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学问思辨行”的意义

楼主: YangWenli (半退隐中)   2022-04-30 11:51:39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
,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
;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礼
记‧中庸》)
〈中庸〉提出了“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修养工夫
,时常被后人引述。如果从字面上看,似乎是说我们要先掌握充分、
正确的知识,然后将知识运用在现实事务的处理、问题的解决上。但
这样的解释会有一些问题,如果“博学”的内容是科学知识,有可能
失落了道德意义,科学固然能够有效掌制人事物,但背后的出发点、
动机不见得是善的,也可能是为了私欲。如果“博学”的内容是经典
(道德知识),学习圣贤的榜样当然是一件好事,但未必能够直接发
挥解决问题的效果,还要对各领域的专业知识、科学知识有所掌握才
行。道德只是做事的必要条件之一,而不是全部。
“学”的意义应该更宽广。道德良知当然是学问思辨的出发点,
仁者爱人也是学问思辨的终极目标,但重点在于“学之能、问之知、
思之得、辨之明”,如果对客观事实、经验现象欠缺精密的掌握,良
知就无法做恰当的判断,最后的“笃行”也就不能产生效果。“博学
、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对象究竟是什么?也许是内外合一的
“道”,一方面秉持内在的道德良知,另一方面不断掌握知识,设计
有效的制度运作,让良知在其中呈现。
举例来说,最近疫情持续升温,许多学校都在考虑是否要比照去
年五月的模式,改为远距教学。这类型的问题其实没有标准答案,官
员和老师的出发点是爱人、为学生好,但到底要优先保障学生的学习
权益、维持学习效果,还是要优先照顾学生的身体健康?并不是只凭
良知就可以决定,不同的时机、环境状况都要选择不同的做法才恰当
。如果制度运作健全,做好轻重症分流,人民当然不必过度恐慌,学
生可以将重心转移到学习本身,过“新常态生活”;良知就在制度中
运行,不太需要凸显良知的自律。但如果制度未上轨道,很大程度就
只能仰赖每个人的自主判断,做好“自我健康管理”,降低染疫的风
险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