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从香港地铁看台湾的轨道预算大乱斗

楼主: Xkang (一日台大人 终生台大人)   2017-04-23 12:58:33
(香港民报评论) 从香港地铁看台湾的轨道预算大乱斗
台湾政府现在正讨论一个“前瞻计画”。8,000多亿的预算,4,200亿都在“轨道建设”上
。为了在这个轨道建设上分一杯羹,各个县市长参加立法院在4月17日举办的公听会,多
在争取这个轨道建设的经费。没分到的哀怨自己是蚯蚓,抬出区域平衡;分到不少的,也
说区域平衡,说不能“再”空转十年,要别人别抢给他们的经费。其中,桃园的郑文灿市
长讲到重点:轨道建设的门槛很高。“地方政府要盖却门槛很高,要负担40%、自偿率要
25%”。但他的意思其实是说,为什么以前台北市不用这样?抱怨厚此薄彼。没有出席也
没有争取经费的台北市长柯文哲,倒是在脸书上喊话,说轨道建设不应该沦为政治喊价。
都市经济学与公共经济学里有一个“亨利乔治定理”(Henry George Theorem)[1]。大
意是说对于地方公共财(local public good),地方政府应该从土地征税,而这些税就
足以支应所有公共建设所需的经费,而不须额外课税,即不须动用到所得税或货物税或资
本税。当然,这么美妙的定理也不是没有条件的。但是,其基本精神并不难懂:地方性的
公共建设为地方所受益,其益处会反映在土地价格上,从土地收税,既有“自偿性”,也
不会造成对其他资源配置的扭曲。
我之前也写过一篇文章,讲新加坡的土地与公共住宅政策,如何某种程度上实践了亨利乔
治的理想。今天写这文章的目的,是要以香港地铁的例子说明其如何实践亨利乔治的理想
,也映照这轨道预算大乱斗之荒谬。
▋为什么香港地铁自偿率这么高?
香港有发达的地铁系统,名为MTR(Mass Transit Railway),它是由一家公司独占经营
,股票有上市。政府持股达75%,但基本上是以商业原则经营。香港的地铁系统不但经营
与维修完全不需要政府补助,其自偿率经常超过50%。所谓自偿率,按台湾国发会的定义
,是指:“营运评估年期内各年现金净流入现值总和/营建期间工程建设经费现金流出现
值总和。”
换句话说,就是扣除营运与维修等种种成本之后的现金流的现值,能够分摊兴建成本的比
例。严格说起来,不赔本的生意必须有100%的自偿率。但是地铁有其分散道路拥挤的公共
性(或正外部性)或其“绿色效益”,所以理论上可以接受没有100%的自偿率。香港地铁
盖法有两种。一种是港铁几乎全权负责的ownership approach,如果不够钱,政府还是可
以补助。另一种是政府出资并拥有资产,但是港铁等于是政府租借资产运转的
concession approach。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可以算出某种自偿率。以其机场快线或最近
开通的南港岛线而言,其自偿率皆超过50%。这比例超过郑文灿市长讲的25%甚多。
而柯文哲市长则直言:“机场捷运线由桃园捷运公司在经营,将来淡海轻轨线是新北市要
经营,每一条路线的自偿性都很有问题。事实上,台北市跟新北市为了环状线中环段(第
一阶段)已经开始有些争执,因为这条捷运线通车后,它的现金流量预期会是负的,但这
笔亏损到底要由谁负责?”也就是说,柯市长担心的甚至是负的自偿率,也就是营运收入
根本无法支应营运与维修成本,更不用谈摊还兴建成本。
香港地铁之所以能够高度自偿,乃至到许多其他城市经营其地铁(北京、深圳、杭州、墨
尔本、斯德哥尔摩等),最大的关键在其与地产发展结合的模式,即所谓的Rail +
Property Model(轨道与地产模式)。
香港几乎所有的地铁站,上面都是住宅与商场的复合体。民众当然有动机住在地铁站上方
,因为交通非常方便。不但地铁网络发达,而且与公共汽车系统结合,每个地铁站也都有大型
的公共汽车站。每天上下班坐地铁,还会经过商场,不论是购物买菜、上餐馆等等都可以在短
时间之内解决。香港政府收取一定金额而授与港铁MTR公司土地开发的权利。而MTR与地产
商合作开发,分得一部份的地产开发利润,这些利润便足以支应种种轨道建设所需。
请注意,土地“本身”并没有市场价值。其市场价值来自于人的聚集。而人会在什么地方
