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论语》中的“君子”(31)

楼主: YangWenli (半退隐中)   2017-08-25 21:25:36
  君子不以绀緅饰。红紫不以为亵服。当暑袗𫄨绤,必表而出之。
缁衣羔裘,素衣麑裘,黄衣狐裘。亵裘长,短右袂。必有寝衣,长一
身有半。狐貉之厚以居。去丧,无所不佩。非帷裳,必杀之。羔裘玄
冠,不以吊。吉月,必朝服而朝。(《论语‧乡党》)
  〈乡党〉在《论语》全书二十篇当中是很特殊的一篇,其他篇章
记录孔子及弟子的言行,〈乡党〉则专门记录孔子的日常生活,包括
食衣住行等。为什么一本谈孔子思想的书,要特别记录这些看似琐碎
的小事呢?因为儒家的学问是“内外交相养”,意义、价值的根源固
然是人内在的良心,但外在的礼法也有其重要性。
  良心与礼法是互相影响的,心如果不端正,会反映在食衣住行等
生活习惯上,严重的话甚至会伤害身体,如暴饮暴食。反过来说,生
活习惯不佳,也会干扰心的清明,如睡眠不足或饮酒使头脑昏沈,影
响判断力。又如穿着打扮,也反映出你如何看待自己。如果穿着邋遢
、过于暴露或奇装异服,可能会给予自己某种暗示,认为自己没有价
值、不值得尊重或自我中心,对德性的养成是不利的。
  所以我们应该双管齐下,“心”与“礼”并重:良心能够作主时
,可将衣食住处当成行道的凭借,将德性彰显、展现为优雅的生活方
式及行为举止。万一良心昏沈,外在的礼法也可以做为一种提醒,让
自己振作精神,防止言行走向偏激。两者当然是以心为本、以礼为末
,但本末是一贯的。
  儒家的“道”不是高悬在天上,和人间世界无关;“道”是随时
随地在日常生活中实践的。《周易‧系辞下》说:“黄帝、尧、舜垂
衣裳而天下治。”衣服除了保暖等实用功能之外,更重要的是借由服
装仪容来培养人的德性。
  孔子的衣服不用深青色、暗红色滚边,居家不穿红色和紫色的便
服。深青色用于斋戒,暗红色用于服丧;红色和紫色太艳丽,较适合
女性。夏天炎热,孔子穿葛布(𫄨绤。葛之精者曰𫄨,粗者曰绤)的
单衣(袗),里面必穿内衣,以免因衣服轻薄短小而裸露身体。冬天
寒冷,孔子上朝,外面穿黑上衣,里面配黑羊皮的袍子;在外交场合
,外面穿白上衣,里面配白鹿皮的袍子;岁末大祭时,外面穿黄上衣
,里面配黄狐皮的袍子。可见孔子穿衣服注重场合及色彩的搭配。
  在家穿的皮袍要长,右边的袖子短,便于做事。“必有寝衣,长
一身有半”程子认为是别章的文字混入本章,宜删去。在家穿狐貉皮
制作成的袍子,较为保暖。丧服已除,任何饰物都可以佩带。君子通
常会佩玉,象征温润之德,也会携带长剑等武器。上朝或祭祀时所穿
的礼服,要用整幅布做成裙子;其余的裙子一定会剪裁,以节省布料
。不穿戴黑皮袍(羔裘)、黑色礼帽(玄冠)去吊丧。每月初一必定
穿朝服去上朝。羔裘是上朝用,玄冠是祭祀用,不宜混搭。
  本章提到的毛皮是在古代的情境下,现代科技进步,已有更佳的
代替品,不必残害动物。又本章的重点是君子即使面对食衣住行等小
事,也能够随时用心而做出恰当的选择、搭配。我们不必一味模仿、
套用本章的穿着打扮,孔子对待事情的“态度”才是我们要学习的。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