?)
作者: auction88 (auction)   2017-07-28 09:34:00
南北线。 选我正解
作者: nairod (oo)   2017-07-28 09:39:00
文湖线砍掉重练(结果北市府之前省下的钱全部败光)
作者: spiritman (偏要用一卡通<3)   2017-07-28 09:53:00
只有4条高运量感觉真的还满少的 至少市区要8条吧
作者: eco100 ( )   2017-07-28 09:56:00
南北线如果可以走基隆路的话 很有高运量的潜力啊可惜限制太多了
作者: spiritman (偏要用一卡通<3)   2017-07-28 10:00:00
就学磁浮新干线的盖法XD http://imgur.com/ls8wRdy
作者: agh386690 (tong)   2017-07-28 10:14:00
文湖线拆掉重盖,并且地下化和深入内科 应该可以不过这应该梦里才会实现
作者: chewie (北极熊)   2017-07-28 10:22:00
大深度站纸上计划很愉快 兴建时跟通车后通勤每天走起来一点都不愉快...
作者: lawrence7373 (一羽毛)   2017-07-28 10:28:00
五条吧?机捷
作者: ckTHU (XD)   2017-07-28 10:30:00
防灾与分散风险,人口得朝中、南部分散,未来回头来看北捷难道不担忧是否过度建设?
作者: xy1904312 (NatsuNoHaya)   2017-07-28 10:46:00
几乎不可能 边际效应已经出现了
作者: sdhpipt   2017-07-28 10:48:00
现在依照车站位置 让商家与公共汽车依市场自然调整才是重点就算都不盖新的路线 运量仍然会慢慢上升 因为商店会往车站集中 大家使用习惯会增加
作者: oaoa0123 (ball ^ω^ ice)   2017-07-28 11:02:00
现在担忧过度建设的不是高雄吗lol
作者: ckTHU (XD)   2017-07-28 11:12:00
oaoa0123 面对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高雄及泛整个中南部在经济如何促使人口回流,双北则是过度扩张,徒增国家风险高雄基础建设相较其他中南部地区算是不差,本人也认同中部云嘉南应该有更完善建设,起码朝教育、公共卫生、经济交通这些民主国家基本价值上的平权
作者: kenro   2017-07-28 11:26:00
这边就讨论轨道就好了,讲太多根本扯太远了吧南北线是很适合但现在要跟南北环连就只能用中运量了
作者: CharmingWu (韩傲隐)   2017-07-28 11:38:00
南北线啊
作者: jecko (振作....)   2017-07-28 11:40:00
要讨论国土发展可以去别版,这里还是留给轨道
作者: MonkeyCL (猴总召)   2017-07-28 11:54:00
盖捷运不考虑国土发展吗?
作者: xy1904312 (NatsuNoHaya)   2017-07-28 12:00:00
国土发展会影响运量啊 既然原po说要考虑运量 那当然也要考虑国土发展
作者: qooisgood (不告訴你)   2017-07-28 12:07:00
台北市中心的人口会逐年减少 高房价把人逼出台北的效应会越来越明显 盖了捷运但没有更多人进驻 何解?