聚集,是一个大学问。港铁是透过提供公共建设(地铁)来创造聚集,透过回收聚集而产
生的土地收益,来支应公共建设本身的成本。课土地税虽是亨利乔治对公共建设财源的主
张,但其实重点并不是政府课税。因为亨利乔治定理的真义是公共建设的成本可以用土地
收益来完全补偿。相较于世界各都市几乎都是政府负担兴建成本的情况,港铁的经营基本
上已经相当接近了亨利乔治的主张。
▋运输、居住、生活多合一的经营模式
港铁既是一个规划者也是一个公司。轨道建设作为一个公共财,除了使用者付费(车资)
之外,其所带来的庞大外部性,也完全被港铁MTR公司给内生化。也就是因为MTR能够攫取
土地开发的利益,它大有动机完善其轨道建设、站体设施、与公共汽车的搭配以及与住宅和商
场的配套。也因为这些整体机能的完善,使得人们更有动机住得离地铁站近些。
当然,港铁的模式不是完全没有问题。特别是,港铁作为一个轨道运输的独占者,政府必
须对其有某种规管。对这种独占者,通常管票价就足够了,港铁虽是个民营公司,其票价
调整有一套机制,这机制必须经过香港立法会的同意。然而,港铁其实每年都赚很多钱。
这一方面或许意味着政府对港铁票价的管制不够,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其实其自偿率可以更
接近100%,于是能更接近亨利乔治的理想。港铁毕竟是个独占,而且与政府关系密切。我
们很难期待完美的独占者。我比较担心的问题是港铁可能利用其在土地上的在地独占力(
local monopoly power)使得空间过度拥挤。但这个并不容易判断。
总结来说,香港的整体公共运输系统是四通八达而非常有效率的。有这么好的系统并有这
么高的自偿率,这点非常值得台湾的政治人物深思。就算要多花政府的钱,事实上我们的
土地税法,已经提供足够多的税源让“地方政府”来提供“地方公共建设”。比方说已大
幅低估的公告地价、公告土地现值可以大幅度上调。这些土地税法的根源一方面是抄美国
的,一方面也是因为孙文先生是亨利乔治的粉丝。一个都市的公共建设本无须中央的资助

▋在台湾推行轨道建设可行吗?
轨道建设必然会牵涉到庞大的固定资产,也因而有庞大的“规模效益”与“密度效益”。
人口密度越大,会去搭车的人越多,会进一步降低轨道的成本分摊,也就更有自偿性。台
北都会区有足够的密度,这是为什么台北捷运能够相对顺畅地经营。高雄虽然是台湾的第
二大都市,但是其人口密度已经无法让高雄捷运不赔钱运转。如果一条轨道赔钱运转很久
,久而久之,人们往轨道附近去居住,这可能可以让捷运系统转亏为盈。但这需要赔多久
?房屋是耐久财(durable good),于是人口密度在空间上的重组需要拆房子与盖新房子
的时间。除非使用港铁模式透过住房来创造集聚,否则这种人口密度的空间重组非常耗时
。而港铁模式也不是每个地方都能够成功复制的。一个都市要有足够的经济动能与人口密
度,港铁模式才能成功。否则像中国那样,在很多三四线城市盖出一堆堆鬼城。在那样的
地方盖地铁谁坐呢?
另外,台湾过去三、四十年所创造出的高密度、超方便的公路建设已经使得非台北都会区
的地方,都市型态在空间上非常的展开(urban sprawl)。而我们如何能够期待一两条轨
道建设打败公路的吸引力,使得空间上的人口重组到够快能够让轨道运转到能够满足某种
自偿要求的地步?台湾的都市化程度(urbanization rate)早已经到达已开发国家的水
准(80%以上)。而台湾的人口即将步入负成长。我们要画多大的饼?要给谁吃?
再者,许多民进党地方首长的言说中,好像台北都会区的独大都是党国体制重北轻南的后
果。仿佛“区域平衡”后,每个都市都能够跟台北一样。这种把政治力无限放大的想像,
实在是一种对经济运转机制的无知。我们还要多少个故宫南院、多少个高铁彰化站,还要
多少个高跟鞋教堂才能清醒?
▋与其急着抢预算,不如想想你的轨道会不会赔钱
轨道建设听起来好像很酷:环保、绿色、还兼具促进地方发展功能。但是这些背后,都是
钱,都是资源。轨道建设的前提还是人口密度。没有足够密度或者没有在短时间内重组人
口密度的可能,就无法达到高度自偿。能够高度自偿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轨道建设。否则挖
了个钱坑,你下台了,谁来负责?最后如果亏太久而关闭了,这些浪费谁负责?如果最后
证明是场浪费,这样还称得上环保与绿色吗?
