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标题,内容长到在自由时报副刊发表两天,先附上连结──
《看见散文的可能性 - 第八届林荣三文学奖.散文奖决审会议纪录 〈2之1〉》: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nov/18/today-article1.htm
《看见散文的可能性 - 第八届林荣三文学奖.散文奖决审会议纪录 〈2之2〉》: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nov/19/today-article2.htm
※合并版全文:
时间:2012年10月18日下午2时
地点:《自由时报》一楼会议室
决审委员:的嘲讽。
阿盛:这篇真的很特别,目前还没有人采用这种写法。但若能使用较隐晦的写法会更好,
而不是用如此赤裸、露骨的方式来写;作者在文中引用如《道德经》、王尔德等经典文本
,其实不必要,不如直接使用自身的文字去阐述即可。
爱亚:这篇我认为有“物化”身体的嫌疑。作者文字虽好,却是譁众取宠。
廖玉蕙:作者聪明过了头,像是以“一个看来久未有性生活的女人”这样的说法来描绘他
人的母亲,读来让人感到有失厚道。
刘克襄:这篇第一段我非常欣赏,最后面的“阴茎没有骨头。烧完了,什么也不会留下。
”也写得非常好,但文章中间,作者采用经典文学内容的穿插,反而让人感到刻意的炫技
。
三票作品
〈恐惧游戏〉
爱亚:本篇写法读来感觉熟悉,不过也许是内容有关参观纳粹集中营的缘故。另外,〈恐
惧游戏〉跟〈M6〉题材相近,〈陌生人〉跟〈种花〉亦同,虽然我选择〈陌生人〉跟〈M6
〉,但并不代表另两篇文章不好,对于题材相近的作品,身为评审只能取舍割爱,另一点
则是这篇作品似乎不像散文,而类近小说。
廖玉蕙:我不认为这篇会偏向小说,作者的写法的确特别,以括号分隔鬼魂跟参访集中营
游客的对话,设计相当出色。内容谈论的就是文明跟野蛮的分际为何,文章里议论文明蕴
含残酷的部分非常精采。
小野:此篇是这批作品中少见论述型的散文,社会里的文明跟残酷确实是个大哉问。目前
散文大抵走抒情派,论述型散文非常少,我不认为散文只能有小清新、爱情与亲情等狭隘
的类型。另外,这篇比起〈岛语辞书〉论述部分高明太多,作者巧妙运用与鬼魂对话带出
纳粹集中营历史,读了之后让我感到惊艳。
刘克襄:回忆过去阅读描绘纳粹屠杀的文学经验,似乎曾读过以“灵魂跟着你走”为主轴
的类似作品,这次在参赛作品中看到以此为设定所书写的散文,我非常惊讶,这种主题非
常不好写,挑战性亦高。作者以一位来自东方的医学院学生到该地参访,能将所视、所感
书写出来,相当不易,文中论理合情合理,更以作者本身医学专业切入,写到一般人无法
观察到的专业角度,是我心中前三名的作品。唯一挑剔的是,文章里“真残忍”一句,提
前把“梗”揭开,不过瑕不掩瑜,作品几近完美。
阿盛:文章不只写实像也带入虚像,读来确实类似小说,作者将鬼魂与人类的对话虚实交
错,手法优秀,不过在篇幅有限的散文里,讨论的议题似乎过于庞大。
〈边缘,人在〉
阿盛:描写微小人物的卑微人生,作者不露痕迹,让卑微人物蕴含恢弘器量,文里阿嬷有
智慧地待人处事,也看得出是作者的亲身经验。议论部分未沦入说教窠臼,作者表达自身
价值观原是源自阿公、阿嬷,教诲则藏在日常生活的言行里。此外,也探讨“什么是边缘
,什么是主流”,点出现代社会价值观的矛盾。
刘克襄:阅读〈种花〉和〈恐惧游戏〉后,再读本篇更是大开眼界,不仅内容呼应主题,
文字美学亦呼应题目的设计,作者描写乡土族群,文风又能有独特风格,实属少见。
