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报] 马车在早期东西交流中的地位与交流模式(3

楼主: hgt (王契赧)   2023-01-11 00:18:11
本文摘录自 故宫学术季刊 第二十八卷第四期
作者: 吴晓筠(国立故宫博物院器物处研究员)
(四)卡拉苏克(Karasuk)文化的创新与向东传布:西元前1400-1000 年
在西元前1400 年之前,一个文化上的转变发生于安德罗诺沃文化分布区的最
东端,即位于南西伯利亚的米努辛斯克(Minusinsk)盆地。这里,安德罗诺沃文化
的区域类型逐渐被卡拉苏克文化取代。61 由于卡拉苏克文化的许多器物仍带有安德
罗诺沃文化的特征,Mikhail Gryaznov 认为卡拉苏克文化是由当地的安德罗诺沃文
化逐渐发展出来的。62
在卡拉苏克时期,马似乎较前一时期更经常被使用。这是由于更多的马骨与马
镳被发现于这一时期的遗址中。因此,Sophie Legrand 认为“马作为交通工具的重
要性被提高了,牠们不但被用来拖曳,也被用来骑乘。” 63
目前尚未于卡拉苏克文化遗址中发现马车实物,但马车图像已被发现于其周边
地区,如米努辛斯克南边的阿尔泰山、土瓦以及蒙古的岩画中。64 这些岩画的出现
显示欧亚草原东端的人群普遍使用马车。他们应是一如之前安德罗诺沃文化时期的
人群一般,并不将马车用于随葬。
值得注意的是,见于安阳的马车兵器工具组的主要器物,包括写实兽首刀、
环首刀 65、弓形器及砥石,都可见于卡拉苏克文化的发现中(图13-16)。这些器物
经常置于男性的腰间(图17),故而很可能被视为一组成套的男性日常生活实用器
群。由于这些器物在安阳及桥北多成套并与马车共存,他们在卡拉苏克文化中也很
可能与马车的使用联系在一起。
在这些器物中,刀引起最多学者的注意。66 至今已有超过一千件卡拉苏克文化
环首、帽首及带有大卷角的写实兽首刀被发现或采集于米努辛斯克一带(图13、
14), 67 且被视为是卡拉苏克文化的典型特征之一。68 Sophie Legrand 分析了各种刀
在墓葬中的分布情况,认为一般发现于男性腰部、装饰较复杂的环首及兽首刀,是
其所有者的社会地位象征物。69
弓形器的出现更具意义。第一,许多学者将之与马车联系在一起;70 第二,弓
形器的器形十分特殊,且似乎没有任何祖型。卡拉苏克弓形器器身及器臂上多带有
成排的小型圆形突起装饰或是细格纹。器臂末端一般为扁圆形(图15),但似有少
数几例为铃球状(图15. 4、8)。两种形式均见于安阳出土的弓形器上(图18)。71
在安阳的发现中,流行于卡拉苏克文化的带有扁圆形末端的弓形器形式仅有少数几
例见于殷墟二期的墓葬,而不见于更晚的遗存中(图18. 3)。72 但这些例子仍能在
某种程度表现商人所使用的弓形器的最早形式,及其与卡拉苏克文化的渊源。虽然
弓形器的确切用途仍有待讨论, 73 但这种非常特殊的器形说明了它们是特别设计出
来附加于某种物件之上,具有特殊的功能,并须以某些特定的持用方法使用。
   自1940 年代起,在米努辛斯克和安阳之间的广大区域里发现的卡拉苏克式青
铜刀、斧及弓形器已吸引了包括高本汉(Bernhard Karlgren)、S. V. Kiselev、罗樾
(Max Loehr)、William Watson、林沄、田广金、郭素新、苏芳淑、乌恩岳斯图、
Emma Bunker 以及吉迪(Gideon Shelach)等等许多学者的目光。74 他们的研究都表
明了卡拉苏克文化与中国北方地带以及商文化区之间的关系。并且,米努辛斯克盆
地、土瓦、外贝加尔、蒙古与安阳等地区都发现了相似的青铜器,说明了商周时期
应有一条连结这些区域的通道。75 但卡拉苏克文化的年代问题长期困扰著学界,因
而商文化与卡拉苏克文化,乃至于与北方地带文化之间谁影响谁的问题一直在学界
争论不休。76
1999 年以来,新的科学测年结果将卡拉苏克文化成熟期的时间定为西元前
1400-1000 年前后。77 如Sophie Legrand 所指出的,这一结果说明了卡拉苏克文化
出现于更早的时间段。78 因此,不论就年代学、类型学,或是纹饰风格分析来看,
我们都可以认为商人所使用的马车兵器工具组源于卡拉苏克文化。并且,在安阳的
发现中,由于这一兵器工具组与马车的使用直接联系在一起,这组带有弓形器的兵
器工具组合,或许在某种程度上表现了卡拉苏克人群对他们由安德罗诺沃文化继承
下来的驾车技术的一种地方性改变。而卡拉苏克式的器物最后随马车一起被黄河流
域的商人所采用。在这一背景下,我们或许可以通过追踪卡拉苏克式器物在欧亚草
原东部的传布,来讨论安阳所见马车与弓形器、箭镞、短刀的组合所体现的驭射技
术,向安阳传递的可能过程。
成套的卡拉苏克式腰间兵器经常被刻画在欧亚草原东部的蒙古鹿石上。其中
又以管銎斧、弓以及环首、兽首或帽首刀或短剑的组合最为常见。因此,E. A.