只有柯文哲市长说出了清醒的话:“台北市在过去30年发展捷运,有三个问题做得不好,
第一是TOD(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以交通为导向的都市建设)失败。……第
二点是商业化失败。……第三点是产业化失败。”人口密度高,捷运的自偿性也相对高的
台北,还能够反省整体台北捷运的缺失。我希望其他的地方首长,不要只是为了选票,证
明自己能够争取建设。而是要想清楚(或请人算清楚),为什么我的地方需要轨道,我能
不能让轨道系统在短时间内不赔钱运转。不行的话,就打消念头吧。
最后,要怎么算呢?我建议每个有意发展轨道建设的地方,请与港铁MTR联络。MTR对于海
外的生意很有兴趣。如果你联络了MTR,但是MTR在台湾政府这么低的自偿率要求之下都不
想帮你做,那表示你这个地方连中央政府补助之后都没搞头的。这样的话,就不用搞了。
另外一个可能性是,可以让有经验的台北捷运公司来做评估甚至经营。因为有政治动机的
扭曲,且首长下台后不用负责(想想苗栗刘政鸿的例子),由地方政府做的自偿性评估完
全不可信。所以,像港铁这样,由一个自负盈亏的公司来做评估与经营,才是真正有效的
解方。
http://www.peoplenews.tw/news/2c24e248-5e7c-40f5-b32b-4b7c30142835
楼主: Xkang (一日台大人 终生台大人)   2017-04-23 13:01:00
这篇蛮有意思的虽说不能完全赞同这篇的说法 但也不得不说有颇高的真实性XD
作者: schula (mabi-weaver)   2017-04-23 13:28:00
作者: roveralex   2017-04-23 13:37:00
故宫南院有什么问题?人这么多而且这重点是讲交通吧 扯这么远
作者: atr753951 (atr753951)   2017-04-23 13:38:00
满中肯的
作者: flybow (yyyyyyyy)   2017-04-23 13:39:00
反正捷运盖好开始亏钱,蔡也早就卸任了,成败她也大概两手一摊吧
作者: popopal   2017-04-23 13:39:00
太常懒得看 大概先盖先赢 人口集中之类才不亏  
作者: hoyunxian (WildDagger)   2017-04-23 13:49:00
问题是这样子接下来会被喊图利OO财团或炒地皮之类的吧
作者: be821121 (海尼根)   2017-04-23 14:06:00
扯故宫南院跟高铁是台北看天下还是香港看天下啊
作者: hinajian (☆小雏☆)   2017-04-23 14:17:00
地方首长有各种包袱 只能讲表面话不要天真到以为他们无知 虽然或许有人是真的无知..
作者: cjtv (小当家)   2017-04-23 14:21:00
9楼猜错
作者: weichia (☯)   2017-04-23 14:36:00
香港的搞法在台湾就是美河市 不被批死才怪 国情不同
作者: aaronbest (心情悸动Aaron)   2017-04-23 15:04:00
看到酸故宫南院就知道没必要看了 作者大概连故宫南院是用预约制也不知道 颗颗还有作者以为香港那套可以搬来台湾?那套在台湾就是一大堆美河市 早就被骂死了 国情不同好吗== 台北看天下就有问题了 现在还有香港看天下 颗颗
作者: MoiAntoine (ne rien)   2017-04-23 15:10:00
本文重点:香港寸土寸金,香港可以死要钱,台北勉强摸到边,其他洗洗睡
作者: sbtiagr (星奇*天)   2017-04-23 15:43:00
倒是比较想知道日本怎么玩 港铁发展模式在台湾阻力一定比台湾各地现行模式大的但此文提到自偿率,的确是要注意,还有中央与地方的角色
作者: ianqoo2000 (相宇玄)   2017-04-23 15:46:00
日本就是前几篇说到的结合商场开发,跟港铁也有点类似。不管是JR或者私铁,不少都有经营百货商场。人口密度是当然的,像是这个画大饼画很大的前瞻,人口密度可以的也顶多只有中捷蓝线跟高捷黄线,其他都很浪费钱。中南部长期下来不受关爱是事实,要争取预算也争取合理些的,一堆都是都市内部人口密度高的地方不去做,拚命地想延伸线,根本就是很怪的行为。前瞻性看来只有悲剧一场,高雄是还好,欠黄线盖完后算是功德圆满、台中就…请把帮忙彰化南投喊的时间省下来比较实际。
作者: omkizo (陈武爱带你笑掌)   2017-04-23 15:54:00
日本都是只有大都市玩得起
作者: ianqoo2000 (相宇玄)   2017-04-23 15:58:00
然后更不用提已经被+ln乱搞搞坏的台中市公共汽车。QQ台中市大众运输已死,有事烧纸,善哉善哉QQ
作者: YellowWolf (YW)   2017-04-23 16:37:00
作者: chiefoflaw (打狗师爷)   2017-04-23 17:25:00
欧洲很多小城镇有轻轨怎么解释?