廖玉蕙:本篇点出“一群人的时候是潮流,一个人的时候是疯子”,申论到底什么才是“
边缘”,与张清志作品〈哑口〉探讨的议题非常接近。另外作者用字有些许瑕疵,像是台
语文里面的“痟一世人”却写成“痟一辈子”,两种语言的转换不够周全。
爱亚:这篇内容过于琐碎,在只能选五篇的情况下,只好割爱。
小野:我也同意此篇不够紧凑,缺乏中心主题扣紧全文,实在可惜。文章试图议论“边缘
”和“主流”,虽将其寓意埋藏在字里行间,读来却支离破碎。
〈M6〉
小野:文章带点悬疑性,读到后面才理解“M6”是花莲考古挖掘出的新石器时代人遗骸。
刘克襄:这篇类似〈恐惧游戏〉,不过其处理技巧、手法、难度、重量都弱于〈恐惧游戏
〉。虽然作者的文笔吸引我投它一票,但是内容似乎是作者“挤牙膏”般硬挤出来。
廖玉蕙:这篇读来确实会让人觉得作者为了比赛的字数而努力填塞内容,很难跟作者起相
似的共鸣。
爱亚:相较〈恐惧游戏〉,我读这篇很快就进入作者营造的氛围,但是内容缺少趣味,如
果文章是安排年轻的考古学家跟史前的人类交谈或许会更好。
〈陌生人〉
爱亚:我觉得〈陌生人〉与〈种花〉两篇主题相似。此篇写儿子与继母之间的相处,读来
自然感动,将彼此的爱与包容以中庸方式淡淡道出,而中庸,即为做人处事的道理。
廖玉蕙:我不觉得这两篇主题相近,〈种花〉描写亲生母子,这篇则是写继母子。虽然两
篇都是处理亲情,但是这篇内容却有些许造作,如文里写到“在公共汽车中打翻了咖啡,而母
亲不让他擦地板”这种教养方式,不能视为母亲真正爱孩子的表现,这个瑕疵让我扣了点
分数。
阿盛:虽然这篇我也有圈选,但无法与〈种花〉相比。我同意廖玉蕙的说法,虽然作者后
来表示明白了“继母为什么打他的手”,我却不能理解他究竟明白了什么。作者描写情感
细腻,但此处内容却不合常情。
刘克襄:这篇原本是我的板凳先发,也就是第六名,它之所以无法进入我的前五名,也是
因为作者书写继母子之间的情感略显做作。
小野:这篇内容语焉不详,读来让人感到格格不入。
四票作品
〈种花〉
廖玉蕙:〈种花〉是我心中的首奖。本篇文字淡雅,就像浅淡的水彩画,描写亲情、同志
情谊的内容则蕴含无限的深情。用“种花”隐喻情感的压抑,内容紧扣题目,我猜作者应
该是个高手,乡下母亲对同志儿子那种淡淡不着痕迹,却深情款款的爱,不言说而以行动
方式表现的关怀,读来流畅且动人。
阿盛:我看法与廖玉蕙相同,这篇也是我心中首奖。文中相当清楚地传达人物的性格,以
淡雅有味的文字展现母亲坚韧宽容的性格,以及用行动展现对小孩的爱。最后以不识字的
母亲询问春联该怎么贴,收尾漂亮;描写与同性爱人的日常互动也很出色。作者借由第三
者旁观式的笔调,以冷静淡定语气书写浓情并不容易。另外,作者使用准确无可挑剔的台
语文写作,彰显出其用心与考究,即使是少见的台语文也都语法正确,这在年轻一代的作
者中是少见的。
刘克襄:本篇开头跟结尾的处理手法都很优秀,布署文章情节的过程恰如其分,完全没有
刻意雕琢的痕迹。但是文内的部分用字会使我困惑作者的年纪,就文章的文意,作者年纪
可能跟我相近,如写到520农民丢汽油弹的事件,该事件的时间点应是卅年前,不过文章
里面又用到“兔子、娘炮、半阴阳”等词汇,“娘炮”一词应属晚近的语法。
廖玉蕙:作者不一定很年轻,同志题材不一定就是年轻的写作者。
小野:作者虽使用“娘炮”一词,因为他是站在现在的时间点回忆往事的缘故,使用这个
词汇并无不妥。我也是非常喜欢本篇,作者描写大时代下的人与事,知识及革命都包纳在
内。无论是文里的母亲听闻“520农民事件”时,吩咐儿子小心安全不要参加那些运动;
或儿子对于是否要跟母亲出柜内心反复胶着,母亲反倒很简单便接受,这都是源于母亲对
