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论语》中的“君子”(13)

楼主: YangWenli (半退隐中)   2017-07-17 23:55:16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论语》常将“君子”与“小人”做对比,“君子”原本是指社
会地位高的贵族,但在《论语》大多数篇章已经转变成以人格修养为
标准,指道德高尚之人。“喻”是明白通晓,白话叫做“懂”,但“
懂”有不同层次、深度,本章的“喻”如同上篇的“怀”,不只是头
脑的懂,而是生命的懂。“头脑的懂”只是将资讯理解及储存到脑中
。“生命的懂”则是从某个诠释观点、核心观念出发,形成对人生与
世界的整体理解。一切思想、言语、行为,对人事物的反应,都从这
核心观念出发,薰习、渗透、浸润到全身心,才是真正的懂。如孟子
说:“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
,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孟子‧离娄下》)
“左右逢源”才算是真正的“喻于义”,这就要透过长久的学习与实
践才能达成。
君子与小人的差别在于“义”与“利”,如上篇所说,“义”是
指谋道,“利”是指谋生。君子生活在谋道(精神)的层次,看待任
何事物,都以能否实现道德理想、意义价值为标准。小人生活在谋生
(物质)的层次,看待任何事物,都以是否对自己有利为标准。儒家
是否反对、排斥利?董仲舒说:“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义与利似乎不能并存。但此说其实是误解,孔子说:“富而可求
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论语‧述
而》)富贵、功利只有在与道义冲突时才不可求,如果不与道义冲突
,则是可以、甚至应该追求的。儒家并不反对“利”本身,而是反对
“私利”。义以仁为本,仁的涵义之一是“人我一体”,所以除了自
己之外,君子也会从家人、国人乃至天下人的角度来考虑,同时照顾
到人的物质与精神需求,找出其中的平衡点,以恰当的方式去满足、
实现。
至于小人,则是凡事“只想到他自己”,甚至过度膨胀谋生需求
,吃饱穿暖还不够,还要名车豪宅,别人才会对他投以羡慕、崇拜的
眼光,才有“面子”和“安全感”。为了争夺有限的资源,权谋算计
层出不穷,乃至牺牲身心健康也在所不惜。物质不断在流转、变化,
其存在是有限、短暂的,无永恒的意义,以为自己可以长久占有,只
是一种虚妄的想法,到头来仍是一场空,死了什么也带不走。将生命
投入这种虚妄的追求是很可悲的,还是要及早醒悟,建立以“义”为
本的价值观,才是人生的正途。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