作者: ianqoo2000 (相宇玄)   2017-04-23 17:28:00
他们私有运具没有这么发达啊,如果台湾真的做了,私有端得要控管,要不然人口少的地区还是以公共汽车加强最适合。
作者: mackywei (唔嗯...)   2017-04-23 17:35:00
故宫南院没有预约制呀?上面某楼是跟奇美搞混了吧?日本私铁是在二战前就把路网推差不多了。
作者: spector66 (天气预报)   2017-04-23 17:37:00
作者: be821121 (海尼根)   2017-04-23 17:50:00
故宫南院是预约制没错 平常没预约是还好 但连续假日没预
作者: e920528 (Evis)   2017-04-23 17:50:00
作者: mackywei (唔嗯...)   2017-04-23 18:39:00
原来如此啊....不好意思误会了。
作者: coffeemilk (雷克)   2017-04-23 20:25:00
说的真的很实际,有部分的区域目前争取的轨道前瞻计画真的蛮离谱的,开往田里开往工地里,或是连结港口...轨道建设是公共性,不能太看自偿率,但是 真 的 不 要太 离 谱!!!!!!
作者: aaronbest (心情悸动Aaron)   2017-04-23 21:36:00
楼上 刚好相反 往田里开自偿率才会高 沿路土地开发赚钱更实在至于某大大有点悲观 我认为这些建设都很需要也有因地制宜 例如台南新竹知道人口不多 就推运量比较小的轻轨或单轨 在后续营运成本上比高运量轻松很多。
作者: allgod (欧尬德)   2017-04-23 22:05:00
可是香港有不断被炒高的楼价问题,超过四分之一的人住在公屋,五成的人居住在政府提供的房屋,台湾真要走香港模式?
作者: keydata (keydata)   2017-04-23 23:04:00
往田里开,土地开发才好估高啊~,算征收成本低,算卖价又引用高的
作者: gitans (阿左)   2017-04-23 23:45:00
墨尔本有地铁?
作者: hinajian (☆小雏☆)   2017-04-24 00:24:00
为了自偿开进田里开发 结果没人买单岂不更惨
作者: kkStBvasut (奥匈帝国皇家铁道)   2017-04-24 00:59:00
欧洲才没有私有运具不发达香港看天下的还是收X吧
作者: pantani (我也想当绿手指)   2017-04-24 08:31:00
如果是经济起飞时期 用轨道养人口产业与都市发展很正常现在人口产业都走下坡了 都市也定型 要怎么养就像农地改开发工业区 产业园区 难道开了就会促进产业吗
作者: cching1021 (ching)   2017-04-24 08:39:00
一堆县市都造镇造不起来、工业区空荡荡了,还有人觉得往田里开就会有钱…台湾人口成长的县市可没几个
作者: pantani (我也想当绿手指)   2017-04-24 08:44:00
所以我说前瞻计画让大家都变成之前取笑乱花钱的苗栗啊
作者: coffeemilk (雷克)   2017-04-24 10:37:00
往田里开提高自偿率可行,但是请看远一点,如果市区破碎不连贯,通勤走廊没先用其他大众运输工具培养就直接跳轻轨和捷运等轨道,我只能说是等著看赔钱或是地方政府补贴吧
作者: countryair (countryair)   2017-04-24 11:10:00
用港铁模式开发就会变成处处都是超大型美河市
作者: omkizo (陈武爱带你笑掌)   2017-04-24 12:29:00
田町车辆中心再开发这东东不会出现在筹建中的轨道系统=.=
作者: omkizo (陈武爱带你笑掌)   2017-04-24 14:00:00
台北机厂笑而不语
作者: TaiwanUp (以运动为本的道路环境)   2017-04-25 22:52:00
推 讲得很清楚 要盖轨道就要有把握变成香港或东京非常写实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