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讨论] 如果中国未曾封锁网络

楼主: wsxl (Wise Xel)   2014-12-21 20:50:51
我觉得lolita和ess都有道理。
1 情报管制只是辅助手段,只可作为非常之用,不可以作为日常行为
2 同样,即使是非常之用,那么作为中国这么大的一个国家,加起来也肯定很频繁
所以问题就是度,以及如何判断这个度,以及为什么大家知道这个度,却没有改变
1 这个度,我觉得过了,而且是颇有点过。国外有一个研究,讨论微博上媒体封禁
的标准,说明官方主要封锁的是涉及到“具体的集体行动”的条目,而对于想法什
么的,相对比较少。(当然,从其他国家来看,已经很多了)这是一个很自然的结
论,一个国家的官僚既然不是生活在真空,尽量缩小封禁范围只是最基本的合理性
罢了。
2 如何判断这个度 我们虽然很难判断具体的单个事件,进行信息封锁是否合理,
这需要大量的精力,但是宏观判断整体的数量多少,却并没有那么难。
很容易理解,进行完全封锁,几乎是不可能的,现在gfw的能力越来越强,针对性
的封锁(黑名单)却越来越少,更多的是乱封一气(白名单)。这个度明显是太过了
3 为什么?这里面很简单,经费/人力问题。对每个微博进行人工审查,几乎可以说
是不可能的任务。现在每天都是上亿条信息,靠人工?开玩笑。即使中国的人工不值
钱,也不是这样玩的。
我也当过telnet bbs的副站长,审查分管版面比别人负责一些,也不可能无一遗漏
只能靠人工举报,先进一点的有热点分析和关键词检索,虽然完全不出问题不可能
不经常出大问题还是能够做到的。(虽然那时候私人站还很开放,我只是审查色情和
人身攻击性言论、spam,无关政治而已)
而一旦一来电脑自动分析,那么,问题来了。一个热点问题,某些是支持政府的,
某些是反对的,那么你如何处理?把支持的留下,反对的删除?
回答是不可能。不说反讽,替换关键词之类的手法,只说一个,大部分言论靠电脑
是无法辨别支持哪一边的。而辩论的时候,正方总会引用反方言论。
所以,两边通过关键词同时砍掉,是最省力的办法。
要想进行有一定效果的审查,电脑只能减少一部分工作,最后还是需要发动群众
这个办法在过去屡试不爽,土共从来没有为舆论导向头疼过。
所以问题就是为什么这个办法不灵了?
答案就是
1 土共内部想法分裂。比如中国著名的政治观点严重的市民报纸,南方系和环球时报
前者是正经的党报,后者反而金钱色彩比较严重,只是一边立场被南方系占据,只好
占据另外一边。但是,南方系是著名的就是造谣也要亲美反华反社会的立场,后者
是民族主义立场(民族主义和跟党走看似一致,其实大有不同)。
原因很简单,南方系代表广东省委,还有海南省委等等,这些省委基本都是资本家
的地盘了。人家根本就不代表群众了。而北方这些红二代,看起来民族主义,其实
民族主义和普通老百姓又有何干。
2 基层废弛。如今农村一个特点就是公务员过多,同时又过少。过多就是冗员过多,
过少就是基层干部过少。中国是一个很落后的国家,农村有很多的落后思想,现在
能够披着一个看起来还算现代的皮跑起来,完全是一个超越时代的独立的官僚体系
支撑的结果。干部到村,城市到了街道办,这才是过去土共掌握基层的大杀器。
而现在嘛……大家都知道留在村里没钱没前途,呆县城不是好多了,于是本应该
散布在各个村里的公务员,现在都集中在城镇。于是农村反现代化、封建化倒退
的情况十分显著,甚至能压倒经济带来的进步
现实如此,网络上就更不得了。网络根本没法集中管理,而网络早期昂贵,大多是
IT界人士,或者有钱人,或者知识分子,可以说是自由主义和资本主义大本营。
而一个媒体越成功,就越要遵循资本主义的规律(虽然网易这种为了政治故意和钱
过不去的奇葩也还活着就是,网游真是现金牛),自然在这个领域,根本没有群众
基础,何来发动群众。不是人多声音就大,而是钱多声音就大,更何况连人多都
不一定做得到。
大家可以看到现在大陆网络气氛有所转变,并非五毛党如何厉害,封锁如何起效,
自干五如何给力……其实最简单的原因,就是上网的人群阶层中,底层已经是主流了
虽然在发言问题上,一个大V的声音顶的过一百万个普通人,所以上层仍然牢固
但是在“有组织发言”的舆情上,资本一边倒,政府拼命辩解的舆论可以说打破了。
也就是说,资本方面人多已经不再,但是钱多的现状是一时半刻改变不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