作者: Lsamia (samia)   2017-07-28 12:09:00
这有个诡异问题是北捷流量却还是成长速度大的也就是说有很多非台北市民进出台北市(?)就像南港也根本没住这么多人现在运量也是冲冲冲
作者: qooisgood (不告訴你)   2017-07-28 12:15:00
通勤距离有其极限 现在的房价使人口往桃园一带移动 等桃园基础设施完备 台北市就没有什么条件可以吸引人流持续移入高房价除了会把人逼走 厂商也一样 商办租金
作者: Lsamia (samia)   2017-07-28 12:17:00
那就得看谁有办法估得出来那是民国几年了
作者: qooisgood (不告訴你)   2017-07-28 12:17:00
狂涨 中小企业会被迫离开台北
作者: auction88 (auction)   2017-07-28 12:21:00
南港.... 集所有建设的地方人能不多吗南软南展都要搭捷运南软南展没盖一样没人
作者: xy1904312 (NatsuNoHaya)   2017-07-28 12:33:00
南港发展起来就是都市规划带动运量的例子啊 更不用说国土规划影响层级更大
作者: jecko (振作....)   2017-07-28 12:33:00
大台北地区就走东京路线,住在郊区只有上班才去台北台北市少,但北北基桃总人口是持续增加更不用说新竹台北还很多人每日高铁通勤以桃园人口成长速度,有一天追过高雄也不用太意外
作者: et11117 (et11117)   2017-07-28 12:54:00
楼上...人口再怎么冲也不可能到270万 在那之前就往下掉了
作者: jecko (振作....)   2017-07-28 13:00:00
楼上...不用到270万,250万就已经很恐怖了六都人口减少,只是比谁掉得慢
作者: chicagoboy (芝加哥)   2017-07-28 13:06:00
桃园市的可开发地还有一堆,又有就业环境,加上台北移入,现在每年成长3~4万人,目前216万人,保守估计30年(假设每年平均成长2万人计算)就突破270万人,如果继续维持每年成长3万人以上,那20年左右就可以达标。
作者: kenro   2017-07-28 13:18:00
台北一堆未设籍的根本很难查清,怎会用户口数来论定一切啊
作者: ciswww (Farewell)   2017-07-28 13:20:00
回本文,台北主要路网已成形,盖新线很难再得到既有线的乘客流量强度。最大流量应该是南北线往南进国父纪念馆站,这里尖峰时段每小时25000人南下(2006年公听会资料)而环状线每列容量650人(立位6人/m2?)、班距90秒 勉强达标
作者: ckTHU (XD)   2017-07-28 14:07:00
会继续让北3直辖市虹吸人口才是本末倒置吧... 唉,期待区域行政重划改革的一天,认为轨道与国土/都市规划无关...可参考国外交通部门多与水资源、国土环境等作结合而其中密切的关系,也应是不言而喻的..
作者: sdhpipt   2017-07-28 14:10:00
其实 现在跟199X年代相比 办公室租金其实是下跌的现在有大量内科厂办拉低行情 所以每坪租金都在1千多中小企业因为房租迁徙早就发生了 大量搬去内科中和等等市中心B级以下的老商办 很多都变成住宅或旅馆了
作者: shun01 (老胡做13年,青沼瞬活14年)   2017-07-28 14:13:00
美丽华-内科-松山-信义区-六张犁-公馆-永安市场-中和其他我想不到了
作者: edos (DOS)   2017-07-28 14:15:00
新北.桃.竹.中,吸引人口,几十年来的事,又不是升格直辖市才开始,反观高雄1979年就升格直辖市...一手好牌玩到现在...
作者: countryair (countryair)   2017-07-28 14:41:00
台北车站 西门町一带很多老商业大楼都转型变旅馆没错
作者: aaronbest (心情悸动Aaron)   2017-07-28 14:43:00
直辖市跟人口无关 跟产业有关 讲一句难听的今天科学园区全丢中南部 北部全画为农业区 台湾人口也会变得头轻脚重 中央政府产业规划影响很大 回到捷运 北捷南北线的确可以拼高运量。
作者: FakeMan (Traducteur)   2017-07-28 14:43:00
南北线
作者: l95566 (马英九下台)   2017-07-28 14:47:00
松机不是说要迁了?怎么会没迁
作者: countryair (countryair)   2017-07-28 14:50:00
松机要迁还在嘴上作业吧,连个正式计画时间表都没有
作者: kenro   2017-07-28 15:07:00
松机交通部没规划啊,就只回句等三跑道后再说,完全不负责
作者: jecko (振作....)   2017-07-28 15:16:00
之前台北市提出想迁松机,但就被交通部打枪啊
作者: MiaoXin (妙信)   2017-07-28 16:10:00
除了国土规划,我们也常常讨论其他问题呀。例如电扶梯能不能走路之类的……
作者: macarthur   2017-07-28 16:18:00
东区和内科的通勤似乎有潜力
作者: kepley (Kepley)   2017-07-28 16:46:00
内科-信义区-基隆路-公馆-永和,如果串的起来的话XD
作者: Kazamatsuri (专业领队)   2017-07-28 16:47:00
楼上说的就是旧南北线啊~
作者: ting445 (PPTTTTTT)   2017-07-28 16:50:00
南北线 捷运开进基隆路过福和桥到永和 每日运量加个4万不是问题
作者: kepley (Kepley)   2017-07-28 16:50:00
信义区那里不太一样XD 而且旧南北线的转乘很失败发现前面的推文也有人推类似的路线耶
作者: xy1904312 (NatsuNoHaya)   2017-07-28 16:53:00
南北线永和段偏离永和市区 运量效益会减弱
作者: ButterChang (奶油~)   2017-07-28 17:48:00
桃园捷运机场线应该是中运量吧
作者: ckTHU (XD)   2017-07-28 17:51:00
机捷是高运量建设、中运量营运吧?
