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了半小时,整理一下所得。
※ 引述《tomer (卯月影)》之铭言:
: 因为意识形态一词
: 是日本人在翻译马克斯的巨著德意志意识形态时
: 根据马克斯的文脉做的汉字对译
1.
依日本国会图书馆藏书清单,
单独翻译该书成日文最早是
1930年 (昭和五年)。
且要注意这个版本把 Die deutsche Ideologie 中的"Ideologie",发音翻译成
イデオロギー
以下为日本国会图书馆截图
https://i.imgur.com/4gJ5shf.png
2.
"意识形态"作为日文名词,如以日本国会图书馆藏书为准,
第一次出现是
1923年。
3.
Ideologie在日文亦可用意义来翻译成 "观念形态/思想型态" 等。
有趣的是,其实现在这个字如要日文意译,
反而不会优先翻译成 "意识形态"。
佐证资料
a. 日文维基
b. 据说网络最大的英和字典
https://ejje.weblio.jp/content/Ideology
: 华人为了避免承认现代华语中
: 有一大堆和制汉语
: 通常会把日本人这一段抹掉
(其余恕删)
4.
哪有这回事。举证
张秀琴
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与接受:1919—1949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2013-04-11
https://www.dswxyjy.org.cn/BIG5/n1/2019/0617/c427184-31160387.html
:根据已掌握的文献记载,
:中文“意识形态”一词最早出现于1919年。
:北京《晨报》副刊“马克思研究”专栏上连载了陈溥贤的译文
:《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文中提及,
: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上经济的构造。这就是社会真正的基础了。
:在这基础之上。再构造法制上政治上的建筑物。
:适应社会的意识形态”。
李紫娟,孟桢
意识形态概念与 20 世纪上半期中国现代文学变迁
中南大学学报 2016年 第22卷第6期
https://i.imgur.com/9aKFaAl.png
从上面举证可以看到,至少并未隐瞒 "意识形态" 一词 与日本人的关联。
当然板友如果辩解说我是讲是多数情况,而非专指意识形态一词,
那有空我再讨论。
5.
不过,为了谨慎起见,我针对上面4.情报所言
河上肇的马克思唯物史观一书,做了一点google,
意外发现,
河上肇在1919年(含之前),并没有出过这本书,
最接近的是
1923年 唯物史観研究 (弘文堂书店)
简单说,虽然陈溥贤在1919年翻译了河上肇的某本书或是某篇文章,
但只要没看到原始日文,
其实无法排除河上肇是用イデオロギー (注意我写在开头的1.与2.的时间点)
换句话说 "意识形态"也可能是陈溥贤自己的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