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报告

楼主: LilyDoDo (爱做白日梦的小孩)   2008-05-12 13:06:13
伦理道德是悠关一切应该“如何做人”、“如何生活”的原则,相对于世上其他规范
,道德是具有优先性与普遍性。正因如此,我不禁思索“道德是否具有客观性”、“道德
是绝对的”吗?这问题助教曾以作业方式让我们思考,而从几次的上课后,我们理解到道
德对行为善恶的判断试着在规范的背后找寻更基础的因素,而这因素是要具有共通性的。
透过层层的抽丝剥茧、了解每一个因素的内涵,我们得出在做行为判断时,不能仅是考量
单一或几个因素,必须将一切与行为相关者都列入考量。
然而,就如同伦理学家们对第一原则探求与解释的分歧,当我们对行为作一整体判断
与解释时势必也将含有个人主观意识,即对社会一切人事物的了解、观点与想法和个人立
场。就如同爱因斯坦所说: “For the creation of a theory the more collection of
recorded phenomena never suffice—there must always be added a free invention
of the human mind that attack the heart of the matter. ”那么就不能将道德判断
视为绝对的客观,只能是趋近于客观。
除了对行为善恶的解释含有解释者个人的主观看法和自由意志外,行为对错也受大环
境里的主流价值所影响。例如,文章所提到的奴隶制度长时间为西方社会视为理所当然;
另外,20年代初期正值女性意识的萌芽阶段,而相关唤醒女性自觉、重新思索女性地位与
生活价值的言论是会被视为不符合道德或违反社会价值的。不过,社会环境里的主流价值
到底是反映谁的价值,也是需要被仔细思考与讨论的。在此所要提出的是道德善恶的判断
虽然有一准则和几个基础的规范因素,但是否其实是遵循在主流意识底下的呢?那道德的
客观性还在吗,尤其是在面对道德两难的事件与处境的时候,更要谨慎思考之。
我们也不需要如此悲观,可以乐见的是在历史的进展与时间的考验下,人们会逐渐体
会这些受主流价值所操控的事件与行为是不符合伦理的道理,并在伦理思考的理性批判下
被否定,进而产生对“应然伦理”的建构或成为社会所遵循的“实然伦理”。不过,由此
得知客观基础与“应然伦理”的建立是在社会发展下逐项得到与扩大的,而并不是亘古恒
存的。如此,道德的客观基础实为社会主观意识下的客观基础,就如同行为的道德对错判
断是决定于行为者对行为的主观的客观性认知。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