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论语》中的“君子”(32)

楼主: YangWenli (半退隐中)   2017-08-27 17:12:44
  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
则吾从先进。”(《论语‧先进》)
  本章主旨为“礼失而求诸野”,周朝初年发展出高度的礼乐文明
,到了春秋时代已经面临僵化、老化、异化的危机,需要恢复生命力
。“先进”是先学习,“野人”是郊外之民,因为质朴,还保留许多
古代的礼乐。“后进”是后学习,“君子”是朝廷官员,当时僭越之
风盛行,为了展现权势,他们未必会继承、遵守原本的礼乐制度,孔
子就曾经批判过鲁国贵族季孙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
忍也?”(《论语‧八佾》)季氏身为大夫,却僭用天子的八佾舞。
由于这些贵族是政治、社会领袖,所谓上行下效,人民也会受到影响
、带动,认同新的做法,想要当“君子”不想当“野人”,礼乐的真
精神就渐渐丧失了。
  礼乐的真精神不是为了树立权威,而是促进身心修养。礼的精神
是“敬”,由尊重自己到尊重别人,拿捏人我相处的分寸,损有余而
补不足,形成合理的秩序。乐的精神是“和”,借由优美的音乐,沟
通、凝聚人我之间的情感,众人和乐融融、打成一片,形成整体的和
谐。礼的重点在分别,乐的重点在合一。
  孔子说“如用之,则吾从先进”当然不是叫人死守古礼,那只是
表面形式而已。重点在于思考制订礼乐背后的动机或原则是什么?是
为了身心修养,还是贪恋权势?由不同的动机或原则出发,制订出来
的礼乐也会不同。能够促进身心修养的礼乐才可用,因为自我成长是
人心本有的要求,所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
雍也》),不仅要求自己的生命成长,也希望别人同步成长。由这一
点出发,礼乐才有普遍性。爱慕虚荣、贪恋权势则不可行,违背了人
心、人性的普遍要求,只会鼓动、助长上下相争的风气而已。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