Novgorodova 认为部分带有卡拉苏克式兵器图像的鹿石的年代应与卡拉苏克文化
的年代相当。79 乌恩岳斯图及潘玲的研究指出,部分蒙古鹿石的年代可早至商末周
初,甚至是西元前十二世纪前后, 80 与卡拉苏克文化晚期的年代相当。
一通发现于蒙古后杭爱省埃尔登埃曼达尔县的鹿石上,更描绘了一件带有写实
兽首末端的弓形器(图19)。81 相似的器物已发现于属于殷墟二、三期的陕西淳化
黑豆嘴、殷墟妇好墓、郭家庄等遗址(图20)。82 在鹿石上,这件弓形器与盾、銎
斧及弓囊描绘在一起。由于米努辛斯克盆地及外贝加尔地区附近发现的卡拉苏克弓
形器未见以兽首装饰两臂末端,而马首弓臂的作法偶见于安阳,这种带有兽首末端
的弓形器,很可能是两地间的中间地带为适应地方审美而产生的一种对卡拉苏克弓
形器的地方变化型。此外,这件鹿石上的弓形器的位置与弓囊十分贴近,多少表现
了两者间密切的关系。83 由前述前掌大M45 驭手的贴身器物分布情况来看,弓形器
很可能原是固定在弓上, 84 使用时可同时一手取左臂上的弓一手取右臂上的箭。
更多的例子来自安阳和桥北北面的区域。典型的卡拉苏克兽首刀已被发现于位
于太行山两侧的河北抄道沟、山西绥德、 85 山西灵石 86 等晚商遗址(图21)。此外,
发现于山西柳林的双环首刀 87(图22)也广见于米努辛斯克盆地、外贝加尔和蒙古
一带(图13. 10、19、22)。88 这些卡拉苏克式器物的分布,正合于安特生(J. G.
Anderson) 89、罗樾(Max Loehr) 90 与Sophie Legrand 91 所提出的卡拉苏克兽
首刀由米努辛斯克传递到安阳的路线。92 山西保德林遮峪出土的一组以素面、带铃球
装饰的,具有草原特征的车器, 93 也说明了当地有自己的马车及马车装饰。卡拉
苏克相关器群及其相似物在安阳马车遗存中的规律出现,很可能反映了马车及配套的
兵器工具组也是由同一过程、相似的方式传至安阳。
由许多学者提出在卡拉苏克文化晚期阶段,当地人群已由半农半牧进入半游牧的
生活型态。94 因此,这一时期可被视为是欧亚草原东部由定居转向游牧的一个关键
时期。这一社会变化可能为卡拉苏克式器物,及商人所接收的一套来自草原、与弓
形器、短刀等兵器工具组相互搭配的车驾技术,向东传布提供了动力。
四、结  语
以上讨论说明了源生于欧亚草原西部的辐轮马车,以其在军事、狩猎及交通上
的独特作用,吸引著各地人群竞相模仿。马车在欧亚草原上的传递,是与一套相关
的兵器工具组及相应的操作技术,通过居于欧亚草原上的人群间的频繁接触,沿着
欧亚草原地带,逐步由乌拉山,经南西伯利亚、外贝加尔、蒙古、太行山西侧,传
至安阳(图23)。在这一传递、学习的过程中,各地在接受使用马车时也逐步发展
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器物或装饰,如卡拉苏克文化的弓形器及商人独特的青铜饰件。
然而,比论证这一传递过程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应更多地理解物件与技术交
换对这一时期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如同许多学者所提出的,在这一时期,居于欧亚
草原的人群与他们周边人群的频繁接触形成了一个交互关系网络。95 探讨马车传递
的问题也应由过去探寻线性路线的角度,转而在这种区域交互关系网的脉络下来讨
论。在这一网络中,马车制作及使用的技术通过人群间的来往逐步传递到各地,而
一些相关的物件与用法也在这个传递的过程中随地方需求而转变。马车出现于安阳
也需要以这种人群交流及技术传递的角度来理解。这也正是为什么草原的马车到了
安阳后有了一个新的商文化的面貌。
通过以上论述,本文欲提出以下三点:一、在讨论商晚期与欧亚大陆青铜时
代晚期文化互动关系时,现在日益受到重视的北方草原通道所具有的重要性似较新
疆、河西走廊的地位更为显著。南西伯利亚以及蒙古地区的青铜文化所具有的中介
角色值得学界投以更多的关注。二、在“周边与中心”及“世界体系”等概念已受
到相当重视后,在现今全球化理论的热潮中,中国上古文明作为更广泛的世界古代
文明发展的参与者的角色,值得更多的探索。三、除了以其他区域的物质文化为参
照,以便对中国所见上古遗迹遗物进行对比考证的研究外,中国上古物质文化的丰
富性也有助于更加深入理解其他资料较缺乏区域的物质遗存及文化发展。96
(全文结束)
作者: s870158 (十三车)   2023-01-11 07:58:00
梅西最强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