儿子无私的爱。这种爱不只强大,还毫无隔阂
五票作品
〈讨土〉
阿盛:这篇是我列名前段的作品。作者描写父亲对田地的执著,纵使一生困苦也不改其热
爱,甚至接受一般人不能忍受的“换妻”条件,文中父亲的形象刻画清晰。不过在我个人
经验中并没有听闻过为了田地“换妻”的事情,作者描写的情节其实有点类似王祯和的《
嫁妆一牛车》。
廖玉蕙:我也很喜欢这篇,是我的前三名。这篇作品是所有作品里情感最浓烈的,作者应
该是写作熟手,了解如何酝酿文章的气氛,例如文中作者停车时,回想到过去父亲瘫坐的
情况。但也因情感过于浓炙和戏剧化,比方换妻情节,还有风雨交加、抢地等情况,就似
一曲让人无法喘息的《悲怆交响曲》。
爱亚:其实西方也有这种打桩抢地的情况,农夫的辛苦不分东西方都是类近的。为何这么
辛苦涉水打桩?说穿了就是为了生活。我也听过很多类似“换妻”的事,只是大部分是将
女儿嫁给对方,比较没那么明显罢了,这些过程都让人感受到浓浓的泥土气味。现代人会
在露台种菜,除了饮食健康的考量外,更多人是因为过去种作的回忆,〈讨土〉探讨土地
与人的关系,而土地跟农人就像是爱情的关系,这种泥土给人的感动是浓烈的。
刘克襄:虽然我投这篇一票,但我有些意见。首先,台湾的农圳地情况是否如作者所描写
的一样?大水泛滥后抢占土地的情况是否真实呢?让人有些怀疑故事的真假。事实上河川
管理法对于这类型河床土地的相关规范也是阙如的。再者,这篇名为“讨土”,使人感动
的元素应着重于“耕种”土地的情感,但作品关于耕种土地的内容可能仅是源于耳食之谈
,读完反而无法引发对泥土与乡村的感动。
阿盛:以我自身的农村经验而言,也不曾听闻或是亲见哪里可以这样占地,看到作者这么
写,心里也不免打了一个小小的问号。
爱亚:以前在新竹宝山附近,我曾听过类似的情况,当地农民的态度是,如果官方前来管
理,他们才遵守相关规范,不然平常就像是无政府状态。
廖玉蕙:我同意刘克襄的说法,也就是这篇作品应该是要引发人对土地的感动,但读来却
过度煽情,使我感动的大多是文章里的亲子关系,而非人跟土地的关系。
所有获票作品讨论完毕,〈岛语辞书〉、〈少年阿鲁巴〉、〈风的想法〉、〈口交咏叹调
〉四篇,评审决定放弃。针对其余六篇作品进行第二轮投票,最高6分,最低1分,并言明
不以此为最后定案。计分结果依得分高低排序如下:
〈种花〉29分
(小野6分、阿盛6分、爱亚5分、廖玉蕙6分、刘克襄6分)
〈讨土〉19分
(小野3分、阿盛4分、爱亚6分、廖玉蕙3分、刘克襄3分)
〈边缘,人在〉19分
(小野2分、阿盛5分、爱亚3分、廖玉蕙4分、刘克襄5分)
〈恐惧游戏〉17分
(小野5分、阿盛2分、爱亚1分、廖玉蕙5分、刘克襄4分)
〈陌生人〉11分
(小野1分、阿盛3分、爱亚4分、廖玉蕙2分、刘克襄1分)
〈M6〉10分
(小野4分、阿盛1分、爱亚2分、廖玉蕙1分、刘克襄2分)
经评审讨论后,一致通过〈种花〉列为首奖,但因为第二高分与第三高分接近,因此决议
针对〈讨土〉、〈恐惧游戏〉、〈边缘人在〉三篇,进行第三轮投票,最高3分,最低1分
。结果依得分高低排序如下:
〈讨土〉11分
(小野3分、阿盛2分、爱亚3分、廖玉蕙2分、刘克襄1分)
〈恐惧游戏〉10分
(小野2分、阿盛1分、爱亚1分、廖玉蕙3分、刘克襄3分)
〈边缘,人在〉9分
(小野1分、阿盛3分、爱亚2分、廖玉蕙1分、刘克襄2分)
评选结果出炉,首奖〈种花〉,二奖〈讨土〉,三奖〈恐惧游戏〉,两名佳作为〈边缘,
人在〉、〈陌生人〉。因评审认为此次入围决审作品表现出色,决议增列〈M6〉一篇为佳
作,会议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