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论
语‧述而》)
“莫”,也许。孔子说:“学问方面,也许我还可以赶得上别人
。至于亲自实践君子之道,我就没有十足的把握了。”可见言说容易
,实践才是最困难的。“文”取广义,凡可以用语言文字描述的知识
,都属于“文”的范围,包括探究事物原理的科学知识,及探究人生
、宇宙根本原理的哲学知识。
但君子之所以为君子,重点不在知识而在实践,虽然可以通过学
习,预先将经典中的道理储存在大脑里,但如果不去实践,就没有切
身的感受、深刻的体验,不算是真正懂得这些道理。进一步说,经典
中的道理,既有其永恒性、普遍性,但又是在特定的时空、面对具体
的情境,用古代的语言文字写成的。我们在实践时也不能盲目套用,
应该秉持明觉的心灵,敏锐感应当下的处境,将经典中的道理做微调
,赋予新的诠释;甚至在道理流于僵化时,还应该灵活变通。这样实
践才能够恰到好处,符合良心、仁心的要求。
像这种在具体情境下的分寸拿捏、恳切实践,连孔子都没有自信
能够完全做到。虽然孔子已经是当时最博学的人之一(达巷党人曾经
赞美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见《论语‧子罕》),但孔子并不认
为这有什么了不起;就实践君子之道来说,孔子也只是我们的同道、
同修,跟一般人一样需要不断努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