作者: ciswww (Farewell)   2017-07-28 17:52:00
问题在什么是高运量
作者: shun01 (老胡做13年,青沼瞬活14年)   2017-07-28 17:53:00
机捷...先增班吧!
作者: ckTHU (XD)   2017-07-28 17:55:00
运量应该有些视角 https://tinyurl.com/yakshpj8
作者: relio (瑞哩欧)   2017-07-28 17:56:00
松山机场一定迁!没迁请楼下吃鸡排
作者: ciswww (Farewell)   2017-07-28 18:00:00
照那个视角台北环状线是高运量
作者: kenro   2017-07-28 18:12:00
旧南北线专乘太鸟 都得另外挖洞过去 还有那个高架桥挺麻烦
作者: atriple (请逐项修改)   2017-07-28 18:24:00
从台北市的车流量来看,大众运输的潜在客源还很大。所以还有盖新线的空间。
作者: countryair (countryair)   2017-07-28 18:41:00
福和桥 永福桥的流量是很可观的
作者: kenro   2017-07-28 18:43:00
台北客源绝对足够也有成长的空间 但目前应都是中运量规划而像中国那个长沙低速磁浮真的可以引进试试 造价也便宜多
作者: sbtiagr (星奇*天)   2017-07-28 18:46:00
台北是可以撑得起来 但是重点在经费很高要不就南北线独立运转 不直通环状线但柯P应该倾向走更东边然后让环状线真的变环
作者: kenro   2017-07-28 18:51:00
目前柯的规划就是走东移南北线 而南段边就要过山进动物园
作者: ArchiLee0601 (双子就是一只猫)   2017-07-28 19:38:00
民汐接旧南北线
作者: geesegeese (殴)   2017-07-28 20:09:00
还可以盖十条没问题
作者: kenro   2017-07-28 20:20:00
讨论就讨论啦不用特别在那讽刺 一点意义也没有
作者: ckTHU (XD)   2017-07-28 20:24:00
认同讨论应该回归理据,但兼顾台湾未来有些事不能视而不见台湾各地依容受力,如何在人口、产业、基础建设作合理配置这是长期需要面对,解决的问题,轨道亦同。
作者: lulu1305174 (ㄌㄨˇ ㄌㄨˊ)   2017-07-28 20:29:00
信义快的净空容纳的下环状线列车吗?
作者: xylophone135 (赤い三月花雪梦)   2017-07-28 20:57:00
某些人不要再自high了,不迁就是不迁,叫破喉咙它都还在那边
作者: Metro123Star (MtSt)   2017-07-28 21:14:00
旧南北线
作者: ciswww (Farewell)   2017-07-28 21:30:00
好问题,台北信义快限高4.6公尺,环状线电联车高3600mm
作者: kenro   2017-07-28 21:36:00
且若要挖山洞进动物园,这样经费也会爆增,改路好像也不妥
作者: sam1115 (EXILE)   2017-07-28 21:40:00
我是住中永和在地人,也常在顶溪及景安转捷运,真的觉得中永和人口过剩了,已经挤了65万人,中和+永和面积扣掉广大山区只有板桥的2/3,但人口比板桥多10万因为民国60年代中永和相对板桥房价便宜,吸引了大量中南部人移入,觉得南北线不盖也是对中永和比较好中永和其实从民国100年之后比人口外流了,实在太挤老旧公寓太多,中永和交通真的很悲剧,比板桥三芦还悲剧
作者: ayler88 (ele)   2017-07-28 22:17:00
以前中永和盖的这么挤,早证明很失败,但这十年来盖得更挤实在很难理解那些官员脑袋,很难说没有官商勾结
作者: coffeemilk (雷克)   2017-07-28 22:20:00
中和还有一带靠台64线和板南路连城路的工业区地带,实际的人口密度真的很高
作者: qooisgood (不告訴你)   2017-07-28 22:25:00
http://i.imgur.com/R3Bz8s9.jpg十年后六都人口预估
作者: xy1904312 (NatsuNoHaya)   2017-07-28 22:30:00
高雄居然又反超回来了 有什么依据吗
作者: Kazamatsuri (专业领队)   2017-07-28 22:31:00
因为当初中永和的道路规划就不是给这么多人居住的...
