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讨论] 钟怡雯的神话不再

楼主: chuck158207 (Chuck)   2012-10-27 23:50:44
→ a00080245:你说的这些在小说可以 不过在散文上就有问题 10/27 21:48
→ a00080245:小说是容许虚构的型式的 散文不行 至于何为虚构我在本文 10/27 22:03
→ a00080245:已经说明了 不如你也提个类似杨这样的散文例子 10/27 22:03
→ a00080245:第三人称书写写他人内心那仍可算是散文 10/27 22:19
→ a00080245:散文重在主体的不容混淆 你举不出例子又说这样可以 10/27 22:20
看到这位板友如此斩钉截铁认定“叙事我”必须等于“作者我”
我就很好奇,这一“定义”是从何而来的呢?
是否有文献或说法可以证明呢?
(请不要拿钟的说法了;她自己的话就可以反驳她自己)
因为印象中我从来没有看过哪里有定义这么明确的
以郑明娳《现代散文现象论》一书为例
比较相关的如下:
散文对其他文类的吸收,最明显的是小说中的叙述、现代诗中的意象
、戏剧中的对话以及电影中的运镜等等。并不是散文一旦出格吸取其
他文类的特质便能成功,失败的例子也很多。但是如果实验成功,则
可能是文学新生的契机。(p.32)
在这里,郑对于散文吸收其他文类之手法
似乎并无坚决反对的态度
那在这里就是一个吸收到程度的问题了
可吸收那些,可否吸收这些?
另外,谈到林文义散文的时候
她说:
就一篇感性散文而言,作品中的书写者(real author)及编撰作者
(dramatized author)、编撰叙述者(dramatized narrator)时常
可以重复为同一人。(p.38)
在中文的语法里
我并不认为“时常可以重复为同一人”就是定义“应该为同一人”
显然郑也认为有某些情况可以不是同一人
在她的说法,“真实”是散文的权利而非义务
她认为:“在散文语言中,可以允许作者站出来。”(p.40)
最后,有一段非常明确的说法
早期散文绝大部分的叙述者与书写的作者相等,让读者觉得读散文
就在读作者传记的一部分。
都市散文则不然。不论是前举林彧或林燿德的散文,读者可以明显
看出文中的“我”跟书写者距离很远。如上文所说,一篇文章,“
我”只是第一人称叙述者,可以称为“编撰作者”,真正从事书写
的人称为“书写者”。文章完成之后,书写者就跟文章毫无关系了
。真正透露文章主旨的不是作者,而是文章之内隐藏的主人,我们
称它为“隐藏作者”。(p.70)
我想这说法很明确了
至少散文不是不允许叙事我和作者我分离的
当然
这只是一家之言
并不代表是唯一正确的定义
但我是真的不晓得这位板友认为这种“真实”是“公说”是从什么基础上说的....
※对了,我觉得推文里那几个连结完全没办法证明什么。
作者: a00080245 (啊)   0000-00-00 00:00:00
你说的这些在小说可以 不过在散文上就有问题小说是容许虚构的型式的 散文不行 至于何为虚构我在本文已经说明了 不如你也提个类似杨这样的散文例子第三人称书写写他人内心那仍可算是散文散文重在主体的不容混淆 你举不出例子又说这样可以
作者: yyoung (我不知道自己)   0000-00-00 00:00:00
公说的来源不就是超能力感应法吗文学圈拥有超能力的一直都不少
作者: a00080245 (啊)   0000-00-00 00:00:00
你引的最后那段第一句 绝大部分叙述者与书写作者相等事实上现在的散文也还是的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