作者: mons0330 (Monster)   2017-07-28 23:27:00
还是不解环状线第一阶段为何不走中山路,中和环球购物中心的人潮超多,附近的海山、自强、积穗学区人口也非常密集,台北营收第一的307一大部分是被这边人口养起来的
作者: mykorianda   2017-07-28 23:28:00
谁说送机要迁了?某人在做梦吗? 根本是某些政客做梦某些人就乱听
作者: ppstation (Jerry)   2017-07-28 23:42:00
就安全而言松机还是迁一迁
作者: Metro123Star (MtSt)   2017-07-28 23:47:00
松机能迁哪 只能废掉吧 可惜还有一票人支持留下
作者: alfrog0414 (欧弗拉葛)   2017-07-28 23:53:00
桃园2026人口不可能才222万 应该240万差不多
作者: sam1115 (EXILE)   2017-07-28 23:57:00
mons0330大,应该是不想得罪307这条公共汽车的金鸡母的业者松机的问题很复杂,松机最大好处是很多日本商务客观光客是由松机入境而非桃园,还有南京东路松江路内科信义区…等这些大公司商务来往由松机出入比从桃机出入近很多
作者: kenro   2017-07-29 01:28:00
但废掉移到桃园才是正确的,原地好好弄社会住宅和商业区没有扩建的腹地,也阻碍城市的发展,有机捷后已无存必要
作者: atriple (请逐项修改)   2017-07-29 02:21:00
松山机场即使民航业务移到桃园,军事用途保留的可能性还是很大,因为北部的军机场不多了。话说六都的人口预估,除了台北以外,其他市都满稳定的。
作者: shun01 (老胡做13年,青沼瞬活14年)   2017-07-29 04:16:00
台中人口减少的推测点在于房价过高,人口会外溢到彰投...我是不信啦!
作者: aaronbest (心情悸动Aaron)   2017-07-29 04:44:00
推楼上 台中那个估计太奇怪 我反而认为台中人口破300万
作者: ji394xu3 (萨埵十二恶皆空)   2017-07-29 06:58:00
房仲网那个人口预估脱离现实,十年后,台中人口逼近300万,桃园人口应该也在240万之上
作者: Metro123Star (MtSt)   2017-07-29 12:21:00
人口可以改用都会区来看,台中都会区不包含整个台中市却包含彰化南投等县市,国外很多算人口其实是这个算法(恰好行政区就和都会区重合)此外还有市区人口,尤其日间人口和夜间人口也很重要
作者: j1992624 (惟惟)   2017-07-29 12:56:00
林口民生汐止支线
作者: kkkmaxtine (庄脚俗!!)   2017-07-30 10:39:00
三四十年后!? 五都建设水准提升上来了,游子游生纷纷归位(回乡发展)导致双心市外来人口大量流失...试问还需要什么重运量捷运!?三四十年后!? 五都建设水准提升上来了,游子游生纷纷归位(回乡发展)导致双心市外来人口大量流失...试问还需要什么重运量捷运!?三四十年后!? 五都建设水准提升上来了,游子游生纷纷归位(回乡发展)导致双北市外来人口大量流失...试问还需要什么重运量捷运!?
作者: PoOoOoK   2017-07-30 11:35:00
南北线
作者: ciswww (Farewell)   2017-07-30 16:08:00
您可能高估故乡盖捷运对游子的拉力
作者: owenx (欧文)   2017-07-31 20:04:00
机捷走市民接到松山机